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黄亚芳
以教材为平台,构建有效融合课内外阅读之整体
——小学语文教学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黄亚芳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预习中增加课外阅读、巧抓课文拓展点、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三方面探讨了如何以教材为平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 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有效融合
“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吕叔湘先生以精辟的语言道出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相互促进的作用。的确,教育发展到今天,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早已被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可,把课内教学和课外拓展进行有机融合,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养成喜欢阅读的好习惯,构建“大阅读”教学体系。下面,笔者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谈谈如何以教材为平台促进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预习学习新课的第一步,充分的课前预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这样的“导引”下,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预习环节,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前增加课外阅读,了解作者,了解文本背景,了解文本题材等,“阅读式预习”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走近作者、理解文本。
例如,在学习《虎门销烟》一课时,我在课前预习任务中增加了虎门销烟的相关背景资料以及文中主人公林则徐的相关资料,学生利用上网查询,在课上带来了厚厚的一叠资料,有的学生在课上讲述了有关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简介,有的学生说出了本文所讲事件所发生的国内外背景,还有的学生则说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也是后来发生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通过预习,为学生真正领会林则徐的形象和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而埋下伏笔。
课前预习就是“导引”,增加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课本以外的内容,在这样一个完全开放的课堂中,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潜心会文,积累和丰富潜在世界。
1.以表现手法为阅读拓展点。
语文的表现手法较多,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都是常见的手法,这些也恰恰正是教师开展课外阅读的拓展点,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体裁的不同表现手法。比如《军神》《掌声》等课文都是叙事抒情,充满哲理,为此,我选择了表现手法相同的《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作品,作为学生在课后的阅读补充,旨在震撼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2.以课文原著为阅读拓展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名家名作的节选部分,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教师不妨趁热打铁,及时荐读原著,把学生带入历史的情境,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经典名著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学习《三顾茅庐》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少儿版的《三国演义》,感受书中较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3.在文本空白处拓展阅读。
“留白”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往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之效。同样在语文教材中,作者为了创设一定的效果,往往也会在文本某处适当留白。教师应尽可能地挖掘这些文本空白处,以补白拓展的形式丰厚文本内容。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阅读已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功利化的阅读依然存在,部分学生依然是“只要考试不考就不看”,使得课外阅读的情况并不乐观。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激起学生内心深处对阅读的积极心理,更能激活学生的阅读情感。
以《孟母教子》一课为例,学生对“孟母三迁”的成语并不陌生,我在课上适当穿插了历史上其他留芳千苦的教子有方的故事,欧阳修母亲话荻教子、岳飞母亲刺字精忠报国、郑板桥临终教子……一个个清晰的历史人物,一桩桩著名的史事,激起了学生想要自己阅读一探究竟的欲望。下一节课时,我再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后自行阅读的教子有方的故事在课上进行交流,有的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出来,有的学生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历史故事说出了这样的感言:“我妈妈以前也会每天晚上给我讲故事,可我听过后也就忘了,现在长大了我自己看故事书,看完以后就把书丢在一旁。昨天看了欧阳修母亲的故事后,我决定以后每看一个故事,都要学着像欧母一样做一个总结,悟出其中的道理。”还有的学生说:“郑板桥临终教子的故事我看了特别感动,靠人不如靠己,这句话也是我妈妈平时对我教育最多的话”……
瞧,通过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学生不仅能够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同时也能让学生受到情操的陶冶,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在交流中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就好比是鸟儿的双翼,密不可分又相互依靠、相互促进。语文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只有把课内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相关领悟能力得到迁移,才能在适宜的拓展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张彦平.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水平[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77-78
[2]邱秀宣.主题阅读:实现课内与课外的融通[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9: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