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课堂”的一课多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2016-03-01 15:05:58王彦海林奇祥
新课程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学院考核教学模式

□李 旭 文 中 王彦海 林奇祥

基于“企业课堂”的一课多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李 旭 文 中 王彦海 林奇祥

传统的一课一师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使用一课多师教学模式,将课程组多名老师和企业工程师联合起来共同传授一门课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工程类课程知识。本文以“输电杆塔及基础设计”课程为例,探讨该教学模式在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的有效尝试,以及取得的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多师;企业课堂;实践

一、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一课多师”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是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计划实施期限从2010年到2020年,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已达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全国的工程科技人员总保有量也超过1400多万,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工程教育大国。然而,大而不强、多而不精,工程教育普遍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一直是困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难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为了更加深入地执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作为湖北省“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从2014年起,全面执行试点学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课堂”纳入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企业课堂”学习模式也充分体现了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要求。“企业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将课堂搬到企业生产一线或者高级工程师进入学校课堂开展教学活动,课程内容将专业必需的理论基础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企业技术资源和设备资源,科学设计和组织的专业课程学习。“企业课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改善教学效果,但目前在我校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其运行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而且需要加强师资力量和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尤其是专任教师,要提高个人的专业水平,以适应企业课堂模式下课程改革的需要。目前,我院输电线路工程专业正在探索“企业课堂”学习模式。

“企业课堂”作为新的教学模式,专任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培养学生,同样一门课程,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教师主讲,采用的是“一课多师”的教育模式。“一课多师”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成熟的范本可以借鉴,其运行尚有诸多不完善之处。所以,针对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需要采取与之配套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真正发挥出它的优势。

二、“一课多师”教学模式探究

“一课多师”教学模式是指由多名教师组成协同教学团队,共同分担同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展开共同授课的研讨式教学模式。“一课多师”的授课模式在课程教授中因为采用了多方共同参与的方式,不同教学主体的认知具有一定个性,在知识的切入点和侧重点上也有所差异,所以专业知识的传输带有全盘性,学生可以博采众家之所长,进行自我的二次消化和取舍。同时,“一课多师”的授课模式本身就立足于打破固有教学模式的僵化部分,进行突破和创新,所以授课过程中更注重生动性教学和兴趣性教学,将实践与理论密切结合,把兴趣和指标有机统一,不断地在创新中摸索,在摸索中进步。“一课多师”就是一种模式上的创新,创新性必然贯穿其生命周期的始终。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创新并不是标新立异地为了创新而创新,一切的创新都是围绕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展开的。

“输电杆塔及基础设计”课程自2015年以来实行“一课多师”教学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课程是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重点建设课程,2015年开展“企业课堂”,采用企业工程师和课程组四位教师共同授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因为其独立的章节内容,使“一课多师”教学模式具有天然的优势。本课程主要内容为钢筋混凝土电杆的设计、铁塔的设计、钢管杆的设计、基础的设计、其他部件的设计,各部分内容之间相对独立,避免了授课内容的重复性,很适合采用“一课多师”。而且,本课程为工程设计类课程,脱离工程实践,无目的的理论教学显得空洞和乏味,必须将理论基础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培育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卓越型人才。

在本课程“一课多师”的教学模式下,首先制定多师协作、共同完成的教学计划;然后制定多方监管、多师制约的课程质量制度;最后建立多样评测、公开透明的成绩考核制度。三个环节相辅相成,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从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不难看出,一个成功的“一课多师”教学模式必须建立在一个完善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之上。根据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制定出一个符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有交叉和重叠的地方,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并在突出个人特色的同时,吸收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精华,这样不仅丰富了自身,也使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首先根据课程组老师对于本课程的看法和认识制定教学大纲,在同一个课程领域,不同的想法和火花碰撞,会催生出很多具有创新性和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对于同一门课程的讲授,老师们互相交流,相互借鉴,经大家统一讨论后制定出完整的教学方案,然后按照各自的风格给学生授课。

在“一课多师”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将课程内容重新整合,根据差异化特色,再将整合后的课程内容统一教授给学生,这样教师教学轻松,学生也能更好地吸收。学校在推广此教学模式时,应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权和选择空间,同时,也要做好教师的授课安排工作,合理安排上课时间,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教学资源。

“一课多师”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因此,更加需要相配套的课程质量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以确保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传统的课程质量制度主要是针对单门课程、单门教师进行的,这与“一课多师”的教学模式不吻合。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探索出新型的课程质量制度,“一课多师”式教学的教学考核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成立教学监督小组,二是建立学生反馈机制。教学监督小组由相关部门牵头,由相关教师组成。教学监督小组的职能就是考核教师的授课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监督小组会不定期地派专员去课堂听课,一门课程一学期的听课次数不少于三节,监督教师的出勤情况和课堂效果,有问题立即上报并且及时解决。学生反馈机制则是学生意愿的体现,学院会不定期组织评教,收集学生对于任课教师的意见,并及时告知学校,反映真实情况。由于一门课程可能会有多名教师进行教学,所以评教也会针对不同的教师进行,并对教授相同课程的教师进行评比,受到一致肯定的会上报学校予以嘉奖,受到诸多否定的也会予以一定的警示,这样,教师间有了竞争,教学质量也就得到较大保障。在这种上下双重课程制度考核机制下,教学质量才能保持着稳中有升的态势。这套课程质量制度不受专业的限制,任何使用“一课多师”教学模式的课程都可以以之作为参考,适用于各专业的“一课多师”课程的教学质量考核。对于教师的考核十分必要,对于学生的考核更是必不可少,完善的成绩考核制度才是验证“一课多师”教学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课多师”教学模式下的成绩考核制度不同于以往传统的“一课一师”模式下的成绩考核制度。传统的“一课一师”的成绩考核往往就是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布置作业加期末考试,“一课多师”则不同,多名教师的授课需要与其相匹配的多方考核制度。根据“一课多师”的教学模式特征,学校制定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成绩考核制度。这一制度将学生成绩分为两部分:一是平时成绩,二是期末成绩。学生的平时成绩占最后总成绩的40%。其中平时课程由授课的多名教师分别布置且学生必须完成,然后由多名教师根据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再取多位教师的平均分。期末成绩的考核形式由多名授课教师共同商讨决定,可以是期末论文也可以是期末考试,论文题目和考试试题均由授课教师共同决定。期末成绩的认定工作由授课教师分摊协作完成,同时,授课教师必须在学生考核完毕后两周内完成成绩评定工作,并及时将成绩输入教务系统中,这样就确保了每一位学生的成绩都是真实有效而且公平公正的。

三、“一课多师”教学模式效果

“输电杆塔及基础设计”课程实行“一课多师”教学管理模式,不管是教师方面还是学生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教师方面,专任教师分别精研独立的章节内容,备课过程中,尽量搜集更多的资料,尤其是比较前沿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又通过上“工程师课堂”,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通过学生教学反馈和学生评教来看,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很接受和肯定的。

对于“一课多师”式教学的考核,学院成立教学委员会,指定三名教师对同一门课程进行考核,采用随堂听课的形式,教学委员会每位教师听每门课程不少于三次,学期末三位教师共同考核该门课程,取平均分。学期结束,学院组织学生在教学系统中用学生评教模块对该门课程的五位教师进行评教,理论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评价指标不一样。从学生评教结果看,学生对新教学模式下的评教更加积极,分数也普遍比以前高。由此看来,这种课程质量制度是行之有效的。在学生成绩考核方面,五位任课教师共同商讨,共同出题,题目灵活性加大,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最后通过成绩的评定和试卷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一课一师时更加巩固。

四、结语

“一课多师”对于解决具有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教师少、专业知识不系统、教学过程中知识体系不能有效融合等不足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一课多师”可以部分解决学院师资弱的局面,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工程知识,具备工程能力和素质,培养合格毕业生。同时,“一课多师”与实践教学结合,开展校企联合,提供实践和创新平台,能够为企业输出高质量的人才。

[1]马红英.“企业课堂”的构建与实施[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3(2):5-7.

[2]李靖,黄绍平,谢卫才.基于“一课多师”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4):84-86,118.

[3]王承.“一课多师模式”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5):25-26,29.

[4]余越华.“一课多师”教学模式的管理方法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6):124-126.

(编辑:王春兰)

G642.0

A

1671-0568(2016)20-0097-02

李旭,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输电线路工程结构方向;文中,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副教授;王彦海,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副教授;林奇祥,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学院考核教学模式
初等教育学院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
学院掠影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家庭年终考核
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15: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