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

2016-03-01 01:37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故事化电视新闻原则

董 娃(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

董 娃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 要:就目前的电视新闻来看,“故事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在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要发展,要创新,就必然要丰富自己的播报形式。被故事化的电视新闻虽然以讲故事作为基本表现形式,但其本质依旧是新闻,也要遵从一些基本的讲述原则。本文就对这些原则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电视新闻;故事化;原则

在电视新闻不断改革的环境下,《王刚讲故事》、《传奇故事》等故事化新闻节目陆续产生了,这种情节丰富、有所起伏的讲述方法较之过去“我说,你听”的播报形式更吸引观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对电视新闻故事化有这样的表述:“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这类新闻,要同时汲取新闻的特征和讲故事的技巧,才能真正使受众有所触动。基于此,笔者认为在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中,需要遵从一些规律。

一、把真实性作为基本原则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因此无论外在形式如何,作为新闻就必须把真实性放在首位。但在电视新闻故事化的过程中,有很多失真现象出现。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新闻,本身就容易带入主观情绪,再加上在采访过程中,很多记者对事件了解得不够深入和全面,而后只能用想象填补缺失的情节,以保证故事的完整性。随着互联网的渗透,电视新闻的地位逐渐降低,很多电视台为了追求收视率,不惜夸大甚至完全虚构故事情节,以此来吸引受众。这些现象都与新闻的基本原则背道而驰。

故事化新闻的初衷在于重新还原事件,这种情景再现方式的应用就是为了带给观众真实之感。因此,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要注意主次之分,故事化是为了体现新闻的真实性,怎可忽略真实性去塑造戏剧化的故事情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讲述新闻的时候,要以此为基准,不能虚构和夸张。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把真实性作为基本准则,全面采访,深入了解,客观、真实地讲述故事。

二、保证新闻的时效性

在电视新闻进行故事化表达的过程中,常常忽略了对新闻时效性的重视。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本身就比电视这种传统媒体更受欢迎。这类新媒体可以随时更新新闻事件,满足受众的好奇心理。在这方面,电视新闻本身就处于劣势。很多电视台为了讲求故事的完整性,等到事件彻底结束才进行报道,这不但没有遵从新闻对时效性、新鲜性的要求,而且让新闻处于为故事服务的地位,重心严重偏移。这样的新闻又和纪录片有什么根本区别呢?新闻,必须以“新”字为立足点,若不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怎能称之为“新闻”?

三、用细节丰富主题

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作为新闻工作者,只有近距离地深入事件当中,才能拍出吸引自己、吸引受众的新闻,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点,才能发现可以推动情节发展,并且对主题起促进作用的细节。

在对电视新闻进行故事化讲述的过程中,对细节的描写格外重要。由于这类新闻的主题明确,线索单一,一旦编排不当就会使得内容过于单调乏味,在这种情况下,恰当合理的细节描写可以充实新闻内容,把主题展现得更生动。例如,电视新闻作品《棉收时节访棉区》,就抓住了工人头上有棉絮这一细节,让工人们的谎言不攻自破。有很多新闻节目,把细节放大,对新闻主题起到了很大的升华作用。例如,《代表民心的四次掌声》,把“鼓掌”的细节放大,突显出人民对政府的信赖,也表现出我党确实得民心、顺民意。

四、注意声音的使用

(一)同期声的使用

在对人物所参与的事件进行表述的过程中,丰富的画面语言必不可少。与此同时,也要让人物自己说话,通过语言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这样会让观众感受更直观、更真实。很多新闻重写“情”,在这类新闻作品中,同期声的使用尤其重要,现场人物的语言能直接制造有力的情感冲击点,把故事推向高潮,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更能吸引观众目光。

(二)解说词的使用

要运用好解说词,首先要明白解说词存在的意义。人物同期声能较为直观地展现人物活动以及情节发展情况,但是无法表达出人物的心理特征,也不能了解到事件背后的意义。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就要使用画外音,用解说词来填补人物自身无法表述的部分。在叙述新闻事件时,一般是按照事件发展顺序,但有些也采用倒叙的方法,在叙述过程中,解说词可以起到串联和衔接的作用,让故事情节更为流畅地展开。

五、避免低俗化和庸俗化

在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中,一些新闻工作者为了制造视觉冲击,吸引观众目光,常常把故事情节进行加工处理。有时甚至为了迎合部分观众的口味,让内容变得低俗化、庸俗化。还有些记者在选取事件时,刻意选择低俗、庸俗的事件,并且把其中最“精彩”的内容放大,企图用这种不正当的手段来博取观众的注意力。无论哪种做法,都是对新闻的一种亵渎。

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要提升新闻工作者自身的职业素养,不选取、不放大低俗庸俗的内容,把朴实和庸俗彻底区分开来,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再者,要改变电视新闻的讲述手法。这种低俗化现象的产生,究其根本就是为了提高收视率,获得关注度。因此,在讲述新闻时,可以采用艺术化的手法对情节进行修饰,如改变讲述顺序、运用多种语言、选取多个角度、制造戏剧冲突等。但不管用何种手法,都要把握好力度,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内容,毕竟最重要之处还是新闻内容,比起形式多样,情真意切更能打动观众、吸引观众的目光。

参考文献:

[1]王敏.《看见》的新闻故事化研究[J].青年记者,2013(29):77-78.

[2]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6.

[3]刘天卫.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创作[J]. 新闻窗,2012(06):62.

作者简介:董娃(1995—),女,河北承德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在读。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1-0085-01

猜你喜欢
故事化电视新闻原则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法制类电视节目的叙事模式研究
陕西老字号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
论新闻故事探析和艺术化风格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