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物形象在衬托中鲜活起来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教学

2016-03-02 03:50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衬托张飞刘备

王 辉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课《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充分了解运用衬托手法的好处,感知刘备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学习本课生字词,能通过关键字理解词义,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题意

出示:《三国演义》。

师:同学们,《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读过吗?对于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你们一定不陌生!请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们各自的特点。

出示:刘备 关羽 张飞 诸葛亮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强调诸葛亮的“智”。

师:东汉末年,群雄纷争,诸侯混战,当时既无稳定地盘又无充足人马的刘备是如何打动诸葛亮,邀请这样一位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旷世奇才出山来辅佐自己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三顾茅庐》,它是根据《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写的。

(板书课题,齐读。)

师:通过预习,你肯定已经大致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内容。“茅庐”指的是什么?“顾”用文中的一个词解释就是?

师:将课题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以名著中的人物、章回导入,兼以简介历史背景,激发学生读课文甚至读整本书的兴趣,其中对人物特点的先期了解,为后面充分感知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二、学习词语,把握大意

出示课后词语:

三顾茅庐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读词语。)

师:刚才我们通过抓关键字的方式来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你也可以尝试着运用这种方法来理解其他词语的意思。

课件标出各词中的关键字:

三顾茅庐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指名说意思,同桌互说词义。齐读词语。)

师:老师把这六个词语重排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群雄纷争 三顾茅庐 茅塞顿开

(生汇报,明确:第一排是写景的,第二排是写故事的。)

师:这三个词语分别写出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根据这三个词语我们可以大致地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说,教师点拨纠正。)

【设计意图:对于课后练习中的六个词语,教师真正做到了一题多用:一是用以预习情况的检查,看学生是否能读准确;二是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意思,并且有方法地指导与迁移运用;三是重组后引导学生发现其内在联系,一组用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另一组为接下来学习环境描写做好铺垫。】

三、精读课文,感悟形象

1.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

师(引导):刚才我们读的写景的一组词语出现在课文的哪一自然段?请同学们找到这部分内容,好好地读一读,想想这段景色描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出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指名读,说感受。

提问:课文写到了哪些景物?作者仅仅是在写这些景物吗?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点拨:

(1)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提问: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什么?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做动作再次理解“蜿蜒起伏”,介绍诸葛亮被称为“卧龙”,强调“等待时机腾飞”。

(2)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提问:作者为什么只写松林、溪流、竹林,而不写其他景物呢?

学生体会景色描写的妙处,师引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相比于其他版本的教材,苏教版的编者有意加了这段景色描写的内容,显得匠心独运——以“地灵”衬托“人杰”,将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巧妙地结合起来,体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特色,值得教者引领学生深入品味。】

2.反面描写衬托人物形象。

师(引导):如此山明水秀、景色宜人的好地方,一定隐居着世外高人!看到此景,更坚定了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信心和决心!除了刘备的信心和决心,最打动诸葛亮的其实是刘备的什么?

师(引导):课文略写了刘备前两次的求见未果,重点写了第三次拜访。可就在上路前,三弟张飞的一番话却为此次前往隆中增加了一点小波折。自己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找到描写张飞言行的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强调:嚷、捆。

提问:有这样请人的吗?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小结:张飞很无礼,刘备很生气。

讨论:作者在这里写张飞的鲁莽无礼有什么作用?

生汇报,明确作者采用反衬的手法来写,更体现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分角色朗读二人对话部分。

【设计意图:课文第2自然段中将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进行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显示了三顾茅庐的诚心,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感悟反衬手法运用的好处。】

3.细节描写衬托人物形象。

师(引导):课文第3自然段的后半部分具体地描写了刘备三顾茅庐的过程,好好读一读,看看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圈画出相关语句,再写写批注。

学生自读第3自然段,圈画批注。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强调:半里多路、下马步行。

(2)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强调:轻轻敲门。

(3)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强调: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

学习“恭”字,理解词义。补充介绍刘备与诸葛亮的年龄、地位差异。

(4)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强调时间之长。理解“快步走进”,体会心情之迫切。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设计意图:这段话中有关刘备诚心诚意拜访诸葛亮的内容是十分显见的,学生一读就懂,教学时可以大胆放手,通过读、找、品以上重点语句,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物鲜明的形象特点。在汇报时教师应充分肯定他们的意见,多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尊重他们阅读时的独特体验,真正做到读有所获。】

师(引导):课文正是通过对刘备三顾茅庐时的细节描写,彰显了他的求贤若渴,他这样做值得吗?文中用大量篇幅来写刘备的诚心诚意又是为了衬托谁呢?

生汇报,师强调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重要地位。

出示后人赞颂诸葛亮的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师(引导):想知道这副对联的意思吗?就请大家好好读读这部名著吧!了解诸葛亮的故事,相信下节课我们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时你一定会更有发言权。

【设计意图: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感受衬托的作用,了解对刘备的细节描写是为了体现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最后以对联作结,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激起他们继续探究的兴趣,达到“课虽终,味还在,趣仍浓”的教学效果。】

四、学习生字,完成作业

学生练习描红,边写边记字,教师巡视指导。

师(提问):你觉得哪些字在写时需要向大家作一提醒的?

指名汇报,教师强调易错字:

宜:注意下部不要多加一横;

恭:注意下部不要少点;

晌:强调日字旁。

学生在习字册上写字,教师巡视指导,表扬写姿端正及书写工整的学生。

作业:抄写课后练习中第3题中的词语。

【设计意图:作为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对于一些较简单、较常见的生字,他们完全可以自学而无需多讲,教师只要对易错字、难写字进行适当的识记和书写指导即可。】

猜你喜欢
衬托张飞刘备
早春
读懂刘备
谦虚的铅笔
衬托与烘托在诗词中的运用
刘备与徐州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
老妪都解未必解——浅谈《观刈麦》中的几组对比、衬托的作用
张飞因酒丧命
刘备的爱
张飞柏、姜维豆腐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