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报道中的“加减法”

2016-03-01 02:29邵忠国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传播价值时事新闻系列报道

邵忠国

(作者单位:延寿县广播电视局)

时政新闻报道中的“加减法”

邵忠国

(作者单位:延寿县广播电视局)

时事新闻是新闻报道的一种特殊体裁,是针对当前时事、政策的报道。通过时事新闻的报道,能够帮助受众了解国家或地方的政务及政策、相关会议等,但一些时事新闻报道存在的僵硬化、模式化、统一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时事新闻的报道价值,降低了受众对时事新闻的兴趣,同时也影响了新闻的传播价值。在受众选择越发多元化的今天,时事新闻的报道必须运用“加减法”实现报道创新。

时政新闻;政务活动;加减法;会议新闻

时政新闻是新闻报道中的特殊题材,其以关注政务活动、政事新闻、会议新闻等为主,这就决定了时政新闻报道的约束性和正规性。相比于社会新闻、民生新闻,时政新闻在报道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不允许采用戏说、调侃等方式,但这并不是指时政新闻不允许报道创新。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受众的选择越发多元化,时政新闻报道如果不注重内容创新和报道方式创新,不仅影响时政新闻的传播价值,也容易降低受众对时政新闻的兴趣。因此,在时政新闻的报道中,应该学会运用“加减法”,实现其报道的创新。

1 时政新闻报道中的“减法”

在时政新闻报道中,政务活动往往是报道的重点,领导干部的走访、视察、慰问等成为了时政新闻的报道立足点。对于受众而言,时政新闻的价值非常重要,通过时政新闻的报道,能够让受众了解国家、地方相关政策,使受众及时了解国家或地方的政策制度及惠民措施。但一些礼节性的政务活动,如视察、慰问等,容易扩大受众与时政新闻的距离,降低受众对时政新闻的兴趣。因此,时政新闻的报道创新,应该运用减法,科学有效地精简政务活动,使得一些重要程度不高的礼节性走访、慰问逐步淡出时政新闻。如《广东新闻联播》在精简政务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其内在的重要价值,从篇幅上进行了精简,只报道其中最有价值的新闻。如领导视察贫困家庭的政务活动,不再整篇大范围报道整个视察过程,而是将新闻的关注点放在领导与普通百姓的对话,通过报道领导的慰问、交谈、承诺等,体现我党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和关心,让人民群众增加生活的信心。长期以来,无论是电视新闻,还是纸媒,都运用第三方人称的方式来报道新闻。特别是电视新闻,在报道会议、政务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画外音的方式报道,现场画面的动态性不高,受众自然难以提升对时政新闻的兴趣。因此,在报道时政新闻时,运用“减法”,应该精简这种第三人称的报道方式,增加现场内容,丰富信息量和层次感,有效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

2 时政新闻报道中的“加法”

在时政新闻存在不足,其传播价值和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又受新媒体的冲击下,时政新闻无论是内容还是报道方式都应该注重创新,不断提高时政新闻的创新性,拓展时政新闻的报道方向,有效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价值。

2.1增加生动的系列报道

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展示和还原某地区所取得的工作业绩或工作成效,往往采用直观数据的方式来体现,这种报道方式虽然能够直观地给予人们最直接的印象,但由于数据生硬、抽象,使得受众的具象感知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时政新闻的报道内容,必须注重增加生活化的系列报道,通过大篇幅、多角度、深入的系列报道,全面真实地还原党政机构、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广东新闻联播》在不断精简会议类新闻报道的同时,增加了走基层等多元化的报道题材。在充分结合反馈工作成绩的数据的基础上,增加了记者体验的环节,通过记者的直观体验和真实感受,全方位地呈现出工作业绩的具体效果。这种形式的时政新闻报道,不仅可读性强、可信度高,同时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因而备受受众喜爱。系列报道是时政新闻报道的重要创新,开展深刻生动的系列报道,不仅能够全面反映政府的工作成绩,同时还使政府部门的工作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紧密贴合在一起,增加受众与时政新闻的贴近性。此外,生动的系列报道,以第一人称为主,记者以所见所闻,通过镜头或笔尖来向受众展示一幅幅完整的画面,受众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印象深刻,感受更加深刻。

2.2创新报道的方式

在时政新闻报道中,为了有效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和传播价值,必须注重增加新闻报道的创新方式。长期以来,时政新闻生硬化、僵硬化的报道方式,不仅拉大了时政新闻与受众的距离,同时也增加了受众对时政新闻的反感。因此,时政新闻必须注重创新报道方式,在时政新闻的报道中,应该努力效仿社会民生新闻多元化、生动化的报道方式。首先,在时政新闻报道中,以百姓的视角解读政策。时政新闻的受众是全体大众,普通大众的认知程度较低,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固有词汇等,在理解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差,甚至产生相反的理解。因此,时政新闻在创新报道方式时,可以以受众的角度解读政策,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报道新闻,或者以生动的例子来融入时政报道。如人民日报在“5月新规”的报道中,虚拟了某个人物,以该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为由头,详细地阐述了一个普通人在面临新规时,生活所产生的变化。这种创新式的报道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时政新闻的可读性,也便于受众理解时政新闻。其次,增加故事性的时政新闻,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应该增加故事化的报道方式。结合生动的故事,以现实故事为例子,通过故事的形式解读政策、制度、措施等。通过引入故事的方式,能够在时政新闻的开端为读者留下良好的印象,进而激发受众观看的欲望。最后,在时政新闻的报道中,还应该不断调整镜头,将镜头和报道触角往下调整,对准普通百姓的生活。

2.3挖掘新闻背景的报道方式

不论是时政新闻,还是社会新闻,在报道的过程中,都以结果为导向,这是新闻报道时效性的体现。但对于受众而言,他们更愿意阅读新闻背后的故事。时政新闻以直观数据、现实业绩为主,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层次,那么受众对时政新闻的兴趣度就会降低。因此,时政新闻必须注重增加对新闻背景的报道,加强背景故事的挖掘。时政新闻在报道方面切忌高高在上,切忌脱离现实,所以,应该增加接地气的环节,通过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全面增加时政新闻报道的内涵,不断扩大时政新闻的覆盖面,使受众能够感受到时政新闻背后的源头活水。在时政新闻采访过程中,时政新闻的记者应该擦亮眼睛,积极发现背后的故事,培养自身从工作报告、经济数据中发掘新闻线索的能力,着力挖掘数据背后的人物。如地方经济数据高升的背后是默默付出的工人的努力,时政新闻记者在报道这类型新闻时,应该以一线工人的辛勤付出来反衬经济数据,以引导受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增加时政新闻报道的良好社会反响。

3 结语

在时政新闻报道中,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存在不足。为了提升时政新闻报道的价值,不断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在时政新闻的报道中应该运用“加减法”。通过“减法”来精简政务活动,减少会议新闻的播出时长,增加会议新闻的现场报道。通过“加法”,增加时政新闻的系列报道,创新时政新闻的报道方式,增加对新闻背景的挖掘,从而有效提升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和传播价值。

[1]高崴.做好加减法,时政新闻再出新——以广东电视台《广东新闻联播》为例[J].南方电视学刊,2014(3).

[2]鞠春艳.时政新闻的亲民化风格刍议[J].中国地市报人,2011(Z1).

[3]艾洪超.站在市民角度采写时政新闻[J].新闻传播,2011(5).

猜你喜欢
传播价值时事新闻系列报道
冬奥会背景下“中国冰雪”APP内容设计与传播价值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四 不简单:从议案到提案都成“金点子”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三 不容易:从路上到云上都有“黑科技”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论时事新闻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中盐集团获评“最具传播价值中国民族品牌”
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及其传播价值
微信的大学校园文化传播价值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时事新闻版面编排浅议——以湖北日报时事新闻版为例
论时事新闻的采编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