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编写的理念和原则

2016-03-01 15:05:58□岑
新课程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中职教材语文

□岑 欣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编写的理念和原则

□岑 欣

当前,全国中职语文的教材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几个版本的统编教材都只是注重培养各个职业人群共同需要的基本语文素养,不能解决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对语文能力的需求差异。本文对广州市中职语文现有的四套教材做深入的研究、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旨在探究开发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的理念和原则,以求为编写一套适合综合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专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材服务。

职业教育;中职语文教材;编写理念;编写原则

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教材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课程目标的内容保证,又是教学活动的操作依据,更是各级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全面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最直接地影响着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修养的提高。因此,语文教育改革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教材的改革。

一、教材编写的理念

教材的编写理念决定了教材内容的选取、体例的安排等各方面,直接影响教材的质量。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了中职语文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职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①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②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③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④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据此,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可以由以下理念作导引:

1.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应以育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确立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人的发展本身作为教育的核心和目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以学生为本。生本教育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其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其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根本是一切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高度尊重学生”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原则。基于生本教育的理念,中职语文课程的开发就应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立足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状况和个体差异,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方向和专业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开发学生的语文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从长远来说,还应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职业生涯发展、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养成。

“学本化”是语文教材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的教材应从 ‘教材'向 ‘学材'转变。教材的选文和呈现方式尽可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机会和可能。教材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尽可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供便利。编制教材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从便于学生学的角度来编制。教材不应该只是教师 ‘教'的 ‘材',还应该是学生 ‘学'的‘材'。”

(2)以教师为本。以人为本,不仅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还应包括以教师发展为本。语文教师历来扮演知识传授者和教材使用者的角色。如果教材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没有给教师留有创作的空间,这样教师只会变成知识的奴隶。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应当给教师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使教师从原来单纯的教材诠释者转变为教材的评价者和开发者,由“传授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满足教师的精神探寻和实践创新的需要。

2.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门教育的学校,其核心内涵是职业教育,而非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就是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从劳动就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的任务——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职业意识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生能力上的差异也决定了这一点:他们不可能深入兼顾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扎扎实实掌握职业技能才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合理选择。学校继续进行文化课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掌握适应专业教学及毕业后再学习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起到既能配合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又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的作用。

中职语文作为其中一门文化基础课,应和专业相结合,重视专业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为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应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编写教材、实施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以符合专业学习需要、职业生涯需要、职业持续发展需要为主,兼及社会生活需要、个性发展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

3.建构主义理念

建构主义理念来源于认知心理学,它的内容很丰富,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是学习的内容,“协作”和“会话”是学习的手段,“意义建构”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

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这里利用这些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对于信息资源应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问题,是主动探索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提供帮助的内容。

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应创设与职业活动相关的模拟情境,增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倡导自主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中自主建构知识。

4.多元智能理念

我国传统的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辅之以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而忽视了不同学科或能力之间在认知活动和方式上的差异。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而且每种智能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了智力的实践性、多元性和差异性,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法。

每一所综合型中职学校至少开设十几个专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大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来选择,因此中职学校每个专业的学生都有其共性的智能特点。例如幼教专业的学生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普遍较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逻辑数学智能较强;汽车、数控专业的学生空间智能较强;财会专业的学生内省智能较强。因此,我们在编写教材时,必须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开发满足不同专业需求的选修教材,根据各个专业学生的特长,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编写的原则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以中职学生为本,充分相信学生具有的语言潜能,充分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及所存在的差异;要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有利于学生语言潜能的开发;要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探索适合不同基础学生学习语文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想学、能学、乐学、会学并学有所得。语文课程要全面顾及社会发展、学生个体的成长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适量而必需的语言积累与训练,促使学生规范用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语文基础。语文课程要有意识地增加学生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养。要通过中外优秀作品的阅读与教学,体悟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尊重世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健全高尚的人格,从而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之成为有一定文化品位的劳动者。

根据课程标准的构想,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1.能力训练和文化熏陶相结合的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职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却过多地强化了语文的工具性,强调文化基础课要为专业服务,注重语文技能的训练,使得语文教育中丰富的人文性被大大忽略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文化品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和削弱。

语文不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因其学习内容的广阔性,思想的深刻性,情感的丰富性,可以说语文是最能够对学生精神素养产生深远影响的学科。语文课程既应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语言能力,又应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人文精神,要尽可能地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中职语文人文精神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上。所以编写中职语文教材时,必须考虑怎样在语文这个工具中渗透人文因素,人文因素如何在工具训练中得到兼顾,使得能力训练和文化熏陶统一融合,即对学生进行言语技能训练的同时,把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选文上,要尽量增加富有文化内涵的文章,以期在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培养性格等方面尽到义务。

2.多元化和生活化相结合的原则

进入21世纪,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领域越来越宽泛,各国、各民族的往来也越来越多,各民族的精神文化成了公共的财产,世界多元文化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冲击着本土文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更加突出了世界各国文化大融合的必要。在这一背景下,全球意识和综合性思考成为当代人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因此,教材的编写必须具有宽广的文化视野,注意吸纳多元文化,让学生触摸世界各地优秀的文化经典,接受世界各地先进文化的熏陶。所有能够反映当代文化、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先进成果,都可以作为中职语文教材的候选内容。通过与各国、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使中职学生扩展思维、开阔视界,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语文教材的源头活水。中职语文教学内容除了要融入多元文化,还要融入生活。生活化教材就是力求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情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悟生活、品味人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既能为学生的言语交际活动提供直接的经验和基本的动力,又能为学生言语交际活动设置特定的对话情境,激发交流的欲望,使学生的言语交流获得一种持续的稳定的内驱力。问卷调查显示,分别有87%的教师和54%的学生认为教材选文最应根据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程度来选。只有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语文教材才能唤起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和发现的原动力,才能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实现自我建构。所以,中职语文教材应该关注斑斓多姿的现实生活,关注教师、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的情感与心灵需求;应该从中职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情境,选择学生最喜欢的、最感兴趣的文本和材料,设计学生主动参与的新鲜、活泼、有创意的生活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3.时代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急需的实用型、应用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应该能够立刻上岗,这就要求他们在学校即完成相应的知识储备,形成相应的职业技能。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环境扩大,他们的视野逐渐开阔、思维相对活跃,他们求知和个人发展的欲望强烈,他们要求探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要求了解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领略时代的精神,把握时代的观念,在鲜活的时代语境中能够游刃有余地从事各项职业工作,处理人际关系。因此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不同时代语文内容的变化,着眼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极为迅速,语文知识固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言语、词汇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们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是社会文化镜像。例如网络语言和外来词语每年都会更新,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语言内容也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引导学生利用相关的语法知识对这些语言现象进行分析,从而丰富语言的累积。还有选文也必须时有更新,使其具备时代气息。如果语文教材所展现的社会背景、时代精神、价值观念等脱离当代社会,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现实面对的生活处在完全不同的时代语境当中,学生学无所用,这样的教材是不受欢迎的,也是不实用的。因此只有选取符合当代语境特色的,反映当代文化和精神,表现人文关怀和现代理念的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出跟得上时代步伐、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

在追求时代性的同时,我们并不否认经典范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因受时代的限制,不一定适合当代中职生。所以中职语文教材的选文应该侧重在目前和将来的实用性、应用性,而不只限于内容的系统性、规范性,针对学生的专业和发展需求,紧跟时代特征,让学生借助这些文章及时了解行业、专业信息,学会与人交流沟通相处,达到学以致用,提高文化素养。这样的选文既可体现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又可体现其时代性,能为学生毕业后的继续学习和创业奠定基础。

4.兴趣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原则

大多数中职学生的目的很明确,他们选择职校就是为了习得一门专业技能,为了踏入社会马上能够就业谋生。因此,职业需要是促进中职学生学习的首要动力,他们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而把语文这门公共基础课看得无足轻重,要使他们喜欢语文,还得在激发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中等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职业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材的编写必须考虑不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根据相关职业的特点,选取一些古今中外表现优秀的职业人物的工作生活及其情感世界的文章,以展现高尚道德和职业品质,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的潜移默化。教材编写时可以考虑把学生通常比较感兴趣的通俗文学、网络文学、影视文学、动漫文学等纳入到教材体系中来。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选择满足不同专业需求的教学内容,使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是学习专业知识的一个必要的平台。

5.“必需”和“够用”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学生:自己的姓名写得如同天书;自我介绍除了自己的姓名和爱好就无话可说了;一篇几百字的文章错别字连篇……出现这样的情形除了责怪学生基础差之外,我们也应反思课程本身的问题:孩子还没有学会走路,就撵着他去跑,怎不会出现孩子烦、大人累的情况呢?中等职业教育与一般的普通高中教育不同,它培养的是社会需求的初级技术型人才,社会并不要求这类人才具备多么深厚的文学修养,多么渊博的语文知识。用人机构更关注的是人才的社会化方面的能力,如人格发展、交流技能或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基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结合社会的需要,作为职教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内容应实事求是地立足于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相对降低难度,删繁就简,摒弃那些与中职生实际需要关系不大的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文章学知识,保留对中职生语文能力提高确实有用的内容,只要能够培养学生具备从事职业生涯“必需”“够用”的语文能力就行了,大可不必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此外,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还要注意反映地方特色。“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地方性建设人才,他们学习的内容必须与当地的人文与环境、社会与经济相联系。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人才规格要求也不一样,课程乡土化特点更显示它的重要性。”广州毗邻港澳,是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中心,长期以来,受港澳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广州人务实的个性。他们到中职学校学习就是想学对以后工作有用的东西,毕业后不愿到外地去,几乎都是留在珠三角工作。近几年,广州市的中职学校除了招收本地生源,还招收了许多外地生源。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广州的农民工子弟,原来是在家乡的留守儿童,来广州读中职以后,也会留在广州工作。因此,中职语文教材也应该关注反映广州的历史、文化、经济建设等内容,丰富学生对广州的认识,增进学生对广州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树立为广州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

总之,中职语文校本教材应按照文化基础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的功能定位,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不同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制定课程标准;根据时代性、实用性和多元化、生活化的原则,精心选择课程内容。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张运杰.构建校本教材 实施有效教学——关于中职学校语文课程教材内容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3):112.

[3]倪岗.教材更应是学材——台湾、大陆教材中的《记承天寺夜游》比较研究[J].语文建设,2008,(7-8):21-23.

(编辑:王春兰)

G714

A

1671-0568(2016)20-0113-04

岑欣,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中职教材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57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