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课题发布:蒲公英教育智库
总执行:蒲公英教育智库研究员、《新校长》杂志记者 王小波
说实话,做这样一个专题,实在心中忐忑,但凡涉及“文化与意识形态”,一个偏差,就会陷入众人“拷问”。可看着充斥校园的五花八门的乱象,似乎我们又责无旁贷,正本清源非我所能,但愿借此扫清一些障碍,让前路能稍微明亮一些。
纵观国内传统文化教育,零敲碎打者多,成体系者少;学其形者易,习其神者难;师资匮乏,课程稀缺。这边喊着口号苦苦诵经,那边穿着古装三叩九拜,捧着老祖宗五千年结成的硕果,许多学校不是下错了嘴咬到了唇赶紧扔掉,就是伸出舌头舔舔皮毛故意大呼过瘾,或者干脆完全啃不动索然无味地放弃。接触的学校越多,发现的问题越甚,它们不是个例,而是现象。
梳理现象,我们发现有几点问题亟待解决:
1.传统文化进入基础教育学校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2.课程、教材、师资等教育资源到哪里去寻找?
3.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该如何结合?如何处理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融?
4.在现有学校课程体系下,传统文化以何种形式切入?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邀请了七位在传统文化教育上有着多年研究和实践的学者、校长、教师,组成了“纸上圆桌会议”,对此进行初步探讨,从不同视角多维度解析。相信看过之后,读者心里对传统文化的学校教育应该会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认知需要案例来加深体悟,我们选择了在华人文化教育领域已经有20年实践的台湾道禾实验学校作为封面报道学校。用20多页的篇幅详细介绍了道禾的东方教育哲学、课程体系、师资养成计划、后台支撑系统。感谢他们为后来者已经摸过的石头、走过的弯路,你可以避免。
尽管充斥众多“不良现象”,我们也寻找到一些或是能力出众,或是胸有情怀,真实行走在路上的传统文化教育践行者,分不同学段或地区——幼小、中学、综合、区域——为读者介绍他们的课程与活动实践,以期为传统文化在不同学段如何进入学校提供启发。
当然我们的视野不应仅限于国内,全世界很多国家在全球化冲击下,都曾经或正在面临本国文化传承的问题。韩国与日本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且对中国而言,它们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做法比欧美国家更具参考性,所以选择了这两个国家开拓我们的思路。
有时候知道怎么做,但是做不了,因为找不到资源。为此我们用了一整个板块的内容,梳理了一些可资利用的课程与教材、公共资源、师资培养方面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手里有工具,事半功倍。
最后,针对现存的一些有争议的传统文化教育现象,精选了几篇文章,供读者阅读思考。
传统文化的学校教育正在重新起步,踉跄而行,摔几个跟头难免。要以文化育人,当然不能一蹴而就,愿前行者互相砥砺,彼此照亮。这也是我们做此专题的初衷。
如果有一天,中国的学生立足世界之林,都能血脉酝养华夏,言行融汇世界,我们又岂惧当初的筚路蓝缕!一起上路吧,我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