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朝阳
(重庆市云阳教师进修学院)
中职学生作文训练“三步曲”
魏朝阳
(重庆市云阳教师进修学院)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老师说:“写作是对自然、对社会观察与思考的结晶,是对人生感悟与体验的沉思,是对阅读与见闻的提炼,是对经历与情感的升华,是对知识积淀与才情见解的外化,是对语言文字魅力的深刻领悟与实践。”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写作很难达到这么高的层面,也不要求达到这么高的层面,只要能够掌握常用的表达方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明白晓畅地用文字表达出来,能够自赏和交流就可以了。
但是,中职学生目前的写作状况并不理想。他们在写作上存在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不知道写什么和不知道怎样写。在我看来,前者其实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牵涉到“写作素材的积累”问题;后者其实是无从下笔,无能为力,牵涉到“写作方法的实践”问题。
虽然这两个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只要教师引导有方、指点到位,学生用心用情、悟道得法,还是能够取得一些突破和效果的。根据我多年的中职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作文训练要遵守兴趣引路、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提倡作文训练的序列化,即一年级侧重记叙和描写的训练,二年级侧重一事一议的议论文训练,三年级则进行多种文体写作的训练,实践作文训练的“三步曲”。
所谓“大胆文”,换一种说法就是自由文。教师不做任何题材和体裁的规定以及字数的要求,而是让学生自己做主,写多写少,写长写短,写好写坏都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一切都由他们自己说了算。教师要让学生打破“写作是高不可攀”的思想观念,树立“写作是一种生命的表达需要,只是一场倾诉”的新理念。教师要做的事就是热情、真诚地鼓励学生并且激发学生从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开始,从容易被自己忽略的生活“微光”入手,从学生的文字中找出一些优点,大到文章的中心、材料、结构或语言,小到一个题目、段落、句子甚至一个词语、标点符号,用真诚的评语加以肯定和表扬。因为科学家的实验表明,得不到激励,对事情不感兴趣的人,在实践中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20%~30%;而得到激励,对事情感兴趣的人,他的能力却可以发挥到80%~90%。除此,教师还要积极组织学生之间进行文字、思想、情感和经验的交流。这样容易让学生获得满足和愉悦。教师如果刚开始就设立写作的“禁区”,规定学生这个不能写,那个不能写,那么学生的写作兴趣势必被抑制,写作的热情不高,动力不足,自然写不出好的文字、好的文章了。反之,教师如果懂得放手让学生自由写作,那么他们写作的内驱力、原动力就足了。而学生一旦在写作的时候能够放开了,心灵自由了,思维自然就激活了,好的文字和好的文章就很容易产生了。
这里所说的“八股文”其实指的是规范文。即写什么文体的就是什么文体,文章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方法。因为学生经过一个阶段写了“大胆文”,尤其受到老师的真诚表扬和激励后,可以说内心写作的机器已经运行,会很自然地出现一些好的文字、好的文章,但其实很多学生还没有意识去总结自己写作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他们需要一些系统而实用的写作知识、经验和方法,所以这个时候很需要教师的耐心教导。教师除了提供一些前人写作经验的材料外,更多的是一些范例文章,最好是教材中的典范文章和课外挑选出来的美文,或是自己写的比较好的下水作文,给学生好好看、好好读、好好想,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规范文,怎么写好规范文,如何做到作文的“起承转合”。学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以后,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去模仿、去尝试、去借鉴。因为一切创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写作自然也不例外。只要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写作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以后,自然会有一些真切的体验和感受,慢慢地会悟道入门,能够写出一些规范文。当然,教师也不要忘了去创设一个学生交流写作心得的平台,组织学生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获得同学的建议和老师的点拨;还要创设一个展示学生佳作的园地,鼓励学生在相互学习和借鉴中获得共同的进步和提高。这些行为说到底还是为了让学生保持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感受写作的乐趣,获得写作持久的动力。
这里所说的“创新文”,其实就是相对规范文和自己原先的基础而言的一种个性文,需要学生在某一方面,如文字、写法、选材上有自己鲜明的亮点,尽可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这自然属于比较高的训练要求了,需要教师的耐心、慧眼和用心。但教师完全应该或可以去尝试、去努力,要相信学生的写作潜能,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对一部分学生而言,只要在获得教师认可、肯定并能够去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作文就可以了;而对一部分在写作上确实很有基础、很有潜能的学生,教师要大力支持,精心指导,助推他们上一个更高的层次,可能的话让他们的作品多交流,去报纸或杂志发表,或参加一些比赛争取获奖。其实,许多学生在会写规范文一段时间以后,往往不会安于现状,他们要寻求突破,获得增长点,但可能找不到具体的路径,所以,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可以顺势而为、适时而为,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指点文章该用力的方向,可以多推荐一些同龄人的佳作或高考佳作让学生去学习、参考,从而让学生获得提升作文的信心,能够不断地写出许多创新文。
当然,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语文实践活动,它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让学生做到写作有素材的积累和方法的掌握,能够文从字顺,文质兼美,教师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上述作文训练的“三步曲”也只是提供一种作文教学的思路。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要积极地把学生引导回归到好好读书、生活和做人这个写作的本源上去。因为读书和写作密不可分,一个是输入,一个是输出,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生活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源头,生活变得丰富了,写作自然也就变得丰富了;而做人更是写作极大的折射,所谓“要作文,先做人”“文如其人”。所以,在作文教学和训练时,教师首先自身本领要过硬,能拿得出自己的好文章给学生以示范。其次,要研究学生的写作心理和情感需要。第三,要努力激发学生对生活中诸多人情世故的情感、思考和想象力,让学生在写真实的生活经历时不胡乱编造,写真实的生活情感时不无病呻吟,写真实的生活体会时不浮光掠影,写真实的生活逻辑时不主观臆测;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积累生活、热爱生活,最终把写作本身视作生活的一部分。如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刘玉.作文训练的“三步曲”[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4).
·编辑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