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 何芸琪
思想品德课,靠什么吸引学生?
□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何芸琪
思想品德课自身的“形象不佳”是导致吸引不了学生的原因之一。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枯燥、乏味;外加课堂脱离实践、脱离时代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学生认为思想品德是空的、是虚的,是“可看不可吃的蛋糕”,是“可听可言不可行”的说教。其次,在初中的教学科目中,又有其尴尬性。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政治被认为是“副课”而得不到学校、家长,特别是学生的重视。在学生的思维中,思想品德课是“副科”、“临考前看一看就能考好的科目”,因此,他们都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如此一门课上,更有甚者将思想品德课的时间贡献给了其他主科。另外,一些教师也因此“自轻”而放松了对政治教学的热情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综合上述的原因,导致思想品德课成为一门不被学生喜欢的课,更谈不上一门有优势的科目。
何谓“魅力”?在我看来就是独具吸引力,会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有滋有味的乐趣。那么,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堂魅力十足呢?美国教育家吉诺特说过一句话:“在学校当了若干年教师后,我得出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式和每天的情绪是影响学生气氛和情境的主因。”由此可知,教师是让这个课堂能否活色生香的主要原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个老师若具有个人魅力,将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愿意跟着老师进入学习的百草园,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乐此不疲。所以,我认为,一个有带有磁性的魅力教师,是吸引学生的关键。那么,教师首先需要增强自身的魅力。教师需要在细节上下工夫,钻研学生的心理和他们的兴趣爱好,投其所好,细致入微,用“攻心计”来征服学生。亲和力和幽默感也是增加魅力的有效“招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老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不理解的高墙。”老师幽默的出场、风趣的提问,可以让自己走下神坛,放下架子,也可以让学生解除思想包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在周围,特别是上课时候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学生是一支支贮藏着巨大能量的未燃的火炬,教师激情的火焰是致其燃烧的重要条件。如何使教师的星星之火变成学生熊熊大火的燎原之势,是政治教师所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政治课堂需要有昂扬的激情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吸引学生。试问教师们,是否还拥有对教学的热情和激情呢?如果课堂失去了激情,就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如果课堂失去了激情,就无法拨动学生的心弦,奏出课堂和谐的旋律。当课堂涌动着一种生命的激情,那么学生将会被老师的激情所感染,催发生命的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被调动起来,能够在课堂中不断地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做课堂的主人。
例如,我在讲授《依法进行自我保护》一课时,就让学生根据书本上提供的材料,自己设计了一个小品——关于小偷入室盗窃的故事。学生分角色扮演小偷、小明和警察,利用课余时间编排,然后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当这些学生在表演小品的时候,其他同学都看得津津有味,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表演之中,并且对故事情节了如指掌。演完之后,让学生针对小品来发表感想:其中哪些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为什么?从而让学生能够自我体会,依法进行自我保护,需要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并通过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需要老师进行过多的讲解,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思想品德课活动的形式非常多,可以组织辩论会,也可以进行情景模拟,还能够创设课外体验的实践活动,这些都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吸引力的有效方式。
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如果思想政治课堂失去了师生精神的互通,那么这样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无法延续下去。因为思想政治课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只有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从根本上让学生喜欢这门课。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融入到班级当中,以新教师的亲和力,对学生嘘寒问暖,与学生一起大扫除,和他们一起去社会实践,建立起彼此的情感基础,从而有效地延续到课堂之中,让学生能够与我产生共情,我的教学就能更为顺利地开展。精神的互通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亲和力,更需要的是在课堂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民主。我在课堂中,从来不会忽视哪一位学生,即使是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我也总是给他机会展示自己,以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请他们来回答,让他们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鼓励。对于后进生,不能够对他们有任何放弃的念头,笼络这一部分学生,也是政治课做好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优生和后进生都能够得到平等的关注,这是使课堂变得更为人性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记得有一位后进生曾跟我说过一句话:“我其他功课都很差劲,但唯有政治是我的骄傲,因为我觉得我能够得到你的认可。”当时我听了非常的感动,也许这就是我在课堂上传递给他的正能量。我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人幸福,课堂不应该成为束缚学生的囚牢,而应该使之成为学生通往幸福的平台。
爱因斯坦也曾这样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获知识的一种强烈欲望。作为思想品德课堂组织者的老师,只有从自身出发,调动一切可行因素,全方位地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魅力,那么才能更好地笼络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爱上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