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阳平
高职英语教学融合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徐阳平
高职英语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将人文教育渗透其中并与之融为一体,对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深入分析人文教育与高职英语教学紧密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指出教师应通过深入发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营造轻松愉快的“第二课堂”教学、使用多样化教育教学等方法,来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
高职教育;英语教学;人文教育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并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技术型人才。但高职教育以“职业”为导向、注重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也使得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弱化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塑造,其结果导致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指出“人文和技术好比是人的两条腿,离开了哪一条,人都是不均衡的。人文和技术并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因此,为了培养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又具有良好素质的“完整”人才,高职教育必须把人文教育纳入其教学体系,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人文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形成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教育。人文素质的提高有赖于人文教育,而英语课程是了解跨文化知识,落实人文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然而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仍只停留在语言技能本身,对语言运用赖以存在的价值观、交际模式等文化因素的引入远远滞后,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积累乃至人文素质的养成显得微乎其微。“只学习语言,而不了解其赖以自下而上的文化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永远掌握运用不好语言。”事实上,学习英语就是学习英语文化,语言与文化水乳交融、相辅相成。加强文化学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恰当地使用,能够减少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用语失误,能够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英语真正成为交流与合作的工具。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多侧面、多角度了解和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形成对西方文化科学的借鉴态度,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及魅力,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而人文素质的提高又将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的增强,进而促进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型、实用型、市场需求型等特征,并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教学实施来实现。针对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来说,学生在语言应用能力方面有了一定提高,但由于受到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等思想的影响,过于把英语语言工具化、职业化,将高职英语教学看成是单纯的语言能力训练,在教学中缺乏中西方文化的有机渗透,导致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相互分离。具体表现在:①高职学生生源素质低,文化底蕴薄弱。而在教学中又倾向于英语等级、职业技能鉴定等考试的准备,对语言所包含的人文信息未给予足够的重视;②教学中更多关注是否对就业有用,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爱好以及思想、情操的培养和熏陶;③由于将英语语言工具化和专业化,导致很多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但语言表达缺乏情感;④在中西方文化和思想价值的鉴别和吸收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导致学生有时会被一些不良信息诱导。因此,加强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具有切实的紧迫性与现实意义。
高职英语教学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极好平台。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需肩负积累人文知识,提高学生整体人文素质的任务。邓炎昌、刘润清先生在《语言与文化》的前言中指出,“掌握英语语音、语法、词汇、习语的同时,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所处的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的社会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只有重视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重视加强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才能使我们所培养的各类技术人才既具备较高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和修养,具有主动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应将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有机结合,将过去“目中无人”的应试教育转轨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中,将人文教育渗透在整个英语课程教学中。
1.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熏陶
英语是人文内涵最为丰富的学科之一,现行的各类高职英语教材承载着丰厚的人文信息,包括历史、经济、风土人情、行为举止、饮食起居等各种内容。高职英语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领悟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底蕴,以确保学生在应用英语的过程中做到准确、得体、灵活。中西方文化底蕴各有所长,西方文化底蕴中的人文精神是以人为中心,更多关注的是个体尊严、价值,个人的民主、自由;而东方文化底蕴中的人文精神更多关注人与群众、社会、自然的责任和义务,当代人文教育的理想模式是能够将这两种特质的人文精神进行有机的结合。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深入挖掘教材中丰富的人文素材,通过分析、整理和提炼各类文章中蕴涵的不同人文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两种文化的异同,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其次,高职英语教师要因势利导,利用英语教材中的丰富人文信息,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引导学生把学习、探索的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领域,领悟更广泛的人文精神。
2.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人文精神体悟
要通过高职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扭转高职英语教学中工具化以及急功近利的倾向,避免机械式的训练及简单的灌输。首先,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不只是在某个领域的专家,他应该是具有人生识见的智者,能够通过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来感召他人。正如教育家乌申斯所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展示教育智慧,以广博的中外文化知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育,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人文关怀,使学生深刻体悟教师的人格魅力。
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增强文化渗漏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从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与教学环境,英语多媒体教学软件所提供的文化背景能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原汁原味的视听佳作,将作品中所描绘的艺术形象、作者生活的社会文化风貌,与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库存“拉近”;更加贴近自然、生活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可以领悟异国文化,品味地道英语,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体悟语言的妙趣。
再次,合理运用赏识教育。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与汉语文化存在很大差异,由于高职学生自身英语语言能力薄弱,在学习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各种问题。而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感到自信与满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现的友好的手势、赏识的微笑、鼓励的言语,都会使学生在心中产生极大的爱的效应,这种效应会让学生获取愉悦的情感以及自觉进取的动力,同时也最能发挥人文教育的作用。
3.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高职英语课程的总课时量大多都只有一学年时间,仅通过课堂教学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充分利用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活动形式包括:①教师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英文报刊、文学作品,要求学生不仅要阅读了解各国的历史文化,还要随时捕捉最新的语言信息;②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观赏各类英文电影、收听英文广播,充分调动试听感官,领悟英语语言的乐趣;③学校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条件来举办英语角、口语竞赛、英语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展示或表演的同时体验到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④学校可定期为学生举办相关的英语文化讲座。与此同时,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教师可以把“第二课堂”的参与度纳入形成性评价,和学科的综合成绩挂钩,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
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与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是实现渗透与融合人文教育的关键。高职英语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对我国传统的文学、哲学、艺术等知识有较深厚的积累,才能在英语教学中更好地解读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现象,才能在课堂中充分运用人文信息给学生呈现一个生动活泼、积极向上、充满人文知识的英语课堂,真正地将知识传授和育人相互结合。
将人文教育渗透于高职英语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端正了学生学习的态度,而且通过教师的人文关怀、发掘教材中的人文蕴涵以及在“第二课堂”中凸显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等方式,提高了高职学生的精神境界,增强了学生对民族、对社会、对人生的理性认识,使高职学生能够真正实现技能与修养、知识与思想、专业与道德的全面发展。
[1]丰海利.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35-137,150.
[2]张后尘.外语名家论要[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陆涓.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之渗透与融合[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1):104-108.
[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曾淡君.高职英语教学融合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5):157-160.
[6]陈晓兰.高职英语课程融合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2):77-81.
[7]王细娇.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教育评论,2013,(1): 114-116.
(编辑:王春兰)
G712
A
1671-0568(2016)20-0117-02
徐阳平,硕士,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