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福田区上沙小学 张有泉
从“跑”中看当今责任教育的缺失
□ 深圳市福田区上沙小学 张有泉
当今社会正在重建信仰,再造道德,理应大力发挥教育移风易俗的作用,使我们即便面对艰难的生活,也能保持一份善良之心,扶持弱小,担当责任。这就要求我们相关部门立法之时要避免被舆论裹挟,而根据我们的实际,制定有助于真正实现我们长远目标的制度;向外国学习的时候要有所取舍,真正系统地研究人家的整套制度,千万不可无原则地偏向学生并认为这就是保护个性,否则学生从小就失去了敬畏之心,还谈何责任心?
责任教育侥幸心理重建信仰
贵州一对兄弟到常州打工,期间接到父亲电话,称母亲病重,要兄弟俩回去一个帮助照助病人,为谁该回去一事,两人发生争执,进而动粗,混乱中弟弟拔刀刺向哥哥,致使哥哥身亡。弟弟见状逃走,后被民警抓获。
出了事,第一反应是“跑”,这样的新闻已经太多了。想想也是,交通肇事逃逸,哪一天能少得了?每天占据新闻头条的贪官们东窗事发,也要揣本假护照到机场口岸去碰碰运气,至于说抵赖、开脱、倒打一耙这些个手段,人虽没跑,与跑也无异,都要逃避开去。
这“跑”放到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中,原因自然也是各不相同的,最常见的当然是“脑子一片空白”,强调生物学的本能,还有就是担心受害者亲属报复先避一避,这个常见于交通肇事逃逸;更多的跑则很难说清楚到底为什么,反正就是跑了,真像一种集体无意识。当某种行为在人群中反复出现,这似乎就有了社会学的意义,不过咱们不是社会学家,仅仅来探讨一下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都跑好了。
毫无疑问,是侥幸心理。可是,当侥幸心理成为普遍的心理时,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自然是侥幸能带来好处了。而侥幸能带来好处,背后无非是法治环境的不如人意。几乎大家都认同,当今的中国到了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用领导人的话来说,就是到了“改革的攻坚阶段”,在这样一个时期,法治本应成为最大的平衡力量。可是,无法否认,咱们的法治力量不足以应付成群成堆的问题,再加上法治力量本身的不如人意,人们宁可不跟它打交道,受损的一方更愿意找领导、找上级部门,施损的一方则更倾向于躲,能跑就跑,最好不了了之。对责任,是一种逃避的态度。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是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缺失责任担当的教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孩子从学校里拿回来的成绩单不再是百分制的了,全都成了ABCD的等级分,当然,也不再排名;这种方法,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不足。主要是使一些学习不用功的学生失去了一道压力,你98分,等级是A,我只有75分,等级是B,一个是A,一个是B,听起来似乎没有多大的区别。直观的百分制,换成这种暧昧的等级分,再加上不排名,自己骗自己,客观上护短,学生不会在学习上被激发出迎头赶上的勇气。作为学生,第一个,也是天经地义的“本职”责任感——努力学习,就这样失去了。此外,各地都出台了看似挺严格的严禁体罚的规定,无疑这是中国教育的一个很大的进步。问题是,现在情况似乎在向相反的方向演变,许多老师感叹,现在的学生,根本就碰不得,甚至连说都说不得了;曾有学生因为被老师批评,想不开自杀了,家长不依不饶,学校最后赔偿达三十几万之多。再加上某些媒体专门喜欢报道教育丑闻、部分家长权利意识过分的膨胀及个别主管部门息事宁人的态度,使得老师们面对学生的错误,普遍选择不痛不痒的口头教育,这样,学生又失去了第二个责任感——有错就改。学生如果越来越过分,捣乱课堂,影响别的同学,教师是断不能再让学生到门外去的,要是这段时间里学生出点什么安全事故,教师肯定是吃不了兜着走,大不了下课后让学生到办公室来再不痒不痛地说道一番。这样,学生群体也就慢慢产生这样的认识:犯了错误是不用负责任的。随着不断有教师与学生发生冲突后教师承担不利后果的报导见诸报端,教师学会了明哲保身,我们的学生也就完全不知道责任为何物,无所顾忌了,等到投身社会,自然是无知无畏,遇事就跑了。
诚然,对学生的成长来说,学校教育仅仅是其中一部分的作用,但这部分的作用原本可以更大更积极些的,所谓“教书育人”嘛——学校的教育资源丰富,有专门学习过教育学理论的教师,又有那么多同龄人在一起,学生完全有可能在学校学到知识以后,再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可是,现在的老师们更多的是在意自己的言行,担心一不小心碰上了哪根高压线,在这种工作氛围之下,“教书”他们仍在教,“育人”呢?好多人悄悄地放弃了!
前几年河北大学校园里发生的醉驾肇事案让人痛心疾首,肇事者的恶劣事迹让人愤怒。值得注意的是,此人年方22,他求学的十几年,正是中国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完成强弱转换的十几年。只是不知道,他闯下这个弥天大祸,与责任教育的缺失有多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