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粉丝文化看新媒体时代的青年亚文化诉求

2016-03-02 08:05刘亚斐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亚文化偶像群体

甘 瑞 刘亚斐

(南阳师范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从粉丝文化看新媒体时代的青年亚文化诉求

甘 瑞 刘亚斐

(南阳师范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现今,新媒体已成为构建青年亚文化群体文化身份的主要渠道。青年群体通过风格化和另类的符号对主流文化进行挑战,从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文化空间。本文以粉丝文化为切入点,探析新媒体时代的青年亚文化诉求。

新媒体;青年亚文化;粉丝文化;风格化;价值意义

一、新媒体时代的青年亚文化现象

(一)新媒体时代的青年亚文化内涵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它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复合形式呈现信息,进行宽媒体,跨时空的信息传播,具有交互性与及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征。

亚文化指的是某一个文化群体中下面的次级群体共有的特有的信仰、价值观以及生活习性,是隶属于某个地域或者某一集体的独特的观点以及生活习性。芝加哥学派开拓了亚文化研究的道路,但是在亚文化研究领域,取得最高成果的却是英国的伯明翰学派。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伯明翰学派学者对英国工人阶级青年亚文化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在《仪式抵抗》的著作中,他们从意识形态和阶级立场的角度出发,认为青年亚文化是阶级文化的一部分,构成了对英国主流文化和霸权的反抗。而现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后现代消费社会和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兴媒体时代的来临,当代青年亚文化深受全球化、技术化和多元化的交互影响,抗争意识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以狂欢化的文化消费来抵制成年人文化。青年群体创造出共有的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语言体系和思维方式构成了青年亚文化的主体。而新媒体成为构建青年亚文化群体文化身份的主要渠道。

(二)新媒体时代的青年亚文化特征

新媒体时代,信息丰富,实时交互,允许匿名及多重身份表达的种种特性,不仅为青年文化成员寻找志同道合的“圈内人”,寻求身份归属和集体认同构建了虚拟时空,还使得青年亚文化的表达类型突破了以往固定、传统的表达方式,由单一向全面转向,综合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多媒体手段,充分自如地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文化类型。新媒体时代的青年亚文化特征突出表现:

第一,个性化的内容表达。新媒体倡导“用户产生内容”的价值理念,开创了一个以个体为中心的信息接收、创造、发布的开放性模式,为青年群体创造了一个可以自由表达,展示个性,追求自我的空间。例如,粉丝文化体现的青年偶像崇拜行为就是对个性的崇拜。新媒体环境下的青少年开启了个性化、个体化、私人化生活空间与价值世界的新时代。

第二,“去中心化”的表达过程。新媒体造就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创造了一个互动与多元对话的时代,个体可以自由地选择接收信息和表达观点,可以最大限度地参与信息的制造与传播。网络话语的传播以一种“去中心化”的话语模式冲破了权威和等级的限制,为青年亚文化的诉求表达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空间和情境。青年群体在话语上另辟蹊径,不断突破传统,创新潮流,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创造属出于他们的话语体系。

第三,娱乐化的表达目的。在新媒体构建的平台上,青年亚文化以其独特的表达内容和表现手法,成为一种全新的大众娱乐。他们完全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表达以及刻意标新立异,张扬个性,寻求感官刺激与享受的夸张方式,以求得压力的缓解,精神的解放和自由的满足,以狂欢的心理来体验新媒体给予的文化盛宴。

二、粉丝文化与青年亚文化

“粉丝”一词来源于英语单词“fans”,是“fan”的复数形式。“fan”作为名词意为迷,狂热爱好者,狂热仰慕者。在现代文化场中,由粉丝的行为实践、语言符号、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文本文化等内容组成的青年亚文化,被称为“粉丝文化”。这些群体以青年为主,同时随着新媒体在青少年群体的迅速普及,队伍不断壮大,影响力越来越大,粉丝群体在新媒体的作用下呈组织化、规模化态势。

在我国,粉丝正式兴起并纳入研究是在2005年。湖南卫视主办的“超级女声”选秀比赛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惊人的粉丝热潮。比赛以短信投票的方式带动广大粉丝参与其中,“粉丝”成为2005年的热词,也使学者们开始了对其进行的全方位研究。而如今随着网络和各种新媒介终端的普及,粉丝群体的规模在网络空间迅速膨胀,粉丝能轻易获取到与偶像相关的信息,甚至能与偶像实现网络互动。与此同时也在这个空间中找到“同道中人”,积极参与群体互动,构建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虚拟社区。粉丝文化所体现出来的对主流文化的反叛、对自我声音的坚持以及对个性的推崇,都与青少年亚文化的仪式反叛和对风格的强调不谋而合。主要体现在下三个方面:

第一,强烈的身份认同感。青年群体正处在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激情到稳重的成长过程,他们将现实中被压抑的欲望、梦想、遗憾投射到自己偶像身上,以偶像的言行、价值观念来引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自我认同的力量。当然这种偶像崇拜中掺杂了许多想象性因素,往往把偶像浪漫化、理想化甚至绝对化了。在新媒体构建的平台中,他们不仅能及时获取关于偶像的最新资讯,还能实现与偶像“近距离”接触。同时,对某个对象产生的强烈的迷恋会促使他们希望找寻拥有相同感情经历的人,以形成群体认同。这种获得身份的确认和情感认同的表现,恰恰是青年亚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意义。

第二,风格化的符号系统。粉丝聚在一起的粉丝群,往往会有统一的会服,统一的宣传海报,在活动现场还有特制的现场手拍、应援灯以及统一的口号为偶像助阵。这种风格化的符号,成为区别“圈内人”与“圈外人”的标志。这种风格鲜明,意蕴丰富,又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读懂的符号系统正是亚文化中风格化的创造性表现,他们用自己编织的语言代码,证明他们有着与成人世界、父辈社会相区别的存在方式。这种符号的使用和风格的形成,强化了他们之间情感的联系和价值认同。

第三,虚拟的粉丝社区。粉丝个体在网络

粉丝文化作为典型的青年亚文化,在新媒体的环境中不断发展成熟。社交网络带来的“全民粉丝”时代让粉丝文化开始挣脱亚文化独有的边缘性,显示出强大的文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甚至成为主流文化的新鲜源泉。

三、新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的价值意义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给社会无论是思想层面还是生活方式都带来了变革,青年亚文化更是凭借着新媒体的发展,构建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它不仅体现在我们所讲的粉丝文化,还体现在弹幕文化、原创视频文化、网络文学等方面。它在当今主流文化中丰富着,改编着,续写着充满创造力和反叛性的只属于青年群体自己的文化形式。

现如今我们的社会具有多元化性和包容性,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丰富,人们也更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所以说在新媒体时代下青少年亚文化带给我们的价值意义体现在首先,对青年群体来说,青年亚文化所体现的多元文化方式寄托在当今新媒体环境中,因为它是由青年群体塑造的,是依靠青年群体来传播的,是青年群体独一无二的生活态度;再者,青年亚文化在这高速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不是靠人们去幻想、去臆造的,而是真实地反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它不单是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一种文化实践;最后,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的开放性、发散性消解了权威,为青年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也是社会日益多元的价值和利益诉求在文化领域的呈现。

总之,新媒体时代下青年亚文化是未来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尽管这种文化形式存在瑕疵,但更多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意义,值得我们以更包容的心去看待,这种亚文化群体的涌现与高度分化,共同构成了当前我国多元文化的基本格局。

[1]胡爱祥.大学生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3(32):39-40.

[2]陈霖.论新媒介技术的青年亚文化价值取向[J].文化研究,2013(1):41-52.

[3]周敏,杨富春.新媒介环境与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J].新闻爱好者月刊,2011(19):24-25.

[4]郭雅莹.新媒体语境下的粉丝文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

[5]唐欣.新媒体时代亚文化传播的特征与影响[J].青年记者,2016(2):22-23.

G206

A

1674-8883(2016)15-0016-01

本论文为南阳师范学院SPCP项目“新媒体时代的青年亚文化诉求”研究成果空间聚集,建立起相对封闭的粉丝空间,开展着丰富的文化实践。他们往往共同使用一个名字,如“玉米”“王妃”“凉粉”等,并通过制定规则,区分等级,建立合理稳定的组织结构,构成了虚拟的粉丝社区。他们在这个社区中共享偶像的资源,图片视频,付费音频,周边商品,纪念专辑等。并且组织活动,如果偶像有新的活动行程,他们中的工作组就会在社区上发布应援计划,号召粉丝成员参与支持偶像的行动,如投票,刷微博话题,团购产品,到活动现场给偶像助阵,给偶像赠送礼物等。

猜你喜欢
亚文化偶像群体
亚文化视角下青年干部懒政现象危害与治理路径
偶像报
亚文化,不可怕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把脉“腐败亚文化”
我的偶像
出卖偶像
偶像们都恋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