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鸣生
一
在中国,会议决定一切。
新中国第一个导弹基地司令员的命运,便是由一个会议决定的。这个会议叫军委会,准确地说叫中央军事委员会。军委会召开的时间是1957年秋的一个夜晚,会议主持者是被毛泽东冠以“横刀立马”的彭德怀彭大将军。彭大将军的命运后来被庐山会议决定,是1959年的事情;彭大将军再后来含冤辞世,则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这个晚上的彭大将军是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部长。
彭德怀站在会场的中央,对面是罗瑞卿、杨得志、刘亚楼、张爱萍、杨勇、萧华等十几员将领,个个戎装笔挺,气度威严。彭德怀看上去脸色憔悴,身子骨有些虚弱,闪着将星光芒的肩章上,似乎还残留着从朝鲜战场带回的硝烟与尘土。自朝鲜战场归来,彭德怀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加上国事缠身,战火不断,因而常常夜不能寐。有时遇事冲动,还发脾气。彭德怀先讲国际背景,后讲国内形势,再讲台湾动态。讲话中,情绪很激动,心里像憋了一口气。讲完,他用铅笔头敲着桌子,问:“你们说,现在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是什么?”
众将望着彭德怀,没有回答。
“是导弹、原子弹!”彭德怀说。
彭德怀接着又问:“你们说,中国现在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
还是没有回答。
“也是导弹、原子弹!”彭德怀大声说罢,一下站起,哗啦一声,拉开身后的红色窗幔,一幅巨大的世界军事地图顿时像瀑布般倾泻在众将面前。此刻,时针指向凌晨2点,正是大洋彼岸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走进白宫的时候。彭德怀很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想到了美国,想到了朝鲜战场,想到了台湾海峡及中国的导弹、原子弹。一想到这些,他便心跳加快,两眼喷火,来回踱步。他指着地图上的美国、苏联说:“导弹、原子弹这两样东西,美国有,苏联有。但是,我们中国没有!现在,我向大家正式宣布,党中央、毛主席决定,我们中国也要搞导弹、原子弹啦!”
众将眼前一亮,会场顿时活跃起来。
彭德怀说:“现在,别的部门已经悄悄行动了,我们军队的任务就是尽快创建一个导弹综合试验发射场!这个发射场是我们共和国的第一个发射场,关键得很啦,毛主席、党中央非常重视!今晚我请你们来,就是要让你们帮着挑选挑选,看谁当这个发射司令官合适?”
接着,彭德怀又说道:“这个发射司令官很重要啊,因为发射场不是战场,发射导弹不是打炮弹,弄不好,打到白宫去了,咋办?”
众将领一时没想出来。
彭德怀对秘书说:“去,把将军们的花名册拿来!”
秘书起身刚走,几位年轻漂亮的女服务员端着热气腾腾的小米粥,踮着脚尖走进会场。未等小米粥放好,几位老将的眼睛就盯上了小米粥。彭德怀却大手一挥,说:“别动!这小米粥先别喝,等把发射司令定了再喝。今晚定不了,谁也别想喝!”
众将只好拿起将军花名册,一个个地找,一个个地挑。可一连挑出好几个,都不合适。后来,彭德怀突然一拍桌子,喊了一声:“娘的,就是他了!”
“谁?”杨勇问。
彭德怀指着手中的花名册说:“强渡大渡河的勇士——孙继先!”
杨勇说:“孙继先能打硬仗,行!”
彭德怀说:“但是,搞导弹光会打仗没有文化不行,还得挑选一个有文化的副司令员。我看这样,这个副司令员由萧华负责去找,找好了再报军委审批。这个人很关键呢,一定要找好,不能像我这个只会舞刀弄枪的武夫,而一定是个大秀才!我们搞导弹离不开苏联‘老大哥的帮助,没有文化,看不懂图纸资料和文书,到时怎么和‘老大哥打交道?”
杨勇说:“彭老总,孙继先现在还在朝鲜呢!”
彭德怀说:“尽快通知他回国!”
杨勇说:“这家伙最喜欢的就是打仗,他要是不愿回来,怎么办?”
彭德怀桌子一拍:“就是扛,也要给我扛回来!”
二
志愿军二十兵团副司令员孙继先接到杨勇的电话,是1957年初冬的一个傍晚。这个傍晚的孙继先还在朝鲜战场,就在孙继先放下地图拿起望远镜正要举目远眺时,身后不远处的电话突然响了。凭直觉,孙继先感到这电话响得有点意外有点急促,甚至,还有几分夸张。
警卫员快速抓起话筒,话筒里立即传来一个粗门大嗓的声音:“孙继先在吗?让他听电话。我是杨勇。”
警卫员急忙应道:“首长,请稍等一下。”然后跑步到孙继先跟前,“报告首长,杨勇司令员的电话!”
孙继先一愣,大步走过去,拿起电话:“杨司令,什么事?”
“把手头的工作交代一下,马上回国!”杨勇说。
“回国?回国干什么?”孙继先颇感意外。
“有重要任务。”
“什么重要任务?”
“你别问,这是军委的绝密命令。你赶紧准备一下,越快越好,火车票我已经派人给你买好了。回国后,直接找萧华报到。”杨勇说完,挂了电话。
望着手中的话筒,孙继先感到事情来得太突然。会是什么“重要任务”呢?难道朝鲜又有新的战事?不像;莫非要打台湾?可能。一想到打仗,要打台湾,孙继先立马来了精神,忙对警卫员说:“快,收拾东西,马上回国,动作要快!”
当晚12点,火车越过鸭绿江大桥,快速驶入中国铁道线。火车上除孙继先和警卫员,还有三位机关随行干部:吕诚华、戴泽民、郭一萍。列车驶进北京车站时,已是第三天的下午了。
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这天在办公室埋头批阅文件,刚听到门口急促的脚步声,一抬头,便看到了站在面前的孙继先。
萧华说:“老孙啊,这次让你紧急回国,是军委的命令,是毛主席的命令,可不是我萧华的主意啊!”
“那你快告诉我,让我回国干什么?是不是又要打仗了?”孙继先一边咽着饼干,一边急切地问道。
萧华说:“打仗打仗,你就想打仗。我告诉你,这次不让你打仗,给你一个新任务。”
“什么新任务?”
“筹建新中国第一个导弹试验靶场!”
“导弹试验靶场?”
“不懂了吧?”萧华说,“就是用来发射导弹、火箭的发射场。告诉你吧,我们国家自己要搞导弹、原子弹了!”
“什么?我们要搞导弹、原子弹了,真的?!”孙继先一下瞪大了眼睛,甚至有点不相信地看着萧华。他知道,美国陆、海、空三军,早就装备了多种用途的导弹;而在朝鲜战场与美国的交锋中,让他的部队吃尽苦头的,也正是美国那些五花八门的炸弹!而且,自新中国诞生之日起,美国就没有一天放弃过对中国的核威胁。所以有着切肤之痛的他,当然非常渴望中国能有自己的导弹!
萧华说:“老孙啊,你知道,美国总是吹嘘靠它的原子弹打败了小日本,朝鲜战争期间动不动也用原子弹来吓唬咱们。美国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用核武器来称霸世界!因此,咱们只有尽快搞出自己的导弹、原子弹,才能打破美国的核垄断,粉碎它的核讹诈!”
孙继先很激动:“他娘的,这下可好了!要是打起仗来,我们就再也不怕美国佬那些鸟弹了!”
萧华说:“军委决定抽调二十兵团来筹建靶场。本来,这个任务是准备交给炮兵干的,后来陈锡联司令员说炮兵干不了,军委最后才决定,由你来牵这个头。”
孙继先感到这任务很意外,也很沉重,于是有些犹豫,说:“萧副主任,你知道,我一直是个带兵打仗的大老粗,现在突然让我来搞导弹,这恐怕有点吃不消啊!”
萧华摆摆手,说:“军委领导考虑来考虑去,觉得你能干,才让你马上从朝鲜撤回来。你先别担心,张爱萍将军和聂荣臻元帅明天还要找你呢,你有什么想法和困难,到时可以和他们谈谈。”
孙继先从萧华办公室出来,心里一直打着小鼓。靶场,导弹?导弹,靶场?这些玩意儿连见都没见过,怎么搞呀?
翌日一早,孙继先来到张爱萍将军的办公室。张爱萍一见孙继先,非常高兴,说:“继先,你回来得太及时了!知道吗,这个世界现在已经进入原子时代了,美国、苏联、英国、法国都建立了自己的导弹工业,我们如果不尽快搞起来,以后就会被动挨打。所以中央决定,一定要搞出我们自己的导弹、原子弹!这事中央的决心很大,很不容易啊!”之后,张爱萍又陪孙继先来到聂荣臻家。聂荣臻让秘书为二位沏上一壶上等好茶,然后把中央的部署和为什么要搞导弹的构想给孙继先讲了一通。
孙继先听后非常激动,却有些顾虑,说:“聂帅,这么重的任务,我感到压力很大啊!”
聂荣臻说:“是啊,搞导弹,是尖端科技,可不像当年强渡大渡河,这座山高得很呢!不下一番苦功夫,是攀登不上去的。但现在国际形势严峻,逼着我们必须要自己干!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完成的!”
第二天,孙继先再次来到萧华办公室,把自己的担心与顾虑一五一十全盘抖搂出来。萧华看着孙继先,半晌没说话。片刻,才说道:“实话告诉你吧,让你一下承担这么重的担子,你心里没数,我心里也没底。但我们可以边干边学嘛。我们过去打仗,不也是边打边学吗?再说了,现在的有利条件也不少,钱学森是大科学家,搞导弹很有经验;聂荣臻和陈赓大将刚去了一趟苏联,和苏联签订了一份新技术协定,‘老大哥很痛快,答应帮助我们搞导弹、原子弹。而且根据我们靶场建设的需要,苏联还将派来四十八名有关‘地—地‘空—空‘地—空‘空—地‘地—舰‘舰—岸等各种型号的导弹专家,我们也将选出四十八名专家与之搭配。现在,那边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了,我们的部分专家也已经报到,办公地点就在炮兵大院的东楼。你是一个从战火中冲杀过来的军人,我想……”
孙继先突然站起来:“萧副主任,请不用再说了,什么时候报到?”
“明天如何?”萧华也站了起来。
孙继先说:“行。”
萧华说:“去吧,大伙都在等着你这个新上任的司令官呢。有什么具体问题,和专家一道商量着办。另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赶紧物色一个让你满意也让我们满意的副司令员。这个人物很重要啊,综合素质要好,文化程度要高,主要负责靶场的技术工作。也就是说,还要再找一个专门负责发射导弹的发射将军!”
萧华把孙继先送到门口,又叮嘱道:“这项工作要绝对保密,无关人员一律拒绝介入。有什么困难,中央军委会大力支持你们。需要调什么人,你尽管从二十兵团挑!”
孙继先说:“二十兵团不还在朝鲜吗?”
萧华说:“他们很快就要回国了。”
孙继先胸脯一挺,说:“放心吧,我一定完成好这次任务!”
次日上午8点,孙继先准时坐进了北京炮兵大院的办公室。
为了找到一个最佳人选,他的案头放着几大本将官花名册,一有时间,他就查看几页。可两个月转瞬即逝,副司令员的人选还没落实。
其实,孙继先心里也明白,共产党这支队伍,自成立那天起就忙着打仗、打仗,一直打到现在。现在,朝鲜战争刚刚打完其实还没打完,台湾还没拿下正在准备拿下,突然又要搞导弹,要找秀才,上哪儿找去呀?事实上,在军队众多高级军事将领中,武夫居多,有文化的极少,秀才则更是凤毛麟角。虽说文官中也有那么几个秀才,如萧克、萧华、张爱萍等,但都是自学成才,并未正儿八经念过大学。再说了,一个发射场的副司令员,大兵团职务,一个少将足矣,总不能让一个上将人才,降职去当这个副司令员吧。
一天晚上,孙继先正翻看一本花名册,眼睛突然一亮,目光停留在了“李福泽”三个字上。他拿起一支铅笔,高兴地在桌上敲了一下,然后在“李福泽”三个字的下方重重地画了一道杠,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嗨!真是背着娃娃找娃娃!老伙计,这下你可跑不了咯!随后叫来秘书,立即呈报萧华。
第二天下午,萧华把孙继先叫到办公室,见面就问:“老孙啊,全军这么多将军,你为什么偏偏选择了李福泽?”
孙继先说:“我认为他最合适。”
萧华说:“理由呢?”
孙继先说:“第一,李福泽有文化,30年代的大学生;第二,李福泽有能力,不仅脑瓜子好使,而且敢说敢干,工作起来有股拼命三郎的劲头;第三,李福泽思想正派,为人正直,既敢于坚持真理,又敢于承担责任。”
萧华笑了:“英雄所见略同,所见略同啊!”
孙继先非常高兴:“是不是立即把他调来?”
萧华笑道:“怎么,等不及了?”
孙继先说:“当然是越快越好咯。我知道,这家伙可是个有脾气的人,万一他不肯来呢?要不这样,您先打个电话,给这个家伙来个火力侦察!”
“好。”萧华伸手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给我接广州!”
三
李福泽将军前往炮兵大院时,孙继先司令员已在办公室等候多时了。孙继先近年来一直很忙。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由他负责组建西北酒泉导弹试验靶场(即酒泉导弹发射基地,内部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训练基地,对外代号是○○二九部队)。从1958年3月起,靶场筹建工作全面展开。万事开头难,刚起步的新中国,各个部门,从上到下,办事同样难,而且不是一般的难。孙继先要人没人,要物没物,要钱没钱,身边连个副手都没有,用他的话说,“是个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而靶场筹建初期,下面各部门都急着向他伸手要钱。如,靶场基本建设要钱,修筑专线铁路要钱,新建机场要钱,购买器材要钱,招收技术人才要钱,安装设备也要钱!而且这些钱还不是一笔小钱,少则数千万,多则上亿元!
孙继先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是为基地选配人才。
选配人才,看起来简单,其实不易。按照当时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各级行政干部和技术干部的来源,一是以二十兵团机关和直属分队为基础抽调骨干;二是从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和各大军区挑选人才;三是从全国、全军高等院校选拔高才生;四是从全国各地选派优秀技术工人。问题是,当时中国正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各类干部尤其是专业干部非常缺乏;加之发射场所需干部,总政要求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政治条件好,家庭成分、个人历史、社会关系必须清白;二是身体条件要好;三是必须要有较高的文化。而且除了军事人才,苏联专家还提出,基地必须要有一些懂光学的专家;如果实在要不到,找一些会照相的人也行。后来孙继先找不到懂光学的专家,只有从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和上海、东北等地选调了一批专门会照相的人,然后加以培训。
为了要人,孙继先几乎踏破了总政干部部的门槛,今天要一个政委,明天要一个副司令员,后天要一个部长,大后天再要一个技术专家。从1958年起,孙继先一直在要人、要人、要人!这些人要来后,什么兵种的都有,什么成分的都有,说什么话的都有,穿什么服装的都有。譬如空军、陆军、海军、工程兵、装甲兵、雷达兵,还有通信兵、卫生兵、文艺兵,等等等等。这些人说土不土,说洋不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新兵老兵。他们每天从院里进进出出,出出进进,附近老百姓见了,很是奇怪,碰上下岗的哨兵,总要问上一句,解放军同志,请问你们这是什么军呀?哨兵脱口答道,什么军?杂牌军!有一次孙继先路过门口,正好听到这话,气得哭笑不得。他对随行人员说,真没想到,我一个堂堂兵团司令,现在居然成了杂牌军司令!但成了“杂牌军司令”的孙继先,还得继续要人,而且要一个等一个,要一批等一批。人要来后,接着再要,再等。前不久,他等来了政委栗在山,接着等来了副司令员张贻祥,后来又等来了参谋长徐明。今天,他要等的则是另一个重量级人物——专门负责发射试验的基地第一副司令员——李福泽!
孙继先和李福泽将军同为山东老乡,且是老战友、老伙计了。今天,分别多时的老伙计即将相会,而且从今往后天天要在一个锅里盛饭,一个炕上睡觉。所以孙继先一想起来,便有几分激动。
“司令员,有人求见。”孙继先正想着,秘书轻轻走进来,低声报告。
“是李福泽吗?”孙继先问。
“不是,是海军司令部的。”秘书说。
“不行,今天谁也不见。”孙继先用铅笔头重重地敲了敲桌子,“告诉他们,明天再来!”
话音刚落,李福泽将军便匆匆走了进来,一见孙继先,突然愣住了:“老伙计,你、你不是在朝鲜打老美吗?怎么突然从这儿冒出来了?”
孙继先握住将军的手,久久不肯松开:“老伙计,说来话长啊!”
将军把帽子一摘,往办公桌上一扔,端过茶杯咕咚咕咚喝下两大口,说:“萧副主任还跟我卖关子,让我到炮兵司令部报到,早知道是你老孙在这儿,我就……”
“就不想来了,是吗?”孙继先倒上一杯水,递到将军的手上,“老伙计,你可真难请呀,让我等了好几个月。萧华的命令你都敢违抗,广州就那么好吗?”
将军笑道:“老伙计,习惯成自然。再说了,人各有志啊!”
这时,刚任命为酒泉发射基地政委的栗在山也来了。栗在山是河南南阳人,也是四野的,原为志愿军空军军政委,曾任中原局刘少奇的秘书、新四军李先念五师参谋处处长。栗在山与将军虽是第一次见面,但将军的故事他早就听说了。孙继先做完介绍,两人的手便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孙继先说:“中国第一个综合导弹试验靶场选在了大西北的戈壁滩上,这是前不久才选定的,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已经正式批准了。目前,靶场的第一期工程施工已经铺开,张贻祥副司令员协同工程兵靶场特种工程指挥部正在前方负责工程建设。”接下来,孙继先把发射场的性质、任务和组建的基本情况向将军做了详细介绍。
听完孙继先的介绍,将军没有说话,只默默地抽着烟。不用说,他已深深感到了这个任务的分量。但作为一个老兵,他有打硬仗的习惯。他知道,目前最重要的,是尽快到前线去。于是他说:“如果北京方面没多少事,我想尽快去大西北看看。”
孙继先说:“对,时间紧,你先去看看,熟悉熟悉情况。至于具体工作,到了那里我们再商量。不过,你得有点思想准备,发射场也是战场,而且是我们从未经历过的战场,那儿的生存环境、工作条件,可能你连做梦都没想到。”
将军说:“那我明天就动身。”
孙继先说:“瞧你,打游击战打惯了吧?我看这样吧,你先把老婆孩子安顿一下,有些事情明天我们再碰碰头,后天一早动身,如何?”
“行!”将军一下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