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长元
语文技能训练要一课一得
□汪长元
小学语文课堂单项技能训练是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奠基石,教师要围绕本体性教学目标,通过科学的训练,力求一课一得,使学生获得言语智力技能。
教学目标;单项技能训练;一课一得
如何用好教材,在课堂上把握本体性教学目标,针对某一语文单项技能进行训练,实现一课一得的最终目标呢?
1.现状分析
教朗读,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许多学生的朗读水平仍然过不了关。教 “的、得、地”的用法,尽管反复训练,但仍混淆不堪,许多学生到了中高段还是 “举棋不定”。字词句篇、听说读写、修辞表达的教学也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教学困惑?究其原因,是教师发现解读文本时要教的东西太多了,什么都不肯舍弃,结果每个知识点、每种技能只能蜻蜓点水,没有深入。语文课不应追求 “教过”,而应追求 “教会”。教学一篇课文除了必须落实的生字词之外,其他的知识、技能、方法都应集中、明确。教师必须学会舍弃,明白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理。
2.课例展示
《西湖》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西湖秀丽的景色,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细细读来,仿佛在聆听悦耳动听的音乐,犹如欣赏秀美典雅的画面。如果单纯地分析课文写了些什么,让学生感受西湖的美,这种教学过程已沦为一种点缀。可以肯定,学生学完这篇课文留下的痕迹就是知道了西湖很美,的确是个美丽的地方。但是学会了哪些语文知识,在语文技能方面究竟有哪些提高,无疑是个未知数。这就需要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笔者将目标聚焦到语言上来,作者怎样把景物写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的语言,把你欣赏的语句划出来,并说说为什么。学生欣赏的可以是一个词,两个词,一句话,两句话。这个教学过程中,删繁就简,把作者怎么写的聚焦成重点,集中一个目标进行突破。把教学重心从写什么转移到怎么写,学生通过学习文本语言感受西湖的美,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样的教学是一种课文内容与语文方法共同习得的过程,贵在告别 “内容分析式教学”,找准言语实践点,迈开了语文技能训练的步子。
语文单项技能是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石。不同类别的技能需要不同的方法、策略及一系列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完成。虽然目标明确了,精缩了,不会再 “胡子眉毛一把抓”了,但终极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分解成若干阶段的线目标层层推进。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有层次地设计和有序地组织,这样才能彰显生本,顺学而导。
以三年级语文单项技能训练 “对话和提示语”教学为例:本堂课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人物对话的格式,3种提示语的不同位置和标点,了解提示语写法上的变化。锁定目标后再分解成3个阶段目标:一读二改三学写。
一读。以课文 《灰雀》中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为抓手,展开比较读的教学。通过反复比较和朗读,体会人物对话独立成段的特点,了解一个人一段话的表达方式。
二改。以 《小摄影师》为例,要求学生把高尔基和小摄影师的对话找出来,把说的话用横线划出来,提示语用波浪线划出来,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划线的过程中发现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中间,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标点符号。学生发现由于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标点符号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发现了这一规律后就要进行操练实践了。教师出示提示语在前、中、后的练习,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给学生梳理正确的提示语方式,应变灵活多样的提示语。
三学写。第一步:同样出示高尔基和小摄影师的对话,请学生看这段话,说说提示语是怎么写的。学生发现提示语有:高尔基问,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高尔基和蔼地说……板书:提示语有说、问,动作,怎样地说……浏览课文又发现表示一些说话的关键词 “告诉、叫、喊”,出示其他教材中的人物对话,如 “商人愤愤地说”“男孩哭着说”“妈妈望了望庆铃”……第二步:再改对话。张衡数星星时与奶奶的对话,种葫芦人与邻居之间的对话,以及一些没有提示语的对话。通过这一训练,让学生明白人物的提示语应符合语言情境,帮助学生明确合适的提示语能使句子在表达上更生动。小结学法:写对话时可以一个人一段话,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在前、中、后,关键是用起来通顺。提示语有直接说问,有动作、表情、神态,有怎样地说,总之形式多样,大家可以各取所需。最后看图写对话,选择现有教材中的课文插图,以能创设人物对话情境的为宜。
这样安排教学,扶放结合,张弛有度,使课堂灵动又实在,真正让学生一课一得,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任何能力的形成,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训练,训练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能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言语实践,而教学流程一般是 “阅读理解——领悟方法——尝试运用——独立运用”。如果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根据目标的达成设计相应的教学流程,相信课堂效率会事半功倍。课堂上应悄无声息地 “转移”目标,从而拓宽技能训练的面。
以中段语文单项技能训练 “承接段落教学”为例:教学分4个流程走,正例出现——提炼规则——操练承接——意识表达,按照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兴趣性原则推进教学,这样定位以后就开始教学了。首先出示3段话,分别选自 《曹冲称象》《风筝》和 《最大的书》,让学生读一读,回忆下写了些什么。学生回忆后选择 “曹冲称象”作简单介绍。教师质疑:“曹冲称象的过程能调换顺序吗?”学生从字里行间找到充分的理由,证明顺序不能调换。教师抓关键词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读体会操作有顺序。同样的学法得出3段文字都有一定的表达顺序,且前后不能调换,这种关系可称之为 “承接”。至此,学生明白这样的段落就是承接段落。接着在游戏中操练。例如,开展做小队长的游戏,给队员排排队;做小医生的游戏,给有毛病的语段治病等。(其实就是排列顺序错乱的句子)这个游戏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赋予语言教学的活力及应用的高度,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最后小结转移:学习承接关系的段落能理清句子关系,承接的可以是动作,可以是地点,也可以是时间等,这样说话、写话有条不紊,是众多语言表达方法中的一种。再来看看下面这些段落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在这里教师进行了目标的有效 “转移”)教师出示并列段落。这段话描述了一个孩子3方面的特点:思维活跃,认真积极,乐于思考。每个层次没有先后顺序,互换位置后依然语句通顺。这样的拓展让学生对于并列段落的特点了然于胸,随后还可以适时补充总分段落、总分总段落的特点等。通过专项学习,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为以后学习做好铺垫。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或思考,或总结,使千头万绪的语文教学在简约、集中的教学目标中展开。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在合理的程序、科学的训练中得到培养,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效果。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别让它的局限性束缚了思想。何不尝试着精缩目标,一课一得,扎实地进行小学语文单项技能训练?只要重视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技能、布局谋篇的技能、言语表达的技能,何愁提高不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戴江珠.语文教学要注重一课一得[J].语文天地,2015,(12).
(编辑:易继斌)
G623.2
A
1671-0568(2016)09-0047-02
汪长元,湖北省公安县申津渡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