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段曹林
毛泽东的“心之力”拟测
——书香海南读书会第三次活动分享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段曹林
已经有比较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心之力》只是一篇伪文,很可能是一个名为朗誉林的人假托毛泽东为作者的伪文。认真研读一下这篇文章大概就可以看明白了:关于托名毛泽东的网文《心之力》的全面证伪,作者:YCA黄铭,网址http://review.youngchina.org/archives/5778
几点证伪理由:
1.内容。原文移用?
故凡有压抑个人、违背个性者,罪莫大焉。故吾国之三纲在所必去,而教会、资本家、君主、国家四者,同为天下之恶魔也。《〈伦理学原理〉批注》(毛泽东听课和阅读时做的批注,载《毛泽东早期文稿》)
眼熟吗?在《心之力》里是这样的:
举国凡有压抑个人、违背国民个性者,罪莫大焉!故我国三纲所在必去,愚民愚治尽除,方有优塑民众强盛希冀。自中国开埠以来,封建、洋务祸国殃民,究其缘由,而教会、资本家、君主、卖国贼四者,为内四贼,四贼结伴,犹如鬼魅食人之联盟,皆同为天下恶魔强盗者也。
国家:无政府主义;卖国贼:国家主义。
《心之力》中有如下词句:“心力变新、强健者首应破除封建、官僚之愚昧邪道……”
封建一词:指“封建主义的社会形态”,或“泥古不化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后才会有的意义,起初应该指“封邦建国”的政治制度。
2.语言(修辞和写作问题多多)。这等充满了贫乏的辞藻堆砌、口号式的语句重复、“骈散结合”的对仗排比、“形散神不散”的谋篇布局的文章,当真是毛主席所写的、能拿到105分的“救世奇文”?
3.逻辑。前后自相矛盾多达6处以上:
(1)农业到底是良善来源还是落后因素?(2)要不要搞工业?西学是一无是处还是应该学习?(3)周边小国是要团结还是要惩戒?(4)对外用兵、文化同化是好事还是坏事?要不要做?(5)对待儒学该采取何种态度?(6)佛教到底是好是坏?
4.词频分析。
《心之力》中,“中华”一词出现了28次,“魔盗”一词出现了35次,但这并非毛的习惯用词。在《〈伦理学原理〉批注》全文(正文约有5万字,是《心之力》的8倍),出现“中华”字样的只有1处,“魔盗”一词则压根没有出现过!不仅是在《批注》中,在《毛泽东早期文稿》中,都没有出现“魔盗”一词!
5.抄本(1938)破绽。用繁简转化软件(2003版office),导致繁体字出错:發—髮、叢—業;不该用繁体(误认)字用了:——“壹”;曲尺形的引号(『』)误为“”。(1938年时还没有!)
1.为传播毛形象和毛思想?
2.为增加网络点击率?
3.借毛之口影射、批判现实?
4.为抹黑毛、贬损毛?
揣摩造假者的本意,也许偏2或3会多一点,不过实际影响则好像都会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4,因为正好跟本意反向而行、帮了倒忙。
显然,既然只有伪作、水平低劣之作,当下流传的所谓《心之力》,再去读的必要性和价值,已经不太大了。因此,我也不准备拿它作为阅读分享篇目,而是把“心之力”当作假想对象,结合毛泽东的生平和其他作品来一番拟测,顺便谈点感受。我个人特别希望属于毛泽东的《心之力》可以重见天日,让我们一睹真容和风采。当然,也可以验证我今天的“拟测”。
“心之力”是什么?我的理解:精神力量,身、心相提,“心之力”跟“身之力”并论,共同构成人的全部力量。这里的“人”,首先是个体的人,同时也是作为群体的人。
“心之力”有何重要性?个人、民族、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克难攻坚、成就功业的必备条件。无论是个体的人抑或群体的人,既要具备身之力,也要具备心之力,后者尤为重要。只有二者兼备,方可为“完人”,才有可能立足于当世,扬名于后代;诸如“生命理想”、“民族复兴”、“中国梦”、“大同世界”等,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怎样才能具备“心之力”?怎样的“心之力”才足够强大?毛泽东(署名二十八画生)早期的《体育之研究》,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毛泽东公开发表的最早的文章,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他指出的现象和深刻的阐述,至今仍有借鉴和警醒意义。
体育是德育、智育的前提。体育的直接功效是强筋骨,间接功效则是增强“心之力”,即: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反之,没有强健的体魄,“心之力”也不可能强大,而病弱的身躯则很可能引发心理的病弱。
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
肢体纤小者举止轻浮,肤理缓弛者心意柔钝,身体之影响于心理也如是。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
由于认识的偏误和传统的积习,导致对体育实际的不重视。今天虽然认识上有改观,但由于片面强调学习成绩和追求升学率,忽视体育锻炼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儿童及年入小学,小学之时,宜专注重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宜以养护为主,而以教授训练为辅。今盖多不知之,故儿童缘读书而得疾病或至夭殇者有之矣。中学及中学以上,宜三育并重,今人则多偏于智。
从毛泽东的另外一些作品,特别是诗词中,不难感受他超越凡俗、气吞山河的“心之力”。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咏蛙》,1901年)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1925年)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1936年2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到韶山》1959年6月)
这种雄视天下、纵横古今的伟人胸怀和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坚韧意志,正是他充满传奇而又曲折艰辛的革命生涯和人生道路中至坚至强、无往而不胜的“心之力”的突出表现。而他的“心之力”,跟他从年轻时代即养成的注重身体锻炼是密不可分的。
换言之,毛泽东无论在言语还是行为中,都对“心之力”的价值和培养,做出了有力的解说和成功的示范。“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对身心关系、对身之力和心之力之间关系的这种观念和意识,不但于个人,而且于民族于国家;不但于过往,而且于今日于未来,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照之下,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对于青少年成长而言,依然给人明显的“乏力”感。在“力”的养成或增强方面,毛泽东当年指出的“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依然存在,问题似乎非但没有随着素质教育的倡导得以缓和,反倒有越来越严重的感觉。诸如:男孩子性格的女性化,青少年身体素质普遍存在下降倾向……而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军训、体育课等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素质教育始终无法从根本上取代应试教育的地位和影响。
而从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中,我们可以领会“心之力”相比阔大胸怀、坚强性格、坚韧意志等更深层的内涵:正确思想、科学认识;可以认知“心之力”的真正来源、唯一来源,只能是反复的实践。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毛泽东非常看重人的精神,这种精神我以为就是“心之力”的内在精髓和外部表现。毛泽东精神是什么?对于今天有什么意义?我个人认为,至少在某些重要方面,比如真正的爱国爱民精神、真正的艰苦奋斗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就很有现实意义,值得深入挖掘和认真研究。
李敖《毛泽东的精神就是民族复兴的光辉道路》,把毛泽东精神主要归结为“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毛泽东思想主要是毛泽东的思想,但它也是毛泽东他们那代人集体思想的体现;毛泽东精神主要是毛泽东的精神,但也是毛泽东他们那一辈人共同奋斗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毛泽东精神是立国之本,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
许全兴《毛泽东精神永存》,认为毛泽东精神无疑是毛泽东本人的气质、人格、理想、信念、品德等具体的体现,但它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艰苦卓绝的集体奋斗中形成的,凝聚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基本内涵是:爱国爱民;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实事求是。
面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的横暴,毛泽东则说: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他赞扬鲁迅、闻一多、朱自清的硬骨头精神。
面对国际反动势力联合反华的严峻形势,他号召:“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八连颂》,一九六三年八月一日)
针对一部分同志革命意志衰退,革命精神不足,闹名誉地位的情况,他提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毛泽东文集(7),162.)“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毛泽东文集(7),258.)。
“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唯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民族到解放之路。”经毛泽东的提倡和阐释,“实事求是”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座右铭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中国化表述。
对照一下,抗战时期那些只会头脑发热不讲对敌策略,表现得比谁都更爱国却最先做了汉奸,今日同样不乏其人的“爱国贼”;旧政权时代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腐败无度的民之盗贼、国之蛀虫,当前不也有泛滥成灾、屡禁不止之势吗?这些人,以及这个时代的许多人,所欠缺的,不正是毛泽东等老一辈先驱身上那些弥足珍贵的精神,那种强大无比的“心之力”吗?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FHB150454)《构建“书香中华”的全民阅读教育与推广机制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