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何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减负路径研究
□端何金
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较为突出,商业银行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减负,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基于当前供给侧改革背景,探讨商业银行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减负,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2015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国民经济整体呈现持续下行趋势,当年GDP同比增长下滑至25年来的最低点6.9%,而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则连续17个季度增长。2015年11月10日,习总书记在中央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这一重大目标,指出目前主要采用从供给端入手,加强供给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经济模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主要包括“三去一降一补”五大方面,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降成本”是其中重要一环,核心内容是要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其中包括融资成本、税费负担、交易成本等。由于目前我国多层次直接融资市场尚不健全,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手段比较单一,基本上只能靠银行信贷,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较为突出。商业银行作为联系产业实体和金融资源的重要中介,如何适应深化改革的需要,加速产品和服务转型,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减负成为亟待研究的议题。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据统计,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产品创新、80%以上的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微观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常态下,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的驱动模式,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时代。
但是,中小企业发展越来越受到融资难的困扰,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据《中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统计,能够获得商业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约占小微企业总数的46%,大约11.6%的小微企业贷款申请被银行拒绝,更有42%的小微企业从未向银行申请过贷款。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单纯追求规模扩大的粗放式经营,不科学的供给结构一直以来都被各方诟病。央行数据表明,我国大中型企业占据65%以上的信贷资源。与融资难同时出现的另一个问题是融资贵,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介于12%~18%之间,具体包含贷款利率、不合理的担保费、咨询费等成本。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密集型企业的持续成长,不利于供给端产业优化和供给质效提升。
对商业银行来说,优化融资结构,转变金融服务思路也同样重要。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对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盈利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互联网金融、民间借贷、资本市场、民营银行等市场主体分流了商业银行大量客户和业务,金融脱媒问题日益严峻,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和利率风险管理难度加大,负债成本上升,资产业务也面临考验。银监会披露的银行业2015年第4季度末的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744亿元,已经连续17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约为1.67%。
在经济下行趋势下,供给侧改革是我国商业银行加快转型升级,提高金融服务质效的历史机遇,因此,商业银行可及时把握国家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契机,立足金融服务,深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升级转型,促进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为商业银行自身竞争力和中小企业成长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开展。
(一)融资双方信息不畅。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融资双方信息交流不畅。银行在收集和分析中小企业信息上渠道有限,加上中小企业不轻易向外界交流企业经营信息,加重双方信息的阻隔,最终导致商业银行不愿向经营状况不佳、情况不明的企业提供信贷资金。同时一些中小企业往往不按照与商业银行的协议或承诺使用资金,导致银行需要投入更高的监督成本,相应对企业提出更严苛的条件。
(二)中小企业融资缺少抵押和担保。目前国内主流信贷模式与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错位。中小微企业具有“轻资产”的特性,企业有形资产规模小,主要以无形资产为主,不适合做传统的抵押贷款模式,而且我国产权保护不够,专业技术市场、无形资产评估市场的发展不充分,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同时,科技产品的不确定性高,影响到银行的风险偏好,难以获得银行的授信支持。由于第三方担保少,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之间互相担保的现象普遍。小微企业委托担保公司提供信用服务成本较高,增加了中小企业隐性融资成本,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负担。
(三)中小企业实际融资渠道单一。中小企业融资主要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股票、融资租赁等,内源融资主要包括企业留存收益和折旧等。由于资本市场准入门槛较高,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体制不健全,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操作性不强,所以对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银行贷款仍是其融资的重要渠道。
(一)优化客户结构,转换投放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信贷服务的行业主要分布在基建、房地产、制作业、零售业等行业,而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要求大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发展,注重对这些行业的金融支持。旅游、设计、老年产业等生活和生产服务也成为商业银行信贷服务的重要方面。商业银行应围绕实体经济产业特点,及时调整资金投向,逐步降低对“两高一剩”、“僵尸企业”等产能过剩企业的信贷投入,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型企业,加大创新企业、中小企业和三农等优质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优化信贷结构,合理调整投入周期,提高资金周转率,促进商业银行的良性循环。
(二)转变传统业务,加速银行服务升级。在大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创业金融的快速发展,急需加快商业银行的综合化服务改革,加速从原来单一的存贷汇,向提供综合化解决方案转变,根据实体经济差异化需求,提升融资满意度和可得性。商业银行可以借助大数据等新型工具,提升信贷服务覆盖面,减少企业融资负担,为广大中小微企业进行咨询、结算、贷款等标准化、流程化金融服务,对具备发展前景的企业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要扶上马、送一程,拓展金融业发展空间。抓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历史机遇,可以有效扩展自身经营发展空间,增强综合竞争力。
(三)调整信贷投放思路,延长融资供应链。商业银行要摒弃以往只为单个企业提供融资的服务方式,根据产品供应链上的真实交易关系,以供应链作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载体,以一个地区某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服务对象,盘活供应链链条上中小企业的沉淀资金,打破之前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银企信息不畅、互信度低的困境,提高中小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从静态支持转换为动态服务,风险控制方式由不动产担保向供应链中物权转变。
(四)推动普惠金融,共享发展成果。推进普惠金融发展,需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双轮驱动。国家应有针对性地制定优惠政策,努力引导商业银行向小微企业、三农领域、贫困地区加大金融支持,以增强这些领域的融资服务供给,最大限度地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顽疾。商业银行要逐步扩充小微支行、社区支行、普惠支行,健全金融机构体系,增加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有效供给,使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的小微企业,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审批和放款效率,助力破解制约小微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痼疾,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便利、高品质的金融服务和增值体验。
(五)拓展投行业务,增加直接融资。国务院供给侧改革文件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发展创新型非抵押类贷款新模式,大力推广融资担保机构。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深化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通过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能有效激活国内信贷资金存量,同时通过并购基金、杠杆收购协助企业引入高能资产替代低效资产,从根本上改变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的质量,提高产融结合力度以提升利用效率、削减企业融资成本。全面深化改革以来,资产证券化相关优惠政策陆续推出,当前国内资产证券化的规模占全国金融资产的比例还很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可以说,我国的资产证券化方兴未艾,将有利于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降低企业社会融资成本,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发展互联网金融,创新服务形式。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正引领金融朝着渠道移动终端化、跨界融合常态化、产品服务精细化等方向发展,互联网金融逐步成为推动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动力。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在本质上并非无法融合,商业银行应努力拓展在线金融服务,参与构建金融行业发展新格局。应借鉴大数据思维,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海量交易数据,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需求分析和信用评价系统,提高不同地域、不同行业金融供需的匹配程度,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激发社会创业的激情与活力,推进新业态、新动力的形成与发展,为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七)探索投贷联动,设立投资基金。我国金融市场层次匮乏,直接融资占比不足两成,加之直接融资渠道狭窄,信贷资源多流向了大中型企业,造成了结构性融资困难。目前,绝大部分科技密集型中小企业金融需求并未得到有效满足。在当前股权化融资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兼具债权与股权属性的“投贷联动”模式日益受到客户青睐。投贷联动是指股权、信贷、债券三类不同风险偏好和收益要求的金融机构,针对有差异化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建立紧密融资共同体。商业银行一般采用“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模式对企业进行资金扶持,银行可以选择和VC、PE机构进行合作,风投先通过股权融资方式,进行部分融资支持,商业银行再进行权益和债务融资支持。商业银行应持续探索担保、授信、风控创新,探索“投贷联动”模式,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信贷投入,对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长期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可以成立自己的境外投资平台,单独配套人员和资金,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比如农业银行通过农银国际控股公司设立了海南国际旅游产业基金,工商银行通过工银国际投资管理公司设立了HarmonyChina房地产基金。
(八)引入政府担保,降低信贷风险。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为中小企业提供补助,成立再担保机构,给予税收优惠等便利。银行业可以加速与地方政府的合作,由地方政府为一些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高科技企业、绿色环保型企业提供信贷担保,设立专项信贷扶持项目。重点支持“专精特新”、科技型企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科技含量高的中小微企业,以降低这些企业的融资成本,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1.洪崎.供给侧改革中的银行机遇[J].中国金融,2016(1): 16-18.
2.邵平.商业银行的供给侧改革[J].中国金融,2016(2): 16-19.
3.贾康.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推进金融创新[N].金融时报,2016-4-7(2).
4.卓尚进.如何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金融时报,2015-11-14(4).
5.韩松.供给侧改革与银行资产管理[J].中国金融,2016 (1):47-49.
6.刘立民.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N].金融时报,2016-03-07(9).
7.车海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J].中国发展观察,2015(11).
8.周萃.提高信贷有效性助力供给侧改革[N].金融时报,2016-02-25(2).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南京溧水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