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娟
(攀枝花学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任 娟
(攀枝花学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转变观念,提升自身新媒体应用的能力;重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创新新环境下思政教育的载体和平台。从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质量的全面提升。
新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限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具有实时性、数字化、交互化等特点。而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特别是“90后”的大学生群体,是新媒体最为广泛的受众群体,目前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接受信息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因而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载体都受到巨大的挑战。[1]
新媒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可分为两方面,一是提供了广阔的知识信息获取平台,拓展了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载体,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快速便捷性和时效性。二多样化的网络环境也产生了多样化的新媒体模式,对于思政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内容、模式等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2]
1.新媒体的共享性和时效性弱化了高校思政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老师在知识层面以及教学活动各环节都处于主导地位,这一阶段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主要是课堂和书本,因此对于老师所传播的思想深信不疑。而新媒体的发展革新,极大的增强了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及共享性,网络上的资源和信息远远比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所能提供给学生的更加生动全面丰富。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任意时间和地点获取自己需要的资讯,信息和知识。因而学生和老师可同步获取信息,有的甚至可以先于老师或多于老师。当面对不同的思想信息时,他们对于老师所讲述的内容就会产生质疑,这就弱化了高校思想教育者的权威性。[3]
2.新媒体的多元性和虚拟性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造成影响
新媒体的开放性使人们在网络上能获取大量的信息,接触多元的文化和价值观。而大学生处于一个思想不成熟阶段,缺乏自我的控制力和理性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享乐主义”、“功力主义”、“拜金主义”负面思想等通过新媒体渗透到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极易造成他们思想迷茫混乱,扭曲其人生观、价值观。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方式也从“人人”交流转变为“人机交流”,出现大学生群体传媒沉溺的倾向,如部分大学生时时刻刻都不能离开手机或是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他们现实生活中能力弱化和道德意识的淡化,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社交障碍。
3.新媒体的交互性和多样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新媒体时代,传统传播主体主导的传播模式被打破,信息受众不仅作为信息传播客体存在,同时也称为信息传播主体的一员,可以主动发布信息,从而传播主体由一元走向多元。并且信息形式多样化,包括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呈现出立体化、全景化的传播特点。因而传统思想教育过程中,被动接受、教育形式单一枯燥的模式受到巨大的挑战,教学效果失去了原有效力。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更多依托于网络,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解决问题的难度。
李卫红同志曾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关注网络新媒体的影响,主动研究,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稳定工作服务,不断丰富工作的手段,开拓育人的新空间”。因而面对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势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积极转变,主动作为,尽快适应,准确把握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找准切入点,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机制、模式、路径、内容及队伍上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探索更加符合新媒体发展,传播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办法。
1.转变观念,提升思想教育工作者利用新媒体的能力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单项灌输模式和填鸭说教式的做法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力。新媒体的交互性和开放性为师生提供了平等交流的机会,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此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学习和掌握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自身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在新媒体知识和利用新媒体方面,思政工作者必须和大学生保持同步,而在利用新媒体的行为规范方面,则要走在大学生的前面,起到带头示范作用。[4]
2.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是指公众接触、解读、使用媒介的素质和修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较低会间接影响和妨碍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作用的发挥。因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要引导其正确合理的使用新媒体,提高其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培养分析鉴别信息的能力,从而提升对负面信息的抵抗力。同时,还要逐步确立起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法律观念,预防大学生在新媒体的娱乐浪潮中误入歧途,称为各种不良信息,的牺牲品。
3.创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载体
充分发挥新媒体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多渠道化的特点,搭建qq、微信、微博、易班等教育载体平台,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互动网站。从而实现与大学生思想上的交流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实现新旧媒体优势互补,发挥各自所长,增加信息资源的吸引力。真正做到贴近学生,服务学生,符合学生的现实需要,真正将思想引导的内容融入其中,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应切实明确新媒体的优势,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思政教育新的平台和载体,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积极探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1]王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41):120-123
[2] 田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D].程东阳.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5:17.
[3]汪頔.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1:71-74
[4]田穗.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 3(27):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