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媒介下东乡族语言传承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2016-03-01 07:39刘国元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东乡语言文字少数民族

刘国元

(西北民族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124)



现代媒介下东乡族语言传承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刘国元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甘肃兰州730124)

东乡语是东乡族人民的主要交际工具,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乡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东乡族人大部分都会讲汉话。在现代媒介的冲击下,东乡族语言面临消亡的巨大挑战。本文从现代媒介的大背景出发,研究分析了东乡族语言传承的现状,与传统媒介下东乡族语言的传承作了比较分析。针对东乡语言传播的困境,应借助网络传播的特点传承民族语言,增强其母语的活力。本文利用新媒体传播的优势,提出东乡族语言传承的思路。

现代媒介;东乡族;语言传承;网络大众传播

一、东乡族语言与文字研究

(一)东乡族语言文字学者研究

东乡族自治县境内除唐汪、董岭、河滩、东塬、柳树、百合、关卜镇的少量的东乡族成员不会讲东乡话外,85%以上的东乡族人和境外聚居的东乡族人中的大部分都会使用东乡族语言,还有东乡族杂居的少量汉族、回族群众也会使用东乡语。大约有50万人使用东乡语。

从东乡族语言的归属来看,部分学者认为东乡族隶属于阿尔泰语系当中的蒙古语,他们之间有相当多的同源词。从语法方面来看,两者之间的大部分语法和范畴具有共同性,特别是句子结构基本相同。也有很多人认为东乡族语言是成吉思汗在西征时,从中亚西亚等地带来的“撒尔塔人”(以突厥人为主,吸取了部分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语言)语言。

新中国成立以后,1963年10月,甘肃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对东乡族各地使用汉语的情况做了调查统计,第一类地区包含汪集区、西甲区、高门乡等大部分区,共计63024人,其中会汉语的有8193人,占该地区总人口的13%。在当时,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使用东乡话,只是对不会的东乡话才会用汉语。第二类地区为锁南镇,春台乡,坪庄乡,这类地区共13511人,会汉语的有4459人,占该地区的33%。干部群众和家属说两种语言,居民群众说东乡族语言,偏远的儿童大都会说东乡话,群众赶集说东乡族语言和服务单位,小商贩都兼用两种语言。第三类地区包括百合乡、董岭乡、红塔乡、河滩乡、关堡乡的一小部分,这类地区共37885人,会汉语的有35233人,占93%。

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为东乡族试创了斯拉夫字母式和拉丁字母式两种文字草案。1980年,甘肃省少数民族语文办公室拟定了《东乡族文字方案(草案)》并在东乡县举办了学习班,但此方案未能实施。1985年东乡族青年学者陈元龙拟定了《东乡族文字方案(草案)》,但至今未实行。1998年,马国忠、陈元龙为编纂出版了《东乡族汉语词典》,向甘肃省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提交了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的《东乡语实用记音符号》。为了使方案得到完善和真正的使用,甘肃省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于1998年5月面向全国的专家和学者征求意见,并且到东乡县召开座谈会。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于2002年9月,东乡族自治县决定在那勒寺小学举行双语教学试点。

(二)东乡族语言文字现状

2015年7月,由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组成的东乡族调研小分队也对河滩乡、东塬乡等山区和城乡结合地带进行了调查,基本不通汉语的占3.51%,略通汉语的占16.96%,通汉语的占77.78%,只有少量偏远地区的农村族人和城市郊区的老人会讲东乡语,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使用汉语沟通,城市郊区的老人则是汉语和东乡语并用,偏远农村地区家庭依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东乡族语言。

但是到今天,双语教学依然没有成功,东乡族大部分女孩依然不能正常入学就读,大部分学生依旧学习汉语文字,放弃了自己民族的文字学习。

基本不会东乡语言的占了42.69%,这份调查中,调查对象大部分是中学生、高中生和少部分大学生。按时间推理,他们这一代人应该接受的是双语教育,说明了双语教学不是很成功。当然,这其中也有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因素,精通东乡语言的始终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会一点也是继承下来的一小部分。东乡族文字的教育没有取得显著的成功,对东乡族的基础教育和文化继承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第一,东乡族的受教育者只接受汉族语言的教育会造成东乡族本身的语言文字渐渐消失,慢慢东乡族接受汉化,使这个民族的特色逐渐褪去;第二,对于部分偏远的东乡农村地区,没有东乡语言的教育,他们难以适应初级阶段的学习教育,因为他们生下来只会东乡语;第三,东乡语言的消亡,没有书面语言使东乡地区创办广播电视节目的可能化为炮灰,跟不上现代媒介的发展;第四,年轻的一代东乡少年会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渐渐失去对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耐心,从而使大量流传在民间的故事、叙事诗、谚语、寓言、歌谣流失,丧失民族特色,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保存。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大部分东乡族青年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兰州甚至是沿海地区务工,两三年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发现自己已经不会讲东乡语,这意味着会讲东乡语的人越来越少。口语使用的音声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记录性比较差,这种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于人脑的记忆力,因此只适合用于较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传播,不利于东乡族文化发展。

二、现代媒介下东乡族语言传承现状和问题

(一)东乡族接受传统电视媒介现状和电视媒介对语言传承的影响

在媒介高度融合的今天,现代媒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媒介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对生活、文化、经济方面的影响尤为明显。处在西北的东乡族也不例外,避免不了现代媒介的冲击,但是他们绝大多数却用着传统媒介。下面本文从东乡族接触媒介种类、接触媒介的时长、接触电视媒介的方式和电视媒介的内容来论述传统媒介对东乡族语言的影响。

我们不难分析出:第一,64.1%的人每天接触电视的时长都在0~2小时之间;第二,63.74%的受众会选择省外的电视台进行观看。得出的结论:在现代媒介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东乡族居民大多数还停留在用传统媒介接收信息的时代,而且大量的东乡族人会选择省外的电视台观看,这样他们会更多接触汉语,年复一年,从而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使用汉语,减少对东乡族语言的使用。不过好在传统媒介对于东乡族的影响不是很大,毕竟61.4%的人看电视的时间都在两个小时以内。在我们此次调研中,发现在农村地区很多东乡族家庭是没有电视的,电视接收方式依旧沿用卫星锅,信号也不太稳定。

19.2%拥有有线电视的居民居住在城市或是郊区地带,居住在偏远山区的人66.08%使用信号不稳定的卫星锅接收,15.2%的居民甚至是没有电视的。卫星锅的弊端:一是信号不稳;二是接收的电视台不多。东乡族相对偏僻的地理特征使他们远离媒介的接触,反而有利于保护自己本民族的东乡族语言。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传统媒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东乡族语言。

(二)现代媒介背景下东乡族语言传承现状分析

现代媒介是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传统媒体。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主要区别在于技术上的更新和发展,现代媒介下的新媒体主要指利用数字技术,更加依赖数字技术、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等技术向受众群提供信息服务的媒体。[1]新媒体是通过卫星、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受众提供信息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的媒介生态环境和语言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2]东乡族的语言发展也应该受到重视,东乡族语言在文字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依靠口耳相传,在城市化、信息化、新媒体时代加剧进程。如果东乡族不去适应新媒体时代,加上强势语言的影响,东乡族语言极有可能消失,文化也会随之渐渐消失。新媒体信息的冲击,民族语言的使用必然会减少,口口相传的东乡族语言的传承将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现代媒介下东乡族语言传承的策略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信息”,媒介并非只是工具,它带给个人与社会的影响并不在于媒介传递的内容,而在于媒介自身及其赖以运转的文化母体。东乡族的语言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可以突破空间、时间上的限制,这对于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无疑是一大优点。只要与少数民族语言恰当融合,把东乡族作为传播对象,增强其语言的视听性,让其更形象,无疑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关注,个别少数民族的语言如满语、畲族语正在流失。保护民族语言是我们迫切的任务。

(一)对东乡族语言进行有声数据保存

国家语委正在致力于中国语言有声数据库的建设,东乡族语言可以响应国家语委的号召,组织大量的东乡族学者、专家进行语言编程入库,让其得以永久保存。选取当地民望较高的会讲地道的东乡语群众进行现场取样,将东乡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应用到互联网中,用完备的录音设备取音以后建立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和数据交换中心。这方面,国内西北民族大学的于洪志教授带领的藏族文字信息化处理研究走在科研前列,东乡族语言同样可以借鉴藏文的成功经验,建立东乡族语言处理的应用技术或系统;建立东乡族语言生活的自动监测和内容分析技术;进行东乡族语言的资源库建设与研究:建立语法词典、词汇语义分类体系和语义词典、汉语分词词表等。

(二)利用影像技术把东乡语言视听化,同时传入互联网

运用影像记录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可以生动形象地记录下东乡族的语言,组织大量的影视人才进入东乡族地区进行拍摄取样,经过后期加工还能表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例如,《世界遗产在中国》、《中国西部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等优秀的纪录片不仅传承了少数民族文化,而且将少数民族特色推向了世界,我们可以做东乡族语言或是文字的专题片,片中故事可以深入东乡族偏远地区进行长期跟踪拍摄,全方位再现东乡民族的生存状态,结合大量的专家采访和文献解读,综合讲解东乡族的文字起源、发展、现状、问题。在电视剧和电影中可以发现东乡族的语言特色,而在这方面电视和电影对其关注几乎为零。“2013年10月13日,由国家民委、中国作协批准立项的重要文化项目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在京启动。该工程旨在为每一个少数民族拍摄至少一部电影,同时填补20多个少数民族没有本民族题材电影的空白。甘肃省选送的关于东乡族电影剧本《萨尔塔姑娘》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3]还可以利用微电影为媒介推动民族语言传播,云南少数民族的微电影《没在临沧》通过在优酷网、爱奇艺、腾讯网、土豆网、搜狐网播放,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推动了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播,所以将东乡族语言视听化是我们影视业工作者的一项责任。

(三)利用新媒体的影响力增加东乡语言的受众群体

在我们抽取的东乡族调查中44.4%的东乡居民是会使用微信的,所以说通过举办大型的东乡族活动,再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可以扩大媒介受众的影响力。为东乡族设计双语的app客户端,在客户端上把东乡族的文献和民族志录入,在政府的倡导下,引领东乡族群众下载app客户端。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东乡族专题报道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每天编辑一篇东乡族语言文字进行推送以及进行东乡族文化的推送。创建东乡族文字计算机输入法,推广双语输入法,开发东乡族手机。现代媒介下,东乡族语言传播方式是多元化的,最终能不能传承东乡族的语言需要得到国家语委和东乡学者的关注和政府部门的支持。

四、结语

现代媒介下,新媒体给东乡族语言传承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同时也为语言传承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机遇。利用新媒体的影响增加东乡族的受众群体,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把东乡族语言文字视听化、进行文献录入、开发东乡族文字输入法、研发专属东乡族的App等等都是值得去尝试的方法,从而可以增强母语的活力。新媒体与东乡族语言文字不仅只是简简单单的技术结合,而是需要我们的人民政府和学者真正把新大众传播理念带入到东乡族人们生活中去。还需要把东乡族语言濒临灭绝的观念通过现代媒介深深植入他们的心中。网络传播在技术上的相对复杂性也需要引起东乡语言学者的高度重视,在提高东乡族语言传承的基础上,探索现代媒介对东乡族文化继承的影响。利用信息化的媒介对民族语言文字保存,减少民族语言文字的流失,增强我们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控制新媒体等现代媒介对东乡语言的淡化,促使现代媒介下东乡族语言能够有效地传承下去。

[1]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98.

[2]冀芳.新媒体时代下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和传承的策略研究[J].编辑之友,2014(10):69-72.

[3]宋喜群.http://difang.gmw.cn/gs/2014-10/22/content_13619116. html[DB/OL].光明日报,2014-10-22.

[4]彭兰.网络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81.

H2

A

1674-8883(2016)09-0048-02

猜你喜欢
东乡语言文字少数民族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东乡记忆
一个我从未抵达过的地方——东乡
快乐东乡娃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践行“真教育”“大教育”的八年蜕变
——东乡三中发展掠记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