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 王重玖
聚焦课前预习,追求有效课堂
□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 王重玖
“减负”,这是老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心声。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如何将减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显然,原来靠题海战术抓质量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明显滞后。如何在不延长课堂教学时间的前提下,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呢?笔者认为,做好预习工作,抓好预习环节,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觉,预习环节存在目的性不强、缺乏预习方法指导、忽视预习效果检查等问题。
问题1:对预习无明确要求。
这种现象是预习的目的性不够明确的表现。表现为对学生的预习放任自流,不作任何要求。老师不布置学生该预习什么内容,学生也不知道要预习什么。结果是学生未养成预习的习惯,不预习;或者是想预习也因为不知如何预习而没有预习。
问题2:缺乏预习方法指导。
一些老师的指导不到位,主要表现为虽然要求学生预习什么,却不教给学生怎样去预习,学生也不懂得预习的方法。比如:如何发现预习中的难点?发现难点怎么办?学生的预习效果怎么样?等等。学生不知道,老师也不讲,似乎这些事情是学生天生就应该会的,就不应该是老师讲的东西。可能是老师对预习的研究不够,不知道怎样去指导学生自主预习,所以不少老师布置学生预习也就很简单草率。长此以往,学生不会预习方法,也就不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问题3:忽视预习效果的落实检查。
有些老师往往重视预习指南的精心设计,而忽视对预习效果的检查落实。表现为:预习布置归布置,检查却经常没有;或者只是让成绩较好的学生检查预习指南的完成情况;或者想起来就问一下,想不起来就作罢。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老师认识不到位,有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怕麻烦,怕检查花时间。美国著名专家H·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预习无检查,结果不言而喻。
针对上述预习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想让预习达到有效甚至高效,就要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增强学生的三种学习意识——主动学习意识、自主学习意识、成功学习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预习效果,从而为实现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这个“必须切实”的方法,就是要花时少、合作多、有成效的方法,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自学能力。
1.精心设计预习指南。预习指南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数学学科的预习指南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具有坡度的习题:既要让学有余力的优等生觉得数学预习具有挑战性;又要兼顾学困生,使他们也能享受到预习成功的喜悦。
2.充分发挥微课的指导作用。微课是课前预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微视频”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我们在制作微课时,既要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难点,还要重视自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3.尊重学生的预习体验。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自主探究”,作为预习这个环节也不例外。预习中要尊重学生的预习体验,不给学生任何的束缚,让学生尽情享受预习的乐趣,并随时将自己的体验记录在导学案中“我的疑问”上。带着这种体验,再借助导学案上精心设计的思考题,了解学习的重难点,再读课本,进行初步的整体把握,做出批注,写出自己的读后再体验。“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在内容的理解上,必定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疑难,留到课堂上重点加以解决。这样逐渐让学生养成“遇到问题多思考,思考不了多请教”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并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4.展示预习成果,重视评价功能。预习成果展示是巩固已得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必要的知识反馈过程。而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保持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预习成果展示有两种作用:一是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越深,对课堂的喜欢程度就越大;二是让学生意识到这种展示是属于自己的阵地,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越浓,对课堂的热爱程度就越大。在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时,我们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表扬展示中的优点、特色,提出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还提倡家长参与评价,采取生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肯定、鼓励功能。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预习和评价就会形成良性循环,预习更积极了,课堂更有效了。
综上所述,关注课前预习,追求预习高效,是我们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措施,也是我们追求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预习过程无论哪一个环节,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的高效预习活动,这样就避免了学生预习过程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预习效率,实现高效课堂。
数学课前预习作为教学的一环,与后面环节是紧密联系的。学生被激发起来的这种主动学习状态并不随着预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水到渠成的进入到下一教学环节中。长此以往,何愁不能实现我们的高效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