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

2016-03-01 04:09高宇丹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分层知识点目标

高宇丹

(长春市双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吉林长春 130600)



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

高宇丹

(长春市双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吉林长春130600)

随着新课改不断地深化,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也越来越被注重。结合多元智力理论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用分层教学方式也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重要方法。分层教学能帮助教师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强化教学质量,利于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接下来笔者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课堂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以班级为单位来进行教学的。这种做法有利于统一教学进度,但却没有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没有充分地尊重学生之间在吸收知识能力上的个体差异,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两极分化,教师难以实现“培优”和“转差”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则可以避免这些不足,具体地说,分层教学模式是教师按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学习潜力,客观合理地将处在同层次水平分为同一个小组,对其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包括对这些小组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使用匹配他们的教学方法,再布置符合他们自身能力的练习作业。[1]

一、充分地了解学生,合理地对其进行分组

在一个班级中,通常都会存在有尖子生、中等生与后进生的学生分层现象。这些现象也是教师使用分层教学模式的基础。每一个学生,因为受先天智力与后天环境的影响,在学习能力上有着一定的差别。身为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认知结构、思维特点等方面有充分地了解,把握住每个学生在非智力与智力因素上的特征,从整体的角度考虑,才能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划分,可以将学生从成绩的优良程度上分为优秀组、中层组合后进组,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性格特质,灵活地配置出“互补”的组合,进行探究式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地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教师要呵护他们幼嫩的心灵,避免因“偏心”或“不公正”而造成对他们的伤害。学生是否都乐于接受分组的学习方式,亦是影响分组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2]

二、按分组的情况,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开展分层教学时,教师要合理地设置分层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和教学大纲,对每节课的总体教学目标了然于胸,然后再根据分组学生的差异性,给每个小组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而能让优等生组掌握具有深度的数学知识以及相关应用能力,中等生组在较好基础知识水平之上,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后进生组则要能较好地理解基础知识点。

三、根据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

1.教学内容分层

针对优秀组、后进组和中等组在学习基础及学习 能力上的差异,教师说设定的教学内容也随之不同。教师要合理地将教学任务巧妙地安排在每一个学习组上,使之能符合该组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让每一个学生能得到尽可能大的收获,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具体的分层方法为:让优秀组的学生较深地掌握知识,强化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中等组的学生则先识记知识点,较深地理解知识点,再以模拟训练为主;后进组的学生则以对知识点的识记与最基础的理解为主,做相对简单的练习题。将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及能力分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吸收知识,有效地提升自身知识水平。

2.教学方法分层

要实现分层教学目标,也要采取对应的分层教学方法。教师应当在充分地了解组成员的认知特点后,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课题提问、作业布置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

优等生组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领悟快,教师可以减少知识点的讲解时间,在布置的作业中适当增加难题的数量,培养这些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中等生组的学生,教师要注重精讲精练,对知识点进行细致的剖析,让他们对书上例题理解透彻。对后进组的学生,教师一方面要多给学生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另一方面要对知识点进行耐心的讲解,提升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并督促他们加强练习。

3.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分层教学是教学的关键,它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把相同的知识用不同的方法讲解出来。在通常情况下,教师设定教学的目标,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就必须设定开发学生的数学潜力和数学思维的教学目标。比如:教师为A类学生设计具有灵活性且难度较大的数学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在设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因此而造成心理落差。现在有两种实施的方法:其一是逐级法,教师先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再为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其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比如,教师先对A层学生提出问题,若此问题难以解答,教师可将问题转向B层的学生,在解答时还是有些模棱两可,就转向C层的学生。如此地来引导学生,学生就会感觉到自己受到了重视,就会有一种存在感,就能很好地去思考每一个问题。

另外是对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分层策略。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会让教师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这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首先,课堂练习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遵循一个原则,即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并结合学生及教学目标的分层,精心制定出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其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课后作业,对作业题量和难度要进行研究,要注重先难后易的规律,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课后作业。比如:教师可以为A层学生设定一些基础性、灵活性及综合性的题目,为B层学生设定以基础性为主、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为辅的作业,为C层学生设定基础性作业。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为批改作业、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和指导学生学习带来了方便,同时也便于调整今后的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更为科学化。[3]

结束语

分层教学是一项重要的、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模式,也迎合了新课改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分层教学模式,让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与其自身情况相符的学习机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为日后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1]刘兰英.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吴杰勇.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4,01:138.

[3]陈丽云.关于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02:256-257.

猜你喜欢
分层知识点目标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关于G20 的知识点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