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在京启动。“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学院、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多家机构,联合启动了此项目。
课题组执行主任张健老师透露,目前传统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存在三大瓶颈。
首先是政策问题。2014年教育部已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表明了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态度和导向。但是,各地区尚缺乏落实此项政策的具体措施,如教学所需的课时和经费。
其次是教材问题。教材问题直接影响的是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向。课题组经过十年的课题研究,已初步完成全国25个省/市地区传统文化教材的研发工作,成功地将地区文化的本土元素融入教材,让国学经典与各地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艺术相互辉映。
第三是教师问题,这是核心根本问题。由于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直接造成了传统文化教育教师的断层。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涉及国学经典、民族艺术和民俗文化等诸多内容,这对从小并未系统接受过传统文化教育,而今却要担负起传统文化传承的老师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关于项目规划,国家开放大学相关领导表示:“项目的设立和启动,就是要打通传统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最后一里路’。”按前期规划,项目将分三步走,各合作方前期先行启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其工作的创新点和重点是教师培训课程体系,预计项目将在该课题组的全国课题实验区如北京市通州区、青海省湟中县、江西省上饶县、河北滦县等地区先行实验。之后总结经验,再向教育部申报相关国培项目,以求扩大培训面。第二步是在实践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在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学或汉语言文学专业下,设立“国学教育”专升本专业方向,尝试解决学科专业教师学历进修的关键性问题。第三步,经过三年左右的学科教学实验后,再行研究设立“国学教育”本科创新专业。
关于教师培训内容问题,项目组专家表示,课程规划分国学基础理论、学科教法指导和传统艺术三部分。其中理论部分教育部课题组已完成相关规划论证和教材编写工作,分《儒学思想》《老庄哲学》《中国训诂学》《辞赋学》等十一册;学科教法指导部分,以前期课题研究成果《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所规划内容为蓝本,针对《弟子规》《声律启蒙》《论语》等近二十个教学模块,为教师提供学科教育理论、课堂教学设计和教法指导等实操培训。最后,还将把传统艺术中的书法、绘画和古琴等列为教师研修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