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友明
能力层级:解答现代文阅读句子含意题的关键
□谢友明
“句子含意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命题点,但是考生在答题中、命题者在制作参考答案时往往忽略了句子含意题的语文能力层级的区别,以致答案不够准确。理解、分析以及探究句子含义,能力层级要求不同,解题思路也是有区别的,是各有侧重的。理解,立足于简单的解释、关键词语的转换;分析,要注意结构切分以及内在关系的分析;探究,要关注位置与视角,从表层意思探究出深层意思乃至主旨意思。
现代文阅读;句子含意题;能力层级
“句子含意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命题点,年年必考,但从考生的得分情况来看,确实不够理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考生理解能力不够、答题思路混乱之外,我们觉得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那就是许多考生甚至命题者对语文能力层级的忽略。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究,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在《考试说明》里现代文阅读主要有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四个能力层级,于是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常常会出现一个考点从不同能力层级上加以考查这一情况,这样也就体现了试题的难易度以及答题方法的区别。就以近年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句子含意题”来说吧:
这方面主要是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的科研人员对知识需求的不同提供专业前沿的信息资料。这就需要通过分析这些读者用户、行为、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前沿知识等方面的需求,以发现和整理读者用户在学习、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的知识服务需求,从而判断和预测用户将来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或者提供某研究方向的前沿信息。
(1)(2016·山东卷第20题(1))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
他忽然感觉自己心里的那根栏杆,也是这样抬起来的,只是从栏杆下通过的,应该是吴秋明。
(2)(2015·福建卷《说不尽的萤火虫》)请根据文本,分析“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这句话的含意。
(3)(2014·福建卷《祖屋》)请根据文本,探析“她也经常思念过去”这句话的含意。
上面列举的三个例子同是考查 “句子含意”,但能力层级的要求分别为“理解”“分析”“探析”。从上面能力层级的具体说明中可以看出,这三个能力层级的要求是不同的,它们的要求是逐层提升的。理解是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分析是指分解剖析,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探析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究,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然而我们的考生在做句子含意题时往往忽略了这些能力层级的具体要求,总是不加区别地进行答题,因而答案与能力层级的要求大相径庭。不光如此,有时我们的命题者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参考答案与题干要求的能力层级不吻合。如上述例(1),参考答案:运用比喻的手法,暗示吴秋明已经走进马骁驭的内心,马骁驭已经爱上了吴秋明。
又如:(2014·山东卷《浣花草堂》)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参考答案:①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②凸现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
这些答案就值得商榷。从参考答案的语言表达结构来看,它是赏析评价能力层级的,不是画线句子或者不完全是画线句子的含意,而是从表达技巧和艺术效果上分析了句子表述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态。这显然是命题者混淆了语文能力层级。
因此考生在解答高考句子含意题时,甚至命题者在试题命制过程中,一定要界定好所考查的语文能力层级,深刻把握“理解”“分析”“探究”的具体要求,然后根据相应的能力层级要求进行答题,拟制参考答案,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思维层级混乱,逻辑表达不清的现象。
高考考查文中重要句子含意,重在其思想性,尤其是其思想内容的丰富性。一般说来,解答此类试题,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意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解题时一定要立足文本,披文入理,瞻前顾后地根据其“形”深入领悟其“意”。但是在掌握一般性的解答方式时,绝不能忽略能力层级的要求,否则会出现过度解读和解读不足现象。下面具体结合一些例子,谈谈在理解、分析和探究能力层级下句子含意题的答题的各自思路以及答题的侧重点。
“理解”的要求是“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因而我们在解答此类题时,要明确“领会”和“简单的解释”要求,不宜过度分析和阐释。要立足原句,抓住句子中关键性的语词(指代词、双关词、比喻词等),利用其上下文的语境来进行正确的转换和变通,把概括转换为具体,把形象转换为质朴,把结果转换为原因。如:
(2014·山东卷《浣花草堂》)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解答这句话的意思并不难,几乎只要将原话简化一下。结合上下文,可知此句的表述对象是杜甫的塑像,然后抓住关键词语中的“清疏”“仙气”“一般化”“难得”进行转换变通。“清疏”“仙气”是指杜甫塑像的特点,“一般”“难得”是对杜甫塑像的评价。参考答案:杜甫的塑像一般化,还清疏,没有仙化杜甫,这是难的。隐含了作者对流行神话、仙化传人的现象的否定。
又如:(2014·全国大纲卷《听雨》)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2)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
句(1),要抓住比喻修辞和“伴奏”“好”这两个关键词。这个比喻句是说雨声如乐师一样为人们伴奏;从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看,“伴奏”是指乐师为歌者演唱伴奏,雨声甘心伴随千载百代的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好”字则流露出人们对雨声的喜爱,因为它能引发感想,寄寓情思心怀。句(2)一语双关,既指客观外界的实际天气情况,更是暗示了人事的不幸遭遇,这样由表及里,先说句子本身的表层意思,然后指明其深层意思。参考答案:(1)①就像乐师是演唱的伴奏者一样,雨声也是人们抒发情怀的伴奏者;②人们喜爱雨声,因为雨声能很好地寄托不同的感受与情怀。(2)①正是连阴雨的时候,山区自然没有几天晴朗的日子;②由于个人与家庭的不幸遭遇,心里下着雨,自然也就感觉不到晴朗的天气了。
“分析”的要求是分解剖析。此类考题往往是几个分句组成的一个句子,要注意“分解剖析”这四个字,含意的解答要体现“解剖”和“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依据句子结构或者陈述对象等角度进行切分,然后依据理解句子含意的方法进行解读。其次要注意分句间的关系,它们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因果、条件关系,要从相应的语段中把它们对应的关系找出来,把结果转换成原因。最后由于分析句子的含意题涉及文章的其它部分甚至全文,因而还要考虑到作者或表述对象的情感态度。如:
(2015·福建卷《说不尽的萤火虫》)请根据文本,分析“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这句话的含意。
对上面这句话的含意分析,我们首先把它切成三个分句,“萤火虫是自然的”、“(萤火虫)也是文化的”、“但(萤火虫)归根结底是自然的”;然后对各句进行理解。第一个分句比较简单,意在说明萤火虫是自然界的昆虫。而要解答第二分句,就要结合文本分析“为什么说萤火虫也是文化的”这一原因。萤火虫“也是文化的”,就是说萤火虫体现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前五段从寄托民族审美情趣 (第1段)、能启迪科学家发明荧光灯等(第2、3段)、萤火虫的基因研究的价值(第4段)、萤火虫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第5段)等均表现了萤火虫的“文化”。这样经过围绕 “为什么是文化的”这一原因的逐段剖析梳理,就实现了“萤火虫也是文化的”由果到因的转换。第三分句萤火虫“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这句体现了作者的观点态度,强调了萤火虫是属于大自然的,应重视其自然习性,遵从自然规律来对它加以保护。参考答案:①萤火虫是自然界的昆虫。②萤火虫“也是文化的”:有助于人类对血吸虫病的防疫;能启迪人类的科学发明;还是我们民族审美情感的寄托。③“归根结底是自然的”:萤火虫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对它的保护要遵从大自然的规律。
“探究”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究,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做好探究句子含意题,首先要做好理解、分析句子本身的含意,然后扣住“探究”的要求,从表层意思探究出深层意思乃至主旨意思。因此解答这类题不光要立足于原句以及前后语境;还要注意语句的位置,尤其是结尾句,它往往揭示或深化文章的主旨;更要找出不同视角(人物视角、作者视角、背景视角),这样才能把句意探究得准确全面。如:
(2014·福建卷《祖屋》)请根据文本,探析“她也经常思念过去”这句话的含意。
解答此题,首先要解读这一句的本身含意,也就是表层意思。“她”是指“祖屋”,在这里,祖屋似乎也具有了岁月所赋予的一份灵性,似乎也有了人的思想和情感,它对它所承载的过去的人与事也充满了感情,充满了思念。其次要关注视角和位置,一个“也”字不仅写祖屋具有灵性,经常思念过去的人和事,更为甚者引出了祖屋的主人这一视角,从上文语境中可知,祖屋的主人充满了对祖屋、亲人的深切怀念和不舍之情。同时因为这句话处于句尾,因而也体现了文章的主旨,由人与屋成了心灵相通的友伴,升华到对过去那些美好的人与事,那些朴素而真诚的亲情满怀思念,“我”的内心不再孤独。参考答案:①祖屋具有灵性,也经常思念过去的人和事。②祖屋的主人,对祖屋与故人、亲人与亲情充满思念与不舍。③人与祖屋息息相通,对逝去的岁月与事物都充满思念。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
[责编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