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编前话:
2015年10月底,新华社一则寥寥数字的消息瞬间刷了屏。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消息一出,“全面二胎”的话题不断升温。虽然生育问题最切身的利益相关方是女性,但据统计,在关注这个话题的人群中,男性却占78%。而在新浪微博的讨论中,则有不少女性表达了她们对“开放二胎”的担忧:除了生育本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更深层的是,家庭中从未断绝的性别歧视和重男轻女问题会因此重新抬头吗?职场性别歧视会因此加剧吗?有没有可能结果是:妇女从被强制不生育变成被强制生育?
二胎生育有限放宽后,生,还是不生,倒成了问题。犹豫一番,踌躇再三,终不能定夺……二宝家庭的好处显而易见,两个孩子有竞争、有分享,避免了6+1式家庭由于过度关注,带来的孩子独立性差、以自我为中心等独生子女问题。父母老了,也可以减轻他们赡养老人的负担。父母离去之后,世上还有个至亲的人。此外,对女性来说,生育二胎比生一胎的患癌几率要低百分之四十。客观地讲,二胎家庭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失独风险。
可是,生二胎,你真的准备好了吗?但凡生活、工作压力大,经济条件欠佳,生二胎就是冒险之旅,会导致生活水平下降。对很多人而言,二胎是奢侈品,也像一笔风险投资。生,还是不生?
汪培珽是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MBA,在银行工作九年之后,决定成为全职妈妈。在用心陪伴一对儿女成长的过程中,一边全心全意教养孩子,一边写作,先后写了《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十年》等畅销书。她的切身体会是——
还好,我们生了两个
当我一头忙着工作,一头忙着赶回家给孩子做饭、陪孩子学习、娱乐,感到焦头烂额时,我常常疑惑我的母亲当年是如何带大我和妹妹两个孩子的。那时没有燃气炉,也没有洗衣机、冰箱和电饭煲,需要每天生炉子点蜂窝煤,每天买菜煮饭,每天手洗衣服……母亲却总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
我是那种糊里糊涂、没想太多就生了两个孩子的妈妈。当孩子还小时,我哪里有机会想到“孩子需要手足”这么不切实际的问题呢?
我的两个孩子年龄差了两岁半,也就是说,当第一个孩子快两岁时,我就怀了第二个孩子。可是在当时,我能从生活中深切地体会到“孩子需要伴”吗?完全不会。
因为孩子太小,父母很容易就误会一件事--以为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就足够了。
但是,等您一旦认识到“孩子需要伴”这件事时,即使只有一丝丝的察觉,通常生第二个孩子的最好时机都已经过了。
刚成家时,我们为了生活,总是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想这些眼前看不到的问题,日子就一天一天过去了。
直到姐姐大约七岁,弟弟快五岁的某一天下午,我原本打算小睡一场午觉,没想到那天实在太累,一睡两个小时根本起不来。
不过,做妈妈的就是即使睡着了,心都还系在孩子身上。从头到尾,我都隐约听见两个小鬼在外面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一会儿声音出现在姐姐房间,一会儿两人又到了客厅,一会儿两人隔了老远还在喊话。
您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绝对无法想像,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多话可说呢?好似时间如果没有尽头,两人的对话可以直到海枯石烂,仍不休止。
自此以后,孩子愈来愈大,我就愈来愈察觉到,姐弟俩在生活中的互相依赖性,或是说互相需要度有多么高,甚至高到超乎大人的想像。
下雨天,不出门,两人可以从早玩到晚。大晴天,去散步,爸爸妈妈聊大人的天,姐姐弟弟聊小孩的天。
有一天,搬家后的大采购,我和先生逛得不亦乐乎,孩子其实已经无聊到快“阵亡”了。突然,我们转进一家大型电器行,刚好影音室正播放着电影《铁达尼号》。
他们早已从书上知道这个故事,但是活生生地用人演出来(平时不看电视的孩子,这时根本就以为到了迪士尼乐园),即使只看到短短二十分钟的片段,姐弟俩也兴奋不已。
走出电器行之际,我与先生继续行程,只见他俩彷佛吃了大力仙丹,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之后的剧情,甚至编起了各种不同的搞笑版本,剩下的行程里,两人乐得不得了……
某一天,全家晚饭后在台大校园散步,看着姐弟俩在前面殷切对话的小小背影,不习惯表露情感的中国爸爸,竟然用一种像是差点被捷运门夹到,在最后半秒才冲进车厢的“好险”表情,呼了一口气,说道:“还好,我们生了两个孩子。”
人生何其短。生两个孩子的辛苦只在头几年,这段时间确实让父母三头六臂都应付不过来,以身心俱疲来形容,绝不为过。所以我指的轻松,不是身体上的,也不是经济上的,这些我管不了。每个人的日子要怎么过,物质要有多少才能满足,全是存乎一心。
周末的早上,我们一家习惯去爬山走路,运动加上晒太阳,过了中午,我和先生倒头就睡,真是享受。可是,孩子是不用午睡的动物。
即使他们大了点——6岁好了,没有独处的安全顾虑,当我和先生倒头就睡的时候,如果我心里知道只有孩子一个人在房门外,想说话,没人回答,想玩游戏,只能自己跟自己玩,我心里会没有一丝丝歉疚感么?能睡得安心么?
生一个也是累,生两个也是累。三年,只要撑过三年,一切否极泰来。当我熬过了艰苦期,等到孩子可以相互作伴时,不论他们是一起玩,还是一起吵架,都叫“作伴”。
孩子光有父母的陪伴是不够的。孩子还需要手足,就好比我们还需要另一半。不要说您是为了老大而生老二,这样的理由太沉重。这是为了您自己的幸福,不光是为了孩子。希望您有机会和机缘,遇上那份美好的感觉。
一个80后妈妈——
我为什么不生二胎?
我和老公均为独生子女,目前育有一女,三岁。我不准备生二胎完全是个综合考虑。首先是财政压力,有人算账称,上幼儿园一年的学费是13000元,每个月的奶粉是600元,兴趣班一个月1500元。衣服、零食、玩具,偶尔还有个头痛脑热什么的,总之一年下来,养一个小孩子要近50000元。如果是两个,即使不是翻倍,估计一共也要达8万以上。对普通家庭而言,意味着每个月花费在6000多元以上。然而,目前的中国,有多少家庭夫妻双方月工资能够达到1万以上呢?
但我看来,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一个女人而言,二胎意味着你将失去几乎所有自己的生活。
女儿出生后,只要我在家,都是我陪孩子玩。三十多岁学习和工作都走上坡路的我荒废了学业、事业,把自己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投到孩子身上。我的所学教会了我时刻准备当一个合格的妈妈,而我不能忍受我自己因为工作而抛弃自己的孩子。
老公的工作时间让我毫无生二胎的兴致。只要我老公不出差在家的时候我绝对认为他是一个好爸爸好老公,可是,他要出差……一年有至少一半的时间要把我们娘俩抛在家里自己在外工作。记得一位女性朋友在生完孩子后幽幽地对我表示,生小孩,对女人生活的改变是巨大的,而对于男人,基本没有多大改变。
当然,这种说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男人和女人,也有非常勤快的男人,做饭喂奶换尿不湿都包了,但这种极品男人数量的确不多。在中国,传统依然存在,那就是,女人就是带小孩的主体。
于是,在辛苦地怀胎十月,可乐、咖啡不能碰,忌甜忌辣,什么地方都不能去之后,历经顺产、剖腹产或者顺转剖等折腾后,你生下了健康的娃,你开始日夜颠倒,一晚上起来四五次地喂奶,而且,你更加不能喝咖啡喝可乐了,更加要忌辣了,甚至连这座城市都不敢绕了。因为,一旦走远,要不就是担心娃饿了,要不就是奶涨了。
这些工作,没有人能够代替你。等娃断奶了,你上班了,下一步考虑就是,谁来帮你带娃?这时候,大多数女人会陷入一种纠结。婆婆带?可以肯定,70%以上家庭会出现婆媳矛盾。
如果找自己妈妈带,你又会困惑,毕竟是自己妈,一辈子没享受啥,最后还是栓死在娃上。最后很多妥协的方式是,婆家和自己妈家轮流带。这样仅适合于一个城市。要是都在外地,轮流的路费钱还得你掏。
以上种种其实还只是一个娃的状态。到两个娃了,不是一个婆婆或者一个外婆能够hold住的,哪怕婆婆公公或者外公外婆一起上,也很难。毕竟年纪大了,一个娃的时候还能一个带娃一个做饭,两个娃呢?
还有,就是娃的教育问题。从幼儿园挤破头,到幼升小,小升初,到考大学,每一次都是家长们实力的正面对决。当大的孩子小升初你死过一次后,过两年你再来应付一下小的孩子小升初,然后再一年,你又要应对大的初升高,然后过两年,又是小的孩子初升高,然后又一年,大的孩子考大学,然后,小的孩子考大学……
综上,我不生二胎,唯一的原因就是我自己不想生!
四类人不适合怀二胎
1、有严重慢性病的
每对夫妻在打算怀孕前,都应做一个全面体检。
如果女方有严重的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甲亢甲减等疾病,在疾病控制好之前别急着要孩子,因为疾病用药和疾病本身都可能影响胎儿。比如糖尿病,它会增加受孕难度,胰岛素抵抗会加大胎儿畸形的发生率,怀孕本身也会加重糖尿病病情。
高血压也会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医生还建议,孕前3个月要做口腔检查,因为牙周炎、牙龈炎等口腔疾病也对怀孕有影响。肥胖人群受孕难度及生育风险均较大,建议先减肥再怀孕。
2、有子宫疾病、卵巢病变的
打算要二胎前一定要做妇科检查。如果发现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盆腔炎症、输卵管异常、宫颈癌前病变等,就要及时治疗。能否怀孕、何时能怀孕请遵医嘱。
3、头胎不到一岁半的
孩子1岁以内,多数妈妈还处于哺乳期,此时妈妈体内储存的钙、铁消耗较大,再怀孕容易导致二胎缺少这些物质,从而导致营养不良。加上1岁至1岁半的孩子依赖性大,而妈妈一旦怀孕便无法继续母乳喂养,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
4、心理准备不充分的
多数要二胎的人已是高龄产妇,且是单位骨干,工作压力大,她们将面临比头胎更多的意外。如果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很可能因此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家庭关系变差。此外,生二胎的流程和头胎有很大区别。生二胎需要怀孕之前去相关部门提交纸质申请,不同地方的实施政策和操作流程有所不同,还需到户籍所在街道和计生部门咨询详情。
“全面二胎”政策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1.女性就业难度加大,就业性别歧视加重
从“全面二孩”测算,最近几年生育水平会有一个提高,最高年份要突破2000万,由于政策的因素每年净增会在300多万以上。到2050年,15岁以上劳动年龄的人口将增加3000多万。专家表示,妇幼保健、托幼、教育等公共服务压力增大,短期内,特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供需矛盾加剧。特别是孕产妇和高危孕产妇增多,妇幼保健任务加重。女性就业难度加大,就业性别歧视可能会加重。
2.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社科院的研究表明,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影响会提高0.5%左右。到2050年,由于“全面二孩”出生的人口会成为很优质的劳动力,对经济的发展会有积极的、正向的推动作用。
3.三大压力影响生育选择
全国符合政策条件的夫妇有1100多万对。截至去年8月底,提出生育二孩申请的只有169万对,仅占15%左右。不想生的原因,主要由于三大压力:经济压力、子女照顾的压力和女性自身事业发展的压力。
对此,专家们指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仅仅是放宽了原有政策对生育的限制,要想实现政策的预期目标,特别是想让大城市人口生育二孩,必须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来推动,必须一定程度地提升社会公共服务配套能力来保证政策施行。比如提高生育险、增长产假、改变所得税征收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