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莹 于艳茹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力对策研究
□姚 莹 于艳茹
本文将艺术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来研究,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提升高校艺术类学生就业力的对策,为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提供现实指导和有效的理论依据。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力;对策
艺术类大学生是指高校中学习艺术专业的学生,包括美术、音乐、设计、广告、表演、影视、舞蹈等专业的学生。由于受到专业学习、家庭教养和社会熏染等因素的影响,高校中艺术类专业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生而言,其个性特点更加鲜明。
大学生就业力界定为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和对自身潜能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自己价值的本领。
1.专业能力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有激情有抱负,就业期望值很高。与过高的就业期望相比,艺术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适应市场需求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是长期以来,艺术类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脱离社会需求,所学内容缺乏实用性。二是部分艺术生为了应试高考,进入大学后降低了专业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自身专业学习的要求,以至于这些学生专业能力不足、实践能力不强。三是就业方向局限,就业面相对较窄,影响了就业力的提升。
2.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使艺术类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先天不足。当前的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导致学生过分注重专业课学习而忽视文化课学习。通常来讲,艺术类学生参加高考时分为“两试”,即艺术类专业测试与文化课考试。首先参加艺术类专业测试,而后参加全国统一的文化素质课高考,大多数高校采用文化成绩过线(文化成绩占同批次文化成绩录取控制线的60%),按艺术类专业分数高低录取的原则。这样的招生录取政策使得艺术类专业大学生重专业轻文化课现象突出,学习能力缺乏综合性的培养和积极影响,进入大学后,有相当一部分艺术类专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习目标不明确,自主学习能力差,文化课学习方法缺失,综合人文素质不高。
3.求职能力欠缺
当前,有部分艺术类毕业生存在职业意识薄弱、缺乏理性的择业思考、职业成熟度低等不足,导致求职能力欠缺,直接影响顺利就业。一些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学校统一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未能得到有效的职业指导,因此不能及时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不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再加上自我定位不准,就业观念陈旧,盲目从众,择业期望值过高,过分看重工作待遇、工作环境等条件,在就业时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体现在就业准备不充分,缺乏对自身能力有效充实和提高。求职前缺乏对即将从事的职业现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客观的分析;求职时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较差,应聘时不能运用相应的应聘技巧和策略,心理素质不佳;在求职过程中,一旦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怨天尤人,萎靡不振。
1.实施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艺术教育的特点注定了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形式也颇受艺术类学生的青睐。这是我们进行艺术类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基础的有利因素。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的教育和影响。一是增设创业教育课程,配备相应师资。客观地讲,在艺术类大学生所在院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为了保证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我们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实践经验,让那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创业成功人士以兼职等形式充实到创业教师队伍中来,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二是搭建创业实践舞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演练基地和实践可能。通过拓展学生社会实践的渠道,如利用假日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增加阅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增强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获取工作经验的能力。三是艺术类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要重视产学研相结合。艺术类院校可以结合艺术形式的具体特点和艺术市场需求的特点,通过校企联合、成立学生创业社团、成立家教联盟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实战演习场所。
2.拓宽信息渠道,丰富毕业生就业资源
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一是加强用人单位与艺术院校的互动。邀请用人单位相关人员参与艺术院校的艺术活动,加深用人部门对艺术院校学生艺术才能的了解和认知,为他们今后到艺术院校选聘人才做好准备。二是深入社会基层,在为基层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形式的同时,让人们更为具体地感受多种形式的艺术,起到宣传艺术院校的专业、作品和树立艺术院校专业口碑的作用。三是促进用人单位与艺术院校的合作。利用用人单位的周年庆典、员工表彰、企业运动会等时机,将相应的艺术形式与企业的活动结合起来,挖掘用人单位的艺术人才需求,为艺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拓展新的职业发展通道。
3.夯实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养
艺术类大学生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素养与专业技能。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包含了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以及个人综合能力等,综合能力又包括了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并能熟练运用,才能促使自身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升,进而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4.转变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对高校艺术类毕业生来说,应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求职就业新观念。一是应认识自我,准确定位,科学合理地评价自己,明确自己的需求。二是强化“自主择业,竞争上岗”的意识,主动出击,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力水平的基础上,勇敢地走入市场,多种渠道推销自己。三是要克服怕苦怕累的心理,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作风。四是要不断地进行艺术实践,经常到农村、大自然中去进行艺术采风。五是要认识到基层是锻炼人的最好地方,立足基层,脚踏实地,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实现服务于社会的目的。在艺术院校大力推进职业规划教育与实践,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实施奠定有效的基础,可以采取注重教师的示范和辅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和实践作用有效结合的思路加以落实。
[1]胡伟.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探讨[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3):194-196.
[2]闫辉.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能力提升策略探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19):124-127.
[3]蒋芸.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探讨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3,(5):91-93.
[4]陈桂江.高职生假期社会实践与就业能力培养相结合浅议[J].价值工程,2010,29(32):226-227.
[5]张松.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力提升应对策略[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11(4):114-117,123.
(编辑:王春兰)
G646
A
1671-0568(2016)20-0099-02
姚莹,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于艳茹,硕士,沈阳大学组织部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