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月
(作者单位:阜新广播电视台)
论对农电视节目的创办思路
师 月
(作者单位:阜新广播电视台)
对农电视节目的受众不仅是农村,广大城镇居民也很期待能够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受众的期待是电视节目创办起点。对农电视节目只有不断创新,更新创办思路,增强与受众的交流,才能办出精彩的节目。本文从贴近性、灵活性、鲜明特色三个方面,针对涉农电视节目的创办思路进行阐述。
农村电视节目;创办思路;贴近性;灵活性;鲜明特色
在电视节目中,农电视节目所占比重虽然不多,但其受众群体却是非常庞大的。笔者所在的阜新广播电视台是一家市级媒体,2015年创建了微信公众号“V观阜新”。据每月微信点击率统计结果显示,与农村有关的新闻信息点击率一直处于前列。对农电视节目,不仅广大农民朋友喜欢,城市中的市民也非常渴望了解农村的信息动态。乡村美丽的自然环境,乡村采摘游、社会主义新农村展现出新风貌等,这些都是人们迫切所需要了解的信息。在此背景之下,受众对于农村电视节目期待变高了。如何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成为广播电视业内和新闻学界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下将结合笔者所工作的《新农村》栏目进行探讨。
农电视节目首先面对的群体是农民,所以在创办栏目的过程中,需要体现“三农”特色。在策划节目和实际采编过程中,所采集的新闻报道,不仅需要具有典型性,还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尽可能以点带面地反映广大农民群众的心声。老百姓只有觉得自己的心声能够在媒体上得到表达,才能够真正敞开心扉,说出真正想说的话。如此,新闻报道才有生命,才能够真正实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庄严承诺。
笔者所在《新农村》栏目,创办八年来,正是以“贴近性”赢得老百姓的口碑,成为辽宁省的名牌栏目。2015年,国家、省市都开始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为做好宣传工作,《新农村》与阜新市委扶贫办拍摄了精准扶贫工作系列。历时半年,全面展示了阜新市精准扶贫工作的特色,备受广大受众好评。在创作这个系列片过程中,笔者深刻体会到新闻贴近性对于农村电视节目的重要性。只有关心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体会他们的需要和困难,倾听农民的心声,才能做出有温度、有灵魂的节目。
对于涉农电视节目来说,它不同于一般严肃的新闻信息节目。农电视节目的首要受众是农民,他们文化程度有限,更加喜欢深入浅出的节目形式。同时,这与农村的工作环境有关,辛苦劳作一天之后,农民们更加喜爱轻松娱乐的节目,对于严肃的新闻信息节目兴趣不高。受众的需要和兴趣点是创办节目、制作节目的起点。农村电视节目,在宣传报道时,更加需要考虑如何增强节目的趣味性和可看性,如何通过现场编导和主持人的设计将普通的新闻事件进行优化和美化,让信息的传递更加有效。
笔者所在的《新农村》电视节目,所有节目都有记者出境,增强节目现场感。在节目设计过程中,将现场采访、跟拍、情景再现和记者体验等各种丰富的手段运用起来,让节目更加丰富,更具有可看性。在近期一期节目中,为了展现农村高标准暖棚的先进技术,实现无人操作的新闻。在节目一开始,记者通过给大棚主人打电话的形式,亲临阜蒙县务欢池镇一个现代化生态农场,在农场发现所有大棚里根本找不到工人们干活的踪影,笔者怀着好奇的心情,拿起手机联系大棚主人。从电话里,得知在这个现代化生态农场,已经不用人工来控制棚内温度,全部采用自动化,每个大棚,只需要3~4个手掌大的温度控制器,就可以灵活地掌握棚内温度。据棚主人介绍,每到中午棚内温度到达24℃以上时,大棚放风机自动打开;当傍晚棚内温度低于18℃时,放风处合并,卷帘机自动放下草帘……一系列现代化设备让常年在乡野间行走的笔者,一时间感受到了科技力量的庞大。笔者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都由亲自体验、长镜头跟拍、亲临感受等多种新式巧妙结合,让观众们犹如身临其境一般,以接地气的亲和力把整个采访内容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同质化新闻日趋成风的时代,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产品和艺术才能具有独特的竞争力。农村电视新闻节目,不仅需要结合地方特色,也需要从栏目文化中进行挖掘,提炼出自己栏目安身立命的根本原则和宗旨,最终会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在栏目创建和持续发展过程中,有鲜明的宗旨和团队,共同去呵护和培养,自觉的形成栏目的文化氛围。
笔者所在的《新农村》节目,定位鲜明,打造一档立足阜新本地的原汁原味的农村节目。在此档栏目中,笔者同时担任节目主持人,在主持风格上展示接地气、亲和力等独特风格,以说新闻的形式,将每个版块的内容“说”出来,与搭档之间配合默契,用调侃对话的主持方式,将农村题材的新闻以讲故事的形式引申出来。在衣着风格方面,多是以亲切、自然、朴实、明亮的服装搭配为主。同时,笔者在每期节目录制前,都会将栏目组当中每位记者采集的新闻逐一研究审视,以便自己在节目主持时,能够更好地融入其境,更利于展现出地方对农节目说新闻的独特魅力,突出对农节目的贴近性、灵活性,打造地方特色《新农村》,让该档节目在辽宁省独树一帜。
[1]李青森.开拓农村电视节目的新局面[J].当代电视.2003(1).
[2]黄晓洲.国内农村电视节目的问题与对策[J].电影评介,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