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 杨 昀
有效预设基于学情的教学目标
——以《珍珠鸟》为例的一次教学探索
□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杨 昀
【第一次教学】
通过观察法、测试法进行学情前测,发现有部分孩子不能从鸟巢的温暖舒适和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感受作者对它的喜爱,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发现作者是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来写的,通过朗读,也只有少数学生能读出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为此,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通过重点字、词了解鸟巢的温暖舒适及从部分到整体的描写顺序,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来感悟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
2.感情朗读: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1.筑巢安家,体会喜爱(学习1、2自然段)。
(1)出示“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和“真好!”这两句话。
(2)指导学生读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和“真好!”两句话,体会出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3)自由朗读课文的第1、2小节。找一找你还能从哪里看出作者喜欢珍珠鸟呢?通过“一卷干草”、“用竹条编成的笼子”、“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看出正是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才会给它们营造出一个舒适、温暖而又安全的家。
(4)老师小结:读到这儿我们可以看出正是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才会给它们营造一个舒适、温暖而又安全的家。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2.胆小可爱,逐渐信任(抓住外形描写,学习第3自然段)。
(1)在作者的精心照料之下,三个月过去了,让我们一起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是怎样的鸟叫声呢?这么娇嫩又尖细的鸟叫声是谁的呀?
(2)这雏儿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小节,找找有关的句子。
(3)这句话中主要写了小珍珠鸟的哪些部位呀?
(4)作者先写了它的部分,嘴、脚、毛、后背,再写了整个身子,我们把这样的顺序叫做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
(5)通过“探”、“尖细又娇嫩”等重点字、词来感悟小珍珠鸟的可爱;教师指导朗读,让孩子们读出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3.小结。通过第一次教学,发现预设的目标达成度不高。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能找出描写珍珠鸟部位的词语,但没有讲出“从部分到整体”的写作顺序,而且读不出情感。
重构建议:通过“探”这个字来感受珍珠鸟的调皮可爱、胆小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大家看,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了!大家做做探的动作!从这一个动作中,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珍珠鸟?通过做动作体会珍珠鸟的可爱,从而感悟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
【第二次教学】
根据学情前测的结果,再结合第一次教学的情况,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通过抓住“探”等重点字、词了解鸟巢的温暖舒适及从部分到整体的描写顺序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来感悟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
2.感情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1.筑巢安家,体会喜爱。
(1)上节课我们讲到,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为此“我”十分高兴。文中哪一句话体现我的喜悦之情啊?(出示: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2)对啊,作者还精心为这对鸟儿安排好了住处呢。谁来说一说“我”给它们安排的住处是怎样的呢?
(3)这是一个多么温暖、舒适而又安全的家!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再次感受这温暖、舒适而又安全的家!可见“我”真是喜欢这对珍珠鸟。
2.胆小可爱,逐渐信任。没见过外面世界的小鸟是那么的害怕和好奇,于是它探头探脑的,真可爱!除了动作可爱,第三小节还有哪里体现出小鸟的可爱呢?
(1)出示: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听了你的朗读,老师眼前仿佛就出现了这只可爱的雏儿。)
(2)多么可爱的小鸟啊,你们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描写小珍珠鸟外形的句子,注意读出自己的感悟。
(3)你能发现作者描写小珍珠鸟的外形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呢?大家可以圈一圈描写小珍珠鸟的词语。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发现的?以后,同学们在刻画一样东西的外形时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它会使你的文章更有条理。
3.自我小结。通过第二次教学,预设的目标均已达成。这一环节中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体会“由部分到整体的写作顺序”,目标明确,达成度高。
1.抓住“探”字感悟文本这一环节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小珍珠鸟的可爱、胆小、好奇、淘气……也就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在指导朗诵“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这句话时,教师通过多元化点评使学生越读越好,从而体会出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反思总结】这两次教学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一次比一次高,在抓住关键词感悟文本和指导朗读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基于学情,预设目标。教师制订教学目标,要把握学情,随时了解学生是从何处起步的?总体到达了什么程度?继续往哪个方面提升?
2.具体落实,达成目标。教学目标与达标措施要对应,这样才能更好落实教学目标。一个措施可以达成一条目标,也可以达成几个目标。这种对应关系就决定了课堂要从目标层次、课时容量、达标步骤等来对课的目标进行分解。
3.全面考虑,优化目标。在备课时制订目标应全面考虑教学结果,如在一节课上完后,孩子们需要提高什么能力,掌握什么知识,具备什么技能,情感态度上会发生什么变化,等等。因此,教师在制订目标时,用语一定要精准,不能含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