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丽
地理学的学科性质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区域探究能力,能针对区域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问题做全面分析与整体评价。地理课程标准强调“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纵观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以区域为背景考查地理系统内容的命题越来越凸显,根据区域地图中所具有的地理信息分析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通过综合各种信息,指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这样的命题思路已成为高考以“能力立意”为目标考查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标志。高中阶段学生应具备的区域探究能力包括空间定位能力、区域比较能力、区域分析能力以及综合探究能力等。
一、认识区域,明确研究对象
认识区域,即要准确定位。区域位置的确定是否正确是解答试题的关键。因此,如何正确判断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已成为地理应考的首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学会常用的区域定位方法有以下几种:① 地理坐标定位;②海陆位置定位;③相对位置定位;④面积、轮廓、形状定位;⑤典型区域特征定位;⑥特殊地理事物定位;⑦利用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判断。在具体定位问题中,上述方法的使用并非孤立,解题时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协同作战”。
(2010年安徽卷)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图1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完成(1)~(2)题。
(1) 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2) 图示区域铁矿石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森林锐减 B.土地荒漠化
C.土地盐渍化 D.物种灭绝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读图判断分析能力。第一步:根据经纬度及陆地轮廓,定位该地为澳大利亚西北部。第二步:根据铁矿石运输的起点与终点,确定航线需要经过北印度洋。第三步:根据该地纬度位置,推断该地气候干燥。而在开采矿产的过程中,会破坏植被,产生土地荒漠化问题。
【参考答案】(1)A (2)B
解答此题关键是空间定位。根据图中的经纬度、陆地轮廓等信息进行定位。虽然近几年个别省份高考对空间定位的要求降低,但是空间定位能力作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不应被忽视。
二、分析特征,比较区域差异
区域分析旨在明确区域内单个地理要素分布的特征与规律。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学地理教学需要学生掌握的区域分析基本内容是:区域位置特征、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引导学生通过综合分析上述特征认识区域差异。地理高考试题对该类题的考查主要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图中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及原因,其解题思路如图2所示。
(2015年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图3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图4为喀什和瓜达尔气候资料图。
(1)瓜达尔港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2)喀什和瓜达尔两地气候的不同点是: 、 。喀什终年干燥少雨的原因是: 、 。
(3)中巴铁路建设难度较大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 。
【思路点拨】 第一步:了解地理位置与分布:明确它在哪里?纬度位置(北回归线附近)、海陆位置(濒临阿拉伯海)、相对位置(靠近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第二步:认清地理事物的特征:即观察并归纳区域主要地理事物(气候)的特征,结合其它地理事物特征分析气候原因。第三步:理解地理要素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即分析区域内某一要素对区域内其它地理要素所起到的作用。图示区域内的高原山地地形、高寒与沙漠气候、脆弱的生态环境对交通线建设的影响。
【参考答案】
(1)邻近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邻近印度洋主航线和世界主要石油产地)
(2)喀什冬冷夏热,瓜达尔终年炎热;喀什夏季降水偏多,瓜达尔冬季降水偏多;深居内陆;地形闭塞
(3)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部分路段气候高寒,冻土广布;部分路段沿线沙漠广布
区域分析重点是理解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差异,在掌握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基础上,重点分析其相互关系及形成原因,如资源与工业生产,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气候、地形、河流、工农业与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等,重点理解和探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影响是区域分析关键。
三、综合探究,指出发展方向
区域分析帮助认识区域内单个要素的特征。如果只有分析,区域的认识是分割的、平面的,就不能深入了解和理解区域综合体内部的状况及特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要求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探究,可以厘清区域内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区域为载体,关注区域地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已成为近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设计主流。这一类题的解题思路一般如图5所示。
题3:(2012年全国卷)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6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 480米~5 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
(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 第一步:根据图中的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特征,确定该地位于东南信风带,且处于背风坡,再加上沿岸寒流的影响,所以气候干旱。第二步:根据题中信息,该地气候干旱,但是高山有积雪冰川分布,可以得出芦笋种植的用水来源。第三步:需要用到评价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包括综合评价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某地农业活动的影响。
【参考答案】
(1)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2)地下水;冰雪融水(河水)
(3)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二:不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
区域综合探究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生活生产活动,用地理思维评价人类活动的合理性,这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吻合。进行区域分析的最终目的是探究该区域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向,研究如何开发有利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重点、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如果中学地理教学仅仅是关注地理知识传授和地理技能培养,必然会造成课程教学目标的“缺失”,而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更是地理教育教学的核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