林永希
(黄冈师范学院教科院 湖北黄州 438000)
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黄冈师范学院为例
林永希
(黄冈师范学院教科院 湖北黄州 438000)
摘 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着力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黄冈师范学院学前教育本科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积极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发展困境:学前教育专业师资不足;课程设置偏重理论;实践教学环节不到位;培养人才地方性特点不突出。解决发展瓶颈,构建学前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引育并举,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优化课程,构建弹性化课程体系;实践育人,构建实践实习新模式。
关键词:学前教育 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
黄冈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地方院校,历经百年耕耘,现已成为教师教育特色明显的多科性大学,黄冈师范学院科学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学校于2009年招收第一届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现在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在校本科生已达800人。2013届毕业94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82%,其中考取武汉市有正式编制成为公立幼儿园教师学生就达29人;2014届毕业171人,就业率达97.91%,2014年黄冈市实验幼儿园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幼儿教师10人,我校学生与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湖北师范学院等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同场竞技,结果招录10人中有8人出自我校学前教育专业。[1]
1.培养目标
我校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维培养目标。为幼儿园培养合格幼儿教师这是我校始终坚持的核心目标,但除了这个目标之外,我校还注意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广泛适应性,在经过前期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维的培养目标。[2]
在培养目标定位上,我校注意区分学术型本科和应用型本科。我校认为应用型本科的内涵应该是学术、技术、职业三者的融合,是学生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该是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为主,在人才培养中更应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摒弃学术型本科培养的一些做法,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但不套用学科体系,方案设计中不过分强调学术标准,密切联系学前行业标准,不偏重理论知识,不轻视实际应用,不一味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适当增加实用课程,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缩小了培养人才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
一方面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热爱学前教育的专业思想,具有较强的幼儿园教育教学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科研能力,能够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保教工作的幼儿教师。另一方面,为突出专业适应性,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也培养具有在有关政府机关、各大医院的儿科门诊工作的儿童教育咨询专家;在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工作的儿童专栏节目采编人员;各类儿童用品开发的专业顾问或市场调查和分析专业人士、儿童发展评估和指导人员、儿童教育和卫生发展政策制定者及其他从事有关幼儿工作的相关部门工作者。在我校2013届毕业生中有2人被招聘为电台幼儿节目采编人员,2014届毕业生就有3人在黄冈市妇幼保健院等医院从事儿科门诊工作的教育咨询工作。
2.教学计划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压缩学时学分,增设课程门数,初步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环节”的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总学分15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776学时,50学分,占32.26%;专业基础课程426学时,27学分,占17.42%;专业方向课程共524学时,31学分,占18.70%;专业基础实验课程54学时,3学分,占1.94%;专业方向实验课程452学时,30学分,占20.65%;实践环节22周,14学分,占9.03%。
3.课程设置
(1)通识课程: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VB语言)、军事训练、创业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
(2)专业基础课程:书法、音乐、普通话、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师职业素养与能力提升、基础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儿童卫生学、教育心理学、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管理、幼儿园保育与实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专业方向课程:儿童文学、学前教学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幼儿园活动设计、视唱与乐理、唱歌、舞蹈、色彩、简笔画、图案、手工、钢琴、儿童营养学、幼儿心理辅导、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学前教育评价、幼儿游戏、幼儿园环境设计、学前教师英语口语、学前教育史、幼儿音乐舞蹈创编。选修课:幼儿电脑绘画、班级管理、亲子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蒙氏教育、音乐欣赏、民族民间舞蹈、奥尔夫教学法、幼儿美术创作、感觉统合教育等。[3]
(4)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见习2周,毕业实习14周,毕业论文6周。
1.学前教育专业师资不足
我校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教师30多人,其中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硕士背景的有教师6人,学前教育专业博士背景的1人。担任视唱与乐理、唱歌、舞蹈、色彩、简笔画、图案、手工、钢琴、幼儿音乐舞蹈创编等课程教学的教师均不是学前教育专业出身,分属我校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教师,他们大多数人对专业教学都十分熟悉,但对学前教育这门学科缺乏必要的深入的了解,如何针对学前教育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这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普遍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动手能力明显不足,实践教学环节大多流于形式,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师型”师资数量偏少,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2.课程内容偏重理论
我校现有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之间还存在契合度不高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理论课程门数偏多,实践课程门数偏少;理论课时多,实践课时少。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有些课程在目标上、内容上没有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教学内容不适应学前教育的发展,与幼儿园现状脱节,知识的学习与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实际情况相脱离,传统课程体系的痕迹仍然大量存在。
3.实践教学环节不到位
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不能自发形成,而是来源于实践,有理论、有知识,但不一定能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保教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保教实践中,在幼儿园的具体情境中,通过反复运用所学的理论,在不断尝试、总结、归纳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知识的转化,提高应用能力。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过程中,存在实践教学次数少,时间短等问题,如不着力解决,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4.培养人才地方性特点不突出
学校多次组织团队到“长三角”“珠三角”进行实习和就业工作考察,考察结果表明:应用型人才是社会急需的人才,应用型人才就业质量较高。考察结果强化了我校关于提高培养质量,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信心,也更加坚定了学校坚持面向区域地区培养人才的决心。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基于自身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立了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武汉城市圈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教育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方向的区域定位,并与这些地方学前教育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2014年8月至9月我校校领导带队调研了黄冈市11县(市)区,调研结果表明:黄冈市11县(市)区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有较大的需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只要达到专科即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供不应求,基本上不会选择在黄冈各县市区就业,我校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大部分也“孔雀东南飞”。
1.引育并举,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一是政策导向,措施激励。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政策的保障,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大力开展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是方向,因此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改变单纯引进学术型人才的做法,注意引进有行业实践经历的人才,重点引进“双师型”人才,如心理咨询师、家庭指导师、育婴师等;同时在确保教师下基层待遇不受任何影响的前提下,我校规定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教师,每年必须有一个月时间在幼儿园学习,同时鼓励年轻教师全脱产1年到学前教育一线,参与各种保教实践,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积累学前教育实践经验,主动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2015年我院有3名年轻教师主动申请到幼儿园全脱产学习锻炼1年。
二是校园合作,双向互聘。我校先后聘请了黄冈市实验幼儿园、黄州区幼儿园、代代红幼儿园、遗爱湖幼儿园等园知名教师杨慧玲、林少玲等10人作为我校的兼职教师,承担学前教学法、幼儿园保育与实务、幼儿园管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组织幼儿园名师进课堂;向幼儿园输出“专家引领型”和“双师型”教师,为幼儿园做兼职教师、顾问,为幼儿园的教改科研和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挂职实践,顶岗置换。我校学前教育专业鼓励校内青年教师和学生与幼儿园一线教师进行顶岗置换。在置换过程中,幼儿园教师通过我校培训全面提升专业理论素养,学生及青年教师顶替进入幼儿园实现“理论实践化”和“实践理论化”的相互转化;同时每年还派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深入幼教机构兼职任教、挂职实践;学生毕业实习实行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入驻幼儿园全程指导学生实习,同时提升自身的一线幼教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2.优化课程,构建弹性化课程体系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着力构建弹性化、实践性、开放型的课程体系,适当调整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比重,使三者的比例更加适当,并且与实践深度融合。基本措施是加大实验课程比例,增加课程实践与实践课程,延长教育见习和实习时间到一个学期,毕业论文(含设计)一个学期。其次,实践课程的设置与黄冈市本地幼儿园如黄冈市实验幼儿园共同协商决定;再次,参与园本课程与特色生成性课程资源建设。
毕业论文遵循一个原则:幼儿园命题,双师指导,学生完成。幼儿园命题是要求学生在幼儿园实习实践中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真题真做,在研究中提高教学技能,对毕业论文选题学院明确提出不重复、有创新的要求;双师指导是校内导师和幼儿园指导教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地在一个学期完成,杜绝抄袭、无病呻吟,切忌拖拉。[4]
3.实践育人,构建实践实习新模式
着力构建实践能力体系:实践前——三字一话过关,唱歌、舞蹈、弹琴、绘画、手工、讲故事、做课件等七项技能达标;实践中——实现“四个一”,即设计一节课,讲好一节课,说好一节课,做好一个课件;实践后——会反思、会教研、会写作、能适应。
努力构建覆盖大学四年的“全程梯度递进实施”实践模式,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将实践教学贯穿在大学四年,即大一的教育观摩与体验、大二的保育见习与实习、大三的教育见习与模拟授课、大四的教育实习与毕业设计。大学四年,实施大“3+1”教学,即3年的校内学习加1年的幼儿园实践学习;在每个星期,实施小“4+1”教学,即每周4天在校学习加1天的幼儿园实践学习。采用“教育观摩”+“课程实践”+“保育实习”+“教育见习”+“校内模拟试讲”+“教育实习”+“教学技能竞赛”+“实践反思”+“教师编制考试实训”的“九连环”教育实践模式,实施校内与校外双导师培养制度,将实习实践与就业紧密结合。
加强优质实习基地建设。为了加强地方性,我校教科院与黄冈市实验幼儿园、黄冈市代代红幼儿园、遗爱湖幼儿园和新世纪幼儿园等进行长期对接,实现了学生课程实践、保育见习等九连环的无缝对接。在实习阶段,教科院会根据学生考研、出国留学、特殊就业需求实行分阶段实习。学院积极落实实践基地建设任务,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现建设有覆盖广州、深圳、上海、武汉等地的20多家教育实习基地,100多位校外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进行教育实习指导。
参考文献:
[1]秦金亮.“全实践”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整合课程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6(06).
[2]王炼.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11).
[3]王荣德.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研究2011(06).
[4]姜秀丽、杨瑞峰.试析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3).
作者简介:
林永希(1969-),男,湖北罗田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
*本文属黄冈师院院校研究项目xfg2015009、校教2013CE05、湖北省人文基地鄂东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项目2014002603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