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纲要:为何?

2016-03-01 10:19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金家坝小学蔡晓强
新教育 2016年22期
关键词:纲要学期课程标准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金家坝小学 蔡晓强

课程纲要:为何?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金家坝小学 蔡晓强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课程意识,然而现实是,很多教师存在着看不懂课程标准、不熟悉教材、不能体现学生做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没有一个评价标准等问题课程意识更是无从谈起。而这些问题很多是由客观因素所造成的,课程纲要作为一门课程的一份专业方案,能很好地解决教师的这些问题,让教师形成课程意识,体现学生地位,让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一个评价标准。

课程纲要 课程意识 评价标准

课程纲要作为课程的一份专业方案,被很多人误读,认为在校本课程中需要课程纲要,而对于国家课程则不需要课程纲要。这种解读是不对的,首先作为一门课程,不管是校本课程还是国家课程在校本化实施过程中都需要一个校本化的过程,这个校本化就是根据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专业方案。因此,课程纲要对于国家课程来说,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体现。其次,学科课程标准作为国家课程的指导性材料,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它的指导性并不强,它需要学校相关组织结合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教师、学生等因素编制教师、学生都能看懂的、更具指导性的课程纲要,作为一线教师教研、备课、上课、评价的指导性材料。最后,在新的课程视域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参与学习全过程,但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参与性,课程纲要作为一份写给学生看的方案,可以让学生知道一学期要学什么、用什么学、怎么学、学会了吗等问题,真正体现课程因学生而生的理念。基于以上的理解,下面笔者对为什么要课程纲要作详细的讨论。

一、课程纲要让我们心中有课程

作为教师,我们关注的是一节课还是一门课程?这个看似明显的问题,却常常被我们忽视。点上的精彩不能带来系统的完美,教师一节课再精彩也不能决定一门课程的目标实现。但是,问题在于很多教师想关注整个课程,却因为很多现实的问题无法实现。课程纲要就能很好地帮助教师解决这些问题,并形成课程观。

1.作为中介,解决“两张皮”的问题。学科课程标准作为教师教学的标准,因为它是国家层面的,对于很多一线教师来说它的目标过于抽象、模糊,因此对一线教师的指导性不强。也因此,很多一线教师在实际上课的时候,并不参照学科课程标准,只以教材作为教师教的依据,因此就出现了“教教材”的现象。我们都知道,先有学科课程标准,后有教材,然而在教材之后其实还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课程纲要。课程纲要作为由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而来的规划方案,是学科课程标准与学生考试之间的一个“中介”,这个中介,可以让教师原本看不懂学科课程标准的,更好地解读学科课程标准,更好地实现标准与学生所考的一致性。

2.作为方案,解决“不熟悉”的问题。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教师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把握,也就说对学生之前学过什么、之后还要学什么等问题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学生的认识特点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忽视任何一个基础知识都有可能对学生的认知造成阻碍。但问题是,由于学校的师资配备、班级数量等原因,很多教师不能实现一至六年级的大循环教学。特别是对于一些年轻教师来说,对于教材并不熟悉。这也是导致教师想关注课程而做不到的原因之一。课程纲要,作为一门课程一个学期的规划方案,其中就有一个学期的课程内容安排,因此如果有了课程纲要,那么教师想熟悉课程的整个内容分布,只需要将所有的课程纲要放在一起,就能很好地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

学科课程标准是教师上课的标准,教材是学生学习所有用的素材,两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看不懂、不熟悉的问题却给很多教师造成了想关注却做不到的现实。课程纲要正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标、更好地把握教材,让我们更好地把握课程。为什么要课程纲要?课程纲要让我们心中有课程!

二、课程纲要让我们心中有学生

课程因学生而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参加学习的全过程。学生要知道学什么、用什么学、怎样学、学会了吗这些问题。传统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那种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已经不适应现在的课程观。但现实问题是,学生能清楚知道自己要学什么、知道如何评价自己的学业成绩的并不多,造成这一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学生意识不强,在教学中不能以学生立场进行思考。课程纲要就是从学生立场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并写给学生看的一份规划方案。

1.为学生设计的一份“说明书”。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对课程的理解也在逐步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变得逐渐重要起来。很多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新学期的第一课会教目录,这是一种很好的做法,可以让学生知道一个学期要学什么,但这还不够。因为目录里只有内容,我们要让学生知道的不仅是内容,还要让学生知道一个学期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用什么内容来学、用什么方法学、要学到怎样的程度,这是目录无法告诉学生的。课程纲要的编制与分享就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这些问题,因为课程纲要中清楚而一致地描述了这几个相关要素。课程目标告诉学生一学期要达成的目标,课程内容是为学生安排学习素材,课程实施是为学生设计的教与学的方法和活动设计,课程评价是学生学业成绩的构成与评价标准。因此,可以把课程纲要比作为学生制定的一份“学习说明书”,学生可以通过这份说明书,清楚地知道并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2.按学情设计的一份“规划书”。课程纲要除了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教材之外,它还要根据学生情况来制定。我们全国都使用相同的学科课程标准,但不同的地区可以使用不同的教材。我们同一地区使用相同的教材,但是我们拥有不同的学生,因此我们不同学校的课程标准应该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就好比我们抄来的目标不一定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目标需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制定一样,我们的课程纲要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如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学习习惯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学期目标、内容、活动设计和评价方式等。课程纲要是要根据学生进行设计的,是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一份“学习规划书”,通过这份规划书,即便由不同的教师来进行教学,也能让学生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与标准,不会因教师的变动而改变对学生的整体安排。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学习全过程,参与学习全过程,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掌握好学生,为学生制定好一个学期的规划方案,是学生主体地位真正落到实处的做法。课程纲要作为根据学生而制定的一份专业方案,就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为什么要课程纲要?课程纲要让我们心中有学生!

三、课程纲要让我们心中有标准

评价作为新课程视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然而对于评价的理解、评价标准的制定,很多人仍旧存在很多疑问。作为课程纲要的重要因素之一,课程评价,是作为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业成绩构成、成绩来源、评价方法与标准的一个说明。这个标准既是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标准,同时也是学校对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的标准。

1.课程评价让教师对学生评价有标准。学生的学业成绩一般包括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两方面,过程性评价一般包括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单元练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表现等。结果性评价一般指期末考试成绩。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相对考试还好一点,但是对于过程性评价,我们教师是如何进行的?凭印象打分似乎成为了教师们常用的评价方法。这是不合理的,我们必须要拿出评价的标准来。首先,课程纲要中就有这样的标准,它在课程评价中需要设计过程性评价的评分规则,设计一个让学生也能看得懂的、能根据这个规则对自己或同学进行评价的标准。其次,课程纲要对于教师的考试也能作为指导性材料,让学生所学与教师所考一致。课程纲要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标准。

2.课程评价让学校对学生评价有标准。从学校层面来说,每一所学校一定有自己的质量管理机制,每一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质量检测。问题在于,不管是考试、专项调研还是技能展示,学校作为“质量检测”的试卷或者题目是哪里来的?或者说,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检测与学生所学是否是一致的,如果不一致,那么学校检测的意义又何在?我们是为了检测学生学是否会,而不是为了考倒学生。因此,学校在检测之前一定要清楚地知道学生学了什么,用什么学的、怎样学的,怎样算学会了这些问题。学校怎么知道这些?可以通过教师的课程纲要清楚地知道这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选择合理的检测内容。课程纲要不仅是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标准,同时可以作为学校对学生学业质量管理的评价标准。

拥有一个完善的评价标准是我们教师走向专业化的体现,学校拥有一个质量检测的标准是防止课程标准与学生考试“两张皮”现象的关键,而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课程纲要来解决。为什么要课程纲要?课程纲要可以让我们心中有标准!

为什么要课程纲要的理由有很多,它作为根据课标、教材、学生制定的一份专业方案,当然还有教师的因素,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但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是课程意识,做一位心中有目标、有学生、有标准的教师,才是一位具备课程意识的教师,才是一位走向专业化的教师。课程纲要正是这样一份体现教师课程意识的专业方案。

猜你喜欢
纲要学期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