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毛泽东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

2016-03-01 14:06何干武
新课程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教育方针劳动生产

□何干武

略论毛泽东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

□何干武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观点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教育原理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具有创新性、独特性、实践性,对现今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生产;劳动;结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多次写进党的工作报告,长期被确定为我国的教育方针,符合教育的规律和人才培养的规律。认识教育的性质和功能,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核心问题。“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发展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中也包含毛泽东教育思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实践证明,毛泽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对于现在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推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使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逐步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够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和高尚道德的教师队伍,仍然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

一、毛泽东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思想的实质与特点

毛泽东专门论述教育方面的论著并不多,但是其教育理念和思想在他的文章和讲话中又随处可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在其《实践论》中就有精辟的论述:“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并且还认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因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是毛泽东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列入党的教育方针之中。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的发展

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提供、创造影响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过程。它是一种社会现象,起源于劳动,一定的社会教育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集中反映。教育是什么?如何理解教育和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这才是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分析教育实质的根本出发点。

马克思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在他的多种著作中都有明确的论述,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还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等等。由此可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对如何培养人的指导思想。

而毛泽东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原理解决中国教育实际问题的同时,既不教条主义,也不生搬硬套,而是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首先,毛泽东在运用和理解此原理的同时,又赋予其新的内容和含义,即教育事业必须同经济发展相适应。“教育是不能孤立的进行的”“文化教育工作要围绕生产建设这个中心工作”“高等学校应抓住三个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等等,都是毛泽东在不同的时期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马克思的教育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因地制宜。其次,在理论指导实践的具体方式上灵活多样。无论是在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将教育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结合起来,教育形式行之有效。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倡导边学习、边打仗、边生产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力开展扫盲运动,开办各种各样的学习班,推行教育为工农服务。

2.新时期“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思想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因为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所以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时期,都推动了当时的教育与生产。教育与生产永远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教育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进程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坚持和继承了毛泽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在《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制定教育规划应该与国家的劳动计划结合起来,切实考虑劳动就业发展的需要。”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科学认识马克思、毛泽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教育思想的前提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邓小平指出:学校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需求不能脱节,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可以拓宽人才培养的途径。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和方式越来越丰富,在1999年6月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强调: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再次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中央多次对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阐述,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是科学发展观精神的进一步体现,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理论认识上又一次质的飞跃。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思想的特点

毛泽东在领导我国人民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一直把教育工作看成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解决中国教育实际问题时,对马克思“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在实际运用中有以下特点:

一是坚持把教育为工农服务作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宗旨。马克思根据当时生产工人的工作、生活状况以及工业革命大生产的发展规律,强调生产劳动和教育相结合。毛泽东认为劳动生产实践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新民主主义和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就为争取工人、农民、劳苦大众享有教育权而进行斗争。他亲自创办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学校,自己还亲自担任教员上课。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明确指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要本着为工农开放以及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其中,在194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确定我党的教育方针是“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教育同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教育观,也是毛泽东对培养、造就新人的思想,同时更是毛泽东对马克思教育理论的实践和发展。

二是坚持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升到我国的教育方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无论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都有一系列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指示精神。正是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我国的基本教育方针,保证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教育和社会发展都能够顺利发展,培养了大量的革命和建设人才。

三是坚持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最终目标。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在当时西方工业大革命时期提出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现代工业大生产是科学的应用”,并进一步指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以及城乡差别的消灭,个体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社会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毛泽东非常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教育原理,结合我国的国情,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最终目标,在《毛泽东论教育革命》一文中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由此可见,毛泽东是要求教育和教学不能脱离生产劳动的需要,生产劳动过程也不能脱离教育和教学。毛泽东还进一步指出:“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和教学,还是没有同时进行教育和教学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

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思想的贡献与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如何认识教育的性质与功能,是科学教育观的核心问题。“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由于毛泽东本人的特殊历史地位和在中国教育革命和实践中形成的生产与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说,它对建立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和发展教育事业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完整、准确、科学、历史地认识和评价毛泽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长期的理论课题。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教育原理。“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的教育的基本观点。

一是把人的全民发展,也是现在所说的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教育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把培养人的全民发展作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根本目标,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在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工农与知识分子相结合等都作为教育的发展目标。

二是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上升到我党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之中。无论是在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直坚持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我党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毛泽东在《抗大三周年纪念》中这样写到:“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一面学习,一面生产,一面战斗。”因为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党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之一,所以在一切的教育领域都在严格执行,由此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是创造和执行了灵活多样的结合形式。马克思指出:“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毛泽东在遵循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的同时,并没有完全束缚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而从我国实际出发,创造和发展了灵活多样的、行之有效的具体结合方式。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放区的“互助组”“变工队”等都是行之有效的结合方式。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教育为工农服务、工农为教育服务,开展了多种工农业余教育,如夜大、函大、职业技术教育等。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确定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教育方针。马克思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培养什么人,是教育性质的核心,怎么培养人,是教育的不同培养目标。在旧社会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区的教育方针中都有“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什么人?毛泽东对教育的目的提出了系统、具体、全面的论述,他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接班人。”为了达到教育方针和朋友目标的要求,毛泽东还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要求,他要求德育、智育、体育必须三育并重,并且必须正确处理好政治学习与业务技能提升、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等多方面的关系。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对当代教育工作也有指导意义。首先,毛泽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不仅是毛泽东个人的教育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党对教育工作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学习毛泽东教育思想的过程中,有的同志认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论述已经过时,对今天已经没有多少指导意义了,学了也没多少用了。这种看法和疑问显然是错误和片面的,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工作仍然具有长久的指导作用,现在乃至今后继续研究和发掘毛泽东的时代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为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要求我们根据新的情况来认识、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今天的学习和挖掘不是过去简单的重复,而是要以新的视角、新的眼光来进一步开发这一精神宝库的时代价值,真正做到“常学常新”。其次,毛泽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源泉和支柱。中华民族已经进入21世纪,无论是当今还是今后长远的发展,从历史的视角看,毛泽东的个人思想及其教育思想对中国社会和国际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成为国际社会共同研究的对象。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民族素养和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未来的竞争不是从未来开始的,而是从现在、当前的教育培养开始的,从这个范畴上讲,谁掌握了教育,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胜利。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越来越被国家和教育专家所重视,而教育与实践、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又是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新常态的到来,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都赋予了新的内涵。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研究,特别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研究,对现代教育、对当代教育是否还具有指导意义呢?笔者认为,毛泽东教育思想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而又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核心之一,也蕴含着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正如有的学者所言,毛泽东已被作为一个伟大的解放实践者而载入史册,同样也必将作为一个伟大的精神解放者而光耀万世,这对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毛泽东也许是一个比较恰当的评价。今天,我们重温和深入研究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对科学构建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共筑中国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毛泽东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271.

[2]毛泽东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65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4]邓小平文选(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8.

[5]江泽民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6.

(编辑:秦俊嫄)

G411

A

1671-0568(2016)26-0110-03

何干武,武汉大学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教育方针劳动生产
劳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必修课”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三重维度1——重温抗大教育方针的启示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热爱劳动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