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杨启刚
大禹渡:四段故事的初始
贵州◎杨启刚
四千六百年的风,没有吹落树上声声鸟鸣和一片叶子,反而把它吹成了龙头形状。
大禹呀,你当初栽下这棵树苗时,你绝不会想到,黄河的水怎么也漫不过它的眼眸。而历代皇帝对它的册封,让我看到了一棵古柏的荣耀;在你高大茂盛的生命前,我只能小心翼翼地用粗浅的文字,来表达我,一位南方诗人对你的崇敬与惊叹。
风吹不倒你,霜打不蔫你,雨沤不烂你,雪压不垮你……就像你身边那条黄色的河流,在北方的大地上,一直流淌成为龙的形状,至今生生不息,蜿蜒而去。
在这个初秋的黄昏,游人都渐渐离去了。只有我,仍然孤独地伫立在你的身边,久久不愿离去。我伸手抚摸着你的树干,就像抚摸着大禹湿润的体温。那一刻,我想放声大哭,我的先祖啊,你留下了这棵纪念树,却留不住那年的风声和云朵。
我只能拴马、憩息、吹风……在后人的传说里,簇拥着你古老的名字,默默地静思与流泪。
这个世界上没有神树啊,而你却是我心中永远供奉的天堂。
识字之初,大禹,我就认识了你,那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老人。
故国的版图,你的神像无处不在。今天,在晋南芮城,在大禹渡,我又遇见了你。
你的脚下,是你治理滔天洪水的黄河;此刻,正默默地东流,不发一言……
你仍然还是那副老农的模样,头戴斗笠,身上的蓑衣仍然披在身上,手中的工具依然被你紧紧地攥在掌心。
我们早已忘记了你是一个“王”。
你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你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你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但你没有王者的霸气,有的只是农人的质朴和悲悯,有的只是忧国忧民的悲壮与坚持。
更重要的是,你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代替原始社会,以文明社会代替野蛮社会,推动了中国帝王历史沿革的发展。
我们永远记住的是,你是一位行色匆匆的老农,治水患,种五谷,养牛羊,发展国家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在每个清晨,都有叽叽喳喳簇拥着你的喜鹊;每当夕阳西下,大河对岸,都有一丛丛升腾的人间烟火。
我不该在这个季节来看你……我来得不合时宜。我来的,更不是观景的季节。
九月的秋风,早已把湿润的春天吹远。你太让我失望了,黄河!我们竟然能够乘上气垫船,开到你那干涸的胸前,任意地踩踏你的心脏,欢呼与喧闹。
远处冷峻的中条山,用冷冷的目光,盯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它们不屑,甚至不发一言,只是用黄黄的眼光狠狠地盯着我们……当我与它对视,一种荒凉,穿透我的骨髓。
黄河啊,你的咆哮到哪里去了?你的雄壮到哪里去了?还有你的滚滚涛声呢?黄河啊,你就这么轻易地任由我们在你的胸膛前撒欢吗?就因为我们是你的子孙?就因为我们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
黄河啊,你老了,苍老得不想再动用你的嘴唇,来呵斥我们的无礼;苍老得不想再举起青筋毕露的手臂,来驱赶我们肆无忌惮的笑声……从今之后,我再也不想秋天去看你,我怕看见自己禁不住流下的泪水,更怕目睹你苍凉而疲惫的面孔,以至于你都无法伸展四肢,任由岸边疯长的野草,偷偷摸摸地爬上了你沉重的头颅……
你们都走了。只有小睫、清芳和我。还在坚守着大禹渡的最后一夜。
在和睦居的窑洞前,我们仨,抱团取暖,不能让内心的火苗,在等待中慢慢地熄灭。
此刻起风了,暮色四合,白杨树在你们离开之后开始抛下一地的落叶。秋风乍起,微寒,并且有着伤感的记忆。我在翻微信,小睫在发短信,清芳则用五分钟写下了《大禹渡之夜》,她说:“三个人走岔了几次路,又回到故居……”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而筵席,又因午后草馨儿的悄然离去,我们仨,更显单薄与冷清。就连头顶上的星星,此刻在天幕上数来数去,也只有三颗。
那就在最后一夜再次聆听黄河的呼吸吧,我们在你身边白昼狂欢,夜夜笙歌,已经度过了五个不眠之夜。
朦胧的岸边,有三对情人迎着秋风,窃窃私语,让黄河作证,表白爱的誓言。
头顶上的星星,也忽明忽暗,像路途上你们渐渐远去的脸庞。
最后,我轻轻地叫一声,小睫,又温情地轻呼,清芳,“天色不早,明儿还要早起赶路哩,都去睡了吧……”言语中,尽是挽留、眷恋和不舍。
和睦居,在夜色中愈发沉静与纯粹;和睦居,在这个秋天更加宁静和高远。
我会永远记住这个季节,秋风把我们聚拢在一起,和睦相处,品黄河鲤鱼,赏风景名胜,谈风花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