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

2016-03-02 05:50张萍
新课程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具动手三角形

张萍

(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镇中心小学校)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

张萍

(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镇中心小学校)

在小学期间,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也有必要在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形象性思维中架起一座连接的桥梁——学具。教师对学生进行学具操作的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强烈的感知能力与探索,学生通过支配感官系统地参与进学习中去,有效调动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对学具的操作和掌握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

小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能力较强,动手操作学具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思考性、探索性的课堂环境与氛围,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摸、摆、拼”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新知,发散思维。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不同厘米长的小棒或小棍。教师在上课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针对小棒能否拼成三角形进行探讨,并记录每次拼好的三角形三边厘米数。在操作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分享探讨的结果,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从而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通过这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学具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同时还促进了思维的发散,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让老师一堂课从头讲到尾,学生的动手操作也必不可少。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同桌或小组之间互相观摩交流,使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从而形成一种主动探索式的课堂教学。例如,在进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几个一样大小的三角板,在课堂中让学生拼成一个平面图形。操作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拼成的四边形图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进行对比,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三角形的面积始终等于拼得图形面积的一半,再通过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可以得出最终结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底和高乘积的一半。”在课堂的操作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小小发明家。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整个课堂教学效率。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精神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然离不开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教师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思维空间,让动手操作成为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源泉,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素质。

·编辑谢尾合

猜你喜欢
学具动手三角形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三角形,不扭腰
动手演示找错因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