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新课程资源,设计灵动组织形式
——例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特色的构建

2016-03-01 12:17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金彩娟
新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太湖流域太湖研究性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 金彩娟

建设创新课程资源,设计灵动组织形式
——例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特色的构建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金彩娟

在喜人的发展大环境下,如何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从规范走向卓越,有针对性地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是当今许多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从规范走向卓越,首先要构建校本特色,依靠校本特色带推区域联动,继而以点连线、以线扩面,助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卓越。而校本特色的构建,从根本上来说,依赖两大点:一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二是学生学习组织形式的设计与实施。

一、建设创新的课程资源,营造校本特色研究性学习环境

1.突破年段限制,全线打通课程资源序列。任何一种课程资源的形成,首先必须有规范的文字教材序列。因此,课程资源建设的第一步,便是整合聚集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始资源,继而结合各学段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将资源统筹分配,编制出相应的校本教材。例如,我校将“太湖文化”主题课程序列分为太湖流域方言民俗文化、太湖流域诗词歌赋文化、太湖流域美食特产文化、太湖流域工艺美术文化、太湖流域地理名胜文化、太湖流域人文历史文化等板块,依托我校是苏州市中华经典诵读基地有丰富的诵读课程经验的优势,在“太湖文化”主题课程资源序列中,对一二年级的浅显课程设置为太湖流域方言民俗文化、太湖流域诗词歌赋文化,相应的每学期活动内容设置为说学吴侬软语、了解传统民俗、吟诵诗词歌赋、欣赏吴地曲艺。在实施过程中既借鉴了学校的现成特色经验,又将校本教材的序列编制变得完整而丰满。更重要的是,“湿润的海绵更容易吸收水分”——低年级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初步接触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中年级开始的课程里会更加顺利地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来。

2.突破教材限制,全面延伸课程资源载体。例如,在我校“太湖文化”主题课程资源建设的引领下,依托学校现有硬件,在校园里移步换景之间都能看到太湖文化的影子,校园里精巧的太湖石,文化长廊上“印象·太湖”影集墙,漏窗上太湖文化古画劵等。同时,引导班级围绕“太湖文化”进行个性化的布置,使各班在主题研究的时候随时都能置身在“太湖文化”的情境中。

在将课程资源延伸到传统物质载体的基础上,校园基础多媒体设施也是不容小觑的延伸载体。青山绿水间漾出的软糯吴歌,绽放在湖光山色间的飞檐翘角上、流溢在一件件精致的吴地手工艺品上、绰约在旖旎华美的水袖和珠翠头面上——这是何等风雅的太湖声光水影,让它们通过校园广播、电子屏等多媒体设施隐隐约约地穿梭在孩子们课间休闲的每一个不经意的视听里。

3.突破时空限制——全面打造课程资源场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近研究性学习对象,但是出于安全考虑,许多实地考察、体验的研究环节往往放在课后分小组自行组织开展。同一时间内,考察了名胜风景的学生未必有机会考察山林美食,考察了山林美食的学生未必可以参与到手工艺术的寻访中,尽管最后的成果汇报课可以分享别的小组的考察收获,但是自己未亲自走近毕竟是研究性学习中的遗憾。因此,我校全力打造了一个校本课程资源场馆——“太湖文化研究院”,400平米的场馆里浓缩了的太湖流域方言民俗文化、太湖流域诗词歌赋文化、太湖流域美食特产文化、太湖流域工艺美术文化、太湖流域地理名胜文化、太湖流域人文历史文化,依托声、光、电的的实景打造和手工艺术的微缩藏品,全面盘活积累的课程资源,便于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随时入馆全方位接触“太湖文化”校本课程资源。

二、设计灵动的组织形式,构建常态化校本特色研究性学习模式

常规的组织形式建立在常规的课程资源设置上,安全是大前提,很多组织形式不便开展,而依托创新的校本课程资源载体,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可以更加大胆、更加灵动,并且可以常态化实施这些灵动的学习组织模式。

1.常态化实施课间活动学习组织形式。创新的校本课程资源载体使校园中的课程情境变成移步换景的真实存在。依托这些资源载体,通过学生常态化的行为活动来二次构建课程情境,最终可以形成一种非常好的良性循环机制。例如,在类似于“英语角”的“吴语角”开展课间吴语方言交流活动,在课间预备铃期间组织班干部带领学生进行太湖诗词吟诵,在民俗节日鼓励学生结合课程开展具有吴地特色的课间活动、展示太湖文化特色的物品等,都是通过引导学生的课间活动来让他们为自己的课程学习营造文化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组织形式生动而不枯燥,充分展现了课程特色,进而更有成效地打造校本特色。

2.常态化实施专业导师制学习组织形式。如“太湖文化研究院”课程资源场馆里呈现的主题线索,都是在设计之初精心规划好的,每一个板块其实都有一定的专业学科倾向,如诗词歌赋的主题倾向于语文学科、工艺美术倾向于美术和劳技、地理名胜倾向于自然科学等。学校根据每个板块的专业需求,综合全校200多位老师的业务素养、家乡背景(太湖流域的名乡重镇)的考量,选拔专业骨干和通晓民俗的老“苏州”担任“太湖文化研究院”板块导师。每天中午导师们在馆内轮值,在对场馆维护的同时随时指导进馆研学的学生,使常规的每班一师、每周两课变成了每班一位主导师+多位专业导师、每周两课时集中研习+每天随时可以研习,凸显常态化的人性化学习组织形式。

综上,依托课程资源建设的创新和学习组织形式的灵动设计,在常态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程中,构建出校本化特色,继而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从规范走向卓越。

猜你喜欢
太湖流域太湖研究性
《太湖冬景》
太湖茭白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基于NDVI的太湖流域片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太湖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太湖一角
太湖流域防洪与水资源调度实践与思考
太湖流域:统筹兼顾 多管齐下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