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外汉语词语教学的四条基本原则*

2016-03-02 02:15顾军侯梦琪
学语文 2016年6期
关键词:偏误义项新词

□顾军 侯梦琪

浅析对外汉语词语教学的四条基本原则*

□顾军 侯梦琪

教学原则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和任务,根据教学实践,为教学工作需要而制定的遵循教学规律的基本要求。本文结合对外汉语的实践,在“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总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外汉语词语教学的四条基本原则:以熟识生、循序渐进、学以致用和因材施教。

对外汉语;词语教学;原则

本文主要结合对外汉语方面的实践,在“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总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对外汉语词语教学的四条基本原则:以熟识生、循序渐进、学以致用和因材施教。

一、以熟识生

以熟识生是借助于熟悉的材料来学习陌生内容的教学原则。“以熟识生”是人们认识新事物的普遍规律。在对词语的理解过程中,人们习惯于用较为熟悉的意义理解较为陌生的意义。[1]在对外汉语词语教学中,同样遵循“以熟识生”原则。

“爸爸”和“妈妈”是两个最基本的亲属称谓词语。在教学时,可以在留学生学会“爸爸”“妈妈”的基础上,教授“爷爷(爸爸的爸爸)”“奶奶(爸爸的妈妈)”“姥爷(妈妈的爸爸)”“姥姥(妈妈的妈妈)”等亲属称谓词语。由于学生对“爸爸”和“妈妈”往往最为熟悉,所以对“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意义很容易领会。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各种亲属称谓词语,对于其他词语的教学也很有效。

再如,上海高校的老师在给留学生教学时,会发现学生对“上海”“南京路”“外滩”“世博会”等词语很熟悉,因此可以联系已知的词语进行新词的教学。例如:

师:在上海你们最喜欢去什么地方?

生:南京路。

生:外滩。

师:豫园、新街口也很好。你们知道世博会吗?

生:知道。

师:你们还可以去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博物馆。

上述对话由“南京路”“外滩”和“世博会”等词语出发,引入到“豫园”“新街口”“图书馆”和“博物馆”等相关词语的教学。这种从已知到未知且依托于生活的词语教学,往往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用已经学过的词解释新词,可以让学生觉得新词的学习容易且轻松,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而且在学习新词的同时也复习了旧词。所以在讲解新词时可以更多地采用这种方法。

二、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是遵循学习的次序,逐步深入或提高的教学原则。这就要求教育者持续而又连贯地进行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课程的体系以及学生发展的规律。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Comenius)指出:“一切功课都应该仔细分成阶段,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扫清道路,给予解释。”[2]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D.Krashen)认为:“学习者的习得按照自然顺序,通过理解在下个阶段将要习得的结构来进行。输入的语言难度要略高于学习者的现有能力。”[3]这两种说法虽然不同,但都能体现出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由于“循序渐进”原则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因而受到了众多教育者的欢迎。

汉语中的多义词数量丰富。对于义项较多的词语,我们要尽量避免一次性把所有的义项都教给留学生,否则会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事倍而功半。对于多义词而言,非常见义项往往在日常交际中较少用到。在这种情况下,汉语教师就应该有选择地进行教学,先教那些更为常用的义项,而其他的义项在学生应当在掌握了最基本的常用义项后再进行介绍。例如“饱”。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饱”有五个义项:①满足了食量(跟“饿”相对):我~了,一点儿也吃不下了。②饱满:谷粒儿很~。③足足地;充分:~经风霜。④满足:一~眼福。⑤中饱:克扣军饷,以~私囊。[4]在“饱”的这五个义项中,“满足了食量”这一义项的使用频率最高,不但可以单独成词,而且构词能力也较强,可以用在“饱嗝”、“饱尝”、“饱餐”和“饱汉不知饿汉饥”等词语中;“饱满”和“足足地;充分”这两个义项的使用频率也较高,且具有一定的构词能力(如组成“饱和”、“饱含”、“饱读”、“饱览”、“饱受”和“一饱眼福”等)。而“满足”和“中饱”这三个义项的使用频率较低,且总体上呈现降低的趋势。所以,“饱”的五个义项的教学可以大体依据使用频率的高低和构词能力的强弱,按照“①满足了食量→②饱满→③足足地;充分→④满足→⑤中饱”的顺序进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如果不加选择,一股脑教给学生,学生不但不能全部掌握,反而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教学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三、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的教学原则。要做到学以致用,就必须学用结合,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做到知行统一。例如在教学活动中,留学生容易在“参观”和“拜访”的使用上出现偏误,造出这样的句子:

(1)星期二,我到巴黎去参观一名著名的教授。[5]

上句中的“参观”使用不当,可改为“拜访”。就用法来看,和“拜访”虽然都对应法语中的“visiter”以及英语中的“visit”,但是“参观”与地点搭配,却不能与人搭配,所以用法与“拜访”不同。[6]因此,在教师讲解两者的基本用法之后,可以出一些题目让留学生练习。例如:

选词填空 (从括号中选出合适的词填入横线内):

(2)上周末,我和大卫去_______了张老师,张老师希望我们好好学习,不断进步。(拜访 参观)

(3)我们今天上午_______了芜湖市博物馆和规划馆。(拜访 参观)

教师设计的练习内容最好紧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题目类型可以根据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最主要的是要注重实用性。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掌握学生对于词语的掌握程度,有效检验教学的效果。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一直坚持学以致用原则,不但可以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词语的兴趣,而且往往能够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四、因材施教

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因材施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了解留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2.树立平等、包容的意识;3.重视留学生的教育背景,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4.谙熟文化差异,在教学中正确把握教学内容。[7]除此之外,对外汉语教师还应关注留学生的语言使用习惯、容易出现的偏误类型以及学习的动力和需求等。例如“把”字句往往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有的留学生由于在使用“把”字句时容易出现偏误,因此会有意回避使用“把”字句;而有的留学生即便出现偏误,也不会选择回避使用。不同的语言使用习惯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需要教师区别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总之,教师应综合考虑留学生的情况,把握重点,以便采取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教学原则是在教学实践中经过系统科学的归纳而总结出来的理论,集中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以及内在规律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行为准则,往往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对外汉语的实践,分析了对外汉语词语教学的四条基本原则,希望能够为对外汉语词语教学提供参考,并在对外汉语的教材编写和工具书编纂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顾军:《汉语词义的误解误用研究》,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

[3]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

[4]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5]唐为群:《汉法常用近义词词义辨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

[6]孙艳萍、顾军:《留学生汉语动词同义词偏误类型分析》,《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4第3期。

[7]洪波:《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因材施教”》,《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7期。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复旦大学文化交流学院2015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

[责编 崔达送]

★本文为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对外汉语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偏误义项新词
声音·数字·新词 等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学诗偶感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ü”偏误调查与“v”替代的拼音策略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外教新词堂
Enhanced Prec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