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守平
(江西省永修县吴城中心小学 江西永修 330300)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何守平
(江西省永修县吴城中心小学 江西永修 330300)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的有效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理论支撑。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数学 管理 情感 经验 价值
教学策略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策略又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和措施。教学策略既有观念功能又有操作功能,介于理论与方法之间,既包含能指导课堂教学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能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带规律性的教学方法。研究课堂教学策略,要以素质教育思想理论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紧密联系课堂教学的实践。作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是热爱我们的职业的,可有的时候我们也难免将自己负面感情带进我们的课堂。所以我们老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环境等潜在知情因素,启动、维护、强化学生的认识活动,使学生乐学、好学,使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训练的过程,又是情感陶冶的过程,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认知过程情感化,达到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竞争太强烈,小学生承受不了,势必影响其创新意识的萌发。课堂上,教师尽量避免“我来考考你们,看看谁做得又快又好”等刺激性语言,学生一听这样的语言,心情就会紧张起来,这时思维只会呈单一的、直线型的,紧张激烈的竞争不允许他们过多的思考。因此,紧张的氛围,不利于学生多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也就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发展。有一位二老师出了这样一题:“小树上原来有2只鸟,后来又飞来了2只,树上共有多少只鸟?”随后便一声令下:“快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很快举起,答案都是“树上共有4只鸟”。老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谁知学生的答案是这样简单唯一。老师只得改口说大家慢慢想,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沉思半晌后,一个学生小心翼翼地说:“老师,我说树上共有2只鸟可以吗?”教师高兴地连声说“可以”,“能说说为什么吗?”那学生说“树那么小,原来的鸟被后来的鸟吓跑了”。这下可热闹了,得到了启发,有的说:“后来的2只也跟着跑了,”有的说:“还有一只胆大的没跑,共有3只,”……新奇的答案一个接一个。如果老师一开始就这么宽松,哪至于学生思维这时候才活跃起来,新奇的答案姗姗来迟呢?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悬念可以触发学生的求知动机,集中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产生“迫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如我们在教时间时,老师可设置这样一个悬念:6、60、600,在这三个数字之间用“=”号连接起来。这会时学生可能说老师这是错的,三个数字不可能相等。老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三个数字是不相等,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等呢?我们可不可以在三个数字后面加一个单位使他们相等。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班里气氛一下了活跃了。有的学生就会说,老师数字后面可加上米、分米、厘米,还有的说可以加上元角分。对这些正确的答案要积极鼓励,让他们分享成功的愉悦。这时我们可以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出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在学习时间概念中,我们还可以以美国著名影片《时光隧道》为例,让我们回到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的前一个小时,如果在这一个小时中,第一分钟做了什么,第二分钟做了什么……第六十分钟做了什么。如果这些事情美国军方都做了,肯尼迪总统不会遇刺,历史就会被改写。在这一历史回溯中,学生知道了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小时—分钟—秒”,同时知道了很多的知识。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保证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善于创造条件,让教学准备的预设更加全深多元、富有弹性,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益,使学生能习;改进数学教学方法,不断加强教与学的反思,使学生会学。文献参考:本文参考了简惠女撰写的《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