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云+郑健
傅作义派人探虚实
1949年1月初的一天。
傅作义在北平居仁堂院子里踱来踱去,脸上布满了倦意。解放军北平合围之势行将完成,他昨夜又彻夜难寐了。
门轻轻地被推开,随着一声“报告”,联络处长李腾九进来了。
李腾九与傅作义系保定军校先后期同学。李毕业后,追随傅左右,也是深得傅赏识的幕僚之一。二人虽说地位悬殊,却也无话不谈。李腾九今日欲言又止,自有用意。
“总座,今后方针大计,你有什么考虑?”李腾九问。
傅作义顺手摘过一根枯枝,握在手上,反问道:“你说应该如何考虑?”
“那我就说了,事到如今,只有和、战二字,而眼下的时局,我们不能战,只有谈和。”
“不能战,只能和?谈和,如何谈?”傅作义走进屋里,李腾九也跟着进了屋。
“可通过适当人物沟通关系。”李腾九稍作停顿,瞅了一眼傅作义的表情,“我要向总座报告的,就是此事。”
傅作义把手中的枯枝放到桌上,双目注视着李腾九。
“我的堂弟李炳泉,衔命来谈和平问题。他想通过我,与总座秘密会见。他跟我谈了不少。”
“哦——”傅作义沉吟了一下,“他是干什么的,奉了谁之命?”
“堂弟是平明日报采访部主任,奉了中共北平地下党之命。”
“你们谈了些什么?”
“谈得最多的是形势。他说总座是名扬天下善于守城的名将。但你今天守北平,和当年守涿州、太原、绥西迥然不同,断然守不住。战无希望,以和为佳。”
傅作义在屋里来回走了几步,对李腾九的建议未置可否:“这样,你可以和他继续联系,一要注意保密,二要注意他的安全,必要时可让他住到你处。”
李腾九告退后,按傅作义的吩咐,安顿了李炳泉。
几天后,傅作义通知李腾九,把李炳泉找到办公室。
20岁出头的李炳泉初生牛犊,毫不怯场,一见面,就向这位赫赫有名的国民党上将侃侃而谈:“……我受北平地下党的派遣,前来面见傅将军。希望傅将军当机立断,举行和平起义……”
“具体如何实施?”傅作义有意显得谦恭。
“派人出城与解放军面谈。”李炳泉说得很干脆,“如果总司令信得过,我可以作为代表之一,另外由你再指定一二名代表一起去。”
傅作义不假思索地说:“好,派崔载之与你一起出城,与解放军商谈行吗?载之和你都在平明日报社工作,想来你们很熟悉了。”
“可以。”
傅作义当即找来王克俊,让他安排崔载之、李炳泉出城事宜,并嘱咐让他们带上一部电台,配上可靠的通信人员。
李腾九、李炳泉正要起身告辞,傅作义又吩咐李腾九:“你称病带上一部电台,住进医院去,不管其他事,专门与载之他们联络。
李炳泉一下从地下党的代表,变成了傅作义的代表。
“到西柏坡去,找中共中央,找毛泽东主席。”崔载之、李炳泉见面后,商定了此行的目的地。
崔、李及报务员、译电员坐着吉普车,从广安门傅作义部孙英年师的防地出城,径直向东驶去。一路上,他们商量着谈什么、怎么谈,兴致甚高。
车到河北涿县的一个村口,遇到了解放军的一个哨卡。哨兵看车上的人穿着老百姓的服装,很有礼貌地示意停车。
李炳泉说明身份和来意后,哨兵把他们带到一间四合院里。一位解放军干部迎了出来,自我介绍:“我是十一纵司令员贺晋年。”
贺晋年一边安排来人坐下烤火、喝茶,一边很快给平津前线司令部打电话。
“我们首长有指示,欢迎你们代表傅作义将军出城谈判,由我们派人护送二位到平津前线司令部去。”贺晋年放下电话说。
“我们能直接找中共中央的领导谈吗?”崔载之问。
“中共中央住地离这里太远,路上难免出危险。更主要的是,平津前线司令部完全可以代表中共中央,而且许多问题的解决,还要靠前线司令部。”
崔载之、李炳泉点头认同。
“这样吧,今天时候不早了,你们在这里住一夜,明天一早再走。”
在一个班的解放军的护送下,第二天下午,崔载之他们的吉普车来到了蓟县八里庄附近,一队解放军迎了上来。
打头一位身材高大的干部说:“我叫王朝纲,是平津前线司令部的队列科长,奉命前来迎接你们的。”说着,把崔、李二人接进了一所宽敞的院子里。
一位面相和善、文静的干部早已等候在门口,把崔载之、李炳泉迎进屋里。屋子里炉火烧得很旺,炉上的茶壶“咕咕”直响,从一路寒风中走来的两人,顿时感到温暖如春。
“我叫苏静,是东北野战军的作战处长。奉首长的命令来接待二位,并与二位会谈。”那位干部自我介绍。
崔载之、李炳泉也做了自我介绍,李炳泉还特别说了他是中共地下党员。
“我们是代表傅先生来谈判的,傅先生决心已定,走和平的道路。现在城里形势很复杂,中统、军统活动很厉害,和谈的事务必请你们注意保密。”崔载之说。
“这个我们会十分注意,请放心,”苏静说,“傅将军的主要打算是什么呢?”
“傅先生准备通电全国,宣布实现和平解决。他建议成立华北联合政府,他参加政府工作,其军队由华北联合政府指挥。”
苏静立即将情况向平津前线司令部做了汇报。
第二天上午,一辆吉普车驶进八里庄,刘亚楼从车上走了下来。
苏静做了介绍后,双方坐下会谈。
刘亚楼分析了全国的形势,强调了共产党、解放军的作战目的就是解放全中国。
“平津战局的前景如何?解放军准备采取什么方式解决?”崔载之关切地问。
“平津地区一定要解放,而且用不了多长时间了。我们在做好攻城准备的同时,力争和平解放。这是因为和平解决,对平津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对文物古迹,对工厂学校有好处。当然,对傅将军及其部属也大有好处。”刘亚楼说。
“贵方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崔载之又问。
“最基本的就是以对方放下武器、解除武装为前提条件。不允许保存其反动武装,更不允许成立什么华北联合政府。”
崔载之、李炳泉听着,感到刘亚楼谈的,与傅作义的想法相去甚远,一时语塞。
刘亚楼又说:“如果这些能做到了,傅将军及其部属的生命财产完全可以得到保证。”
中午,刘亚楼回前线司令部后,崔载之、李炳泉即通过电台,把情况向傅作义作了汇报。晚上收到了傅的回电:双方距离很大,城内蒋系兵力大于我能控制兵力的十倍,想法难以实施……
谈判出现了僵局。
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得到了会谈情况的报告后,立即与刘仁商量。他认为,会谈要成功,必须促使战局发展到傅作义觉得无路可走;同时,也要积极工作,促使傅作义真正认清时局,丢掉幻想。
聂荣臻还询问了李炳泉的有关情况。
刘仁证实,李炳泉的确是地下党员。
两天后,崔载之、李炳泉收到了傅作义致毛泽东主席的电报:为使人民迅速得救,拟通电全国,停止战斗,促成全面和平。请求贵方稍向后撤,避免战斗,恢复交通秩序,今后我不再保留军队,军队如何处理,由毛主席决定。但当前千万不能搞阵前缴械。
崔载之把这个电报交给苏静,苏静即让王朝纲送到平津前线司令部。司令部又将电报转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
崔载之从城里频繁的来电中得知,形势剧变。傅作义会不会贸然发通电呢?要发通电,等于拒绝了解放军方面所提的条件,和谈必定破裂。
崔载之急了,立即发回电报:要考虑解放军方面的条件,放下武器,勿发通电,否则谈判不可能成功。
一份署名李腾九的电报发来了,要崔载之立即回城汇报,留下李炳泉和电台。
聂荣臻反复分析了第一次会谈的情况,认为傅作义派出的两个代表,不是军政要员,也没带来任何会谈方案,因此,这完全是傅作义的试探性的动作;然而,这毕竟是傅作义在和谈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尽管这一步迈得不是那么扎实、有力。
……
聂荣臻、傅作义相见
2月8日下午,细心的过往人们发现,北京饭店前后多了几个衣着整洁、精神抖擞的解放军哨兵。
不一会儿,几辆吉普车鱼贯开到饭店门口,林彪、聂荣臻、叶剑英下车进了饭店,他们准备在这里宴请傅作义,和他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
傅作义起义后情绪会出现什么变化,该怎样对他工作,毛泽东早已有估计。毛泽东深谙辩证法,深知和平起义对于傅作义来说是人生根本的变革,不可能说变就变,没有反复。因此,2月3日,毛泽东致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彭真的电报中,特别叮嘱:“……入城后,请林彪和傅、邓见面扯开谈一次。”
收到毛泽东的电报后,聂荣臻陷入了沉思:傅作义将军和平起义的义举,体现了很大的魄力,下了很大的决心。但是,立场、感情的根本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经过长期的痛苦的过程。为了准备这次相见,聂荣臻全面了解了傅作义的生平。
“九一八”事变后,傅作义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痛恨至极,率部坚决抗日。1933年长城抗战,傅作义率部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1936年绥远抗战中,傅作义亲临一线指挥,勇谋过人,使入侵绥远的日军遭到沉重打击,并将日军苦心培植的德王、李守信、王英等反动势力全部摧毁。为此,毛泽东曾专门派南汉宸携带一封亲笔信,前去慰问。“七七事变”后,傅作义以民族利益为重,坚决抗战,坚持与中国共产党搞统一战线,在忻口保卫战、太原会战、绥西抗日三战役中,战功卓著……十三年间,傅作义率部转战一万八千余里,进行大小战役、战斗二百九十多次,基本保持了不败的战绩。
“傅作义将军是一位爱国名将,为了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聂荣臻心里默念。
此时,门外响起了汽车的响声。聂荣臻等人走出会客厅,迎候傅作义。
傅作义走过来了。
聂荣臻迎了上去。
“傅将军,你好!”聂荣臻热情地问候道。
“聂将军,你好!”傅作义也十分热情。
他们都看着对方,会心地笑了,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这是他们平生第一次见面,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见。一位是华北军区司令员、平津前线总前委成员之一,另一位是“张垣绥靖公署”主任、华北“剿总”总司令,二人是解放战争开始以来最直接、最主要的对手。如今,民族的利益,正义的力量,使他们走到一起,握手言和了。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也是每一个有良知的炎黄子孙所企盼的历史现象。这种现象越普遍,中华民族就越能兴旺发达、昂首挺胸伫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林彪、叶剑英也依次和傅作义热情握手,互致问候。
“傅将军,”林彪首先发言,“北平和平解放,这座闻名世界的文化古都未遭破坏,完整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你的功劳是很大的。而且,北平和平解放,树立了一种‘北平方式,这对全国其他尚未解放的地方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样板作用。共产党对所有于革命有贡献的人是决不会亏待的。”
傅作义深有感触地说:“多年来,我主观上也想为人民做好事,客观上却替地主、资本家当了保镖。参加国民党挑起的内战是错误的,辽沈战役后,我就深深感到不能再打下去了。今后应以共产党为领导,才有中国的前途,才有中华民族的前途。”
林彪把话题转到了公开信上:“一月十六日的信,是符合傅将军过去的情况的,是对傅将军过去的情况做了一个结论。我们不会因为过去之罪抹煞傅将军今日之功,当然,也不应以今日之功,含糊过去之罪。把问题讲清楚了,在新的基础上开始新的合作。”
傅作义默默地听着。
傅作义说:“过去,我也把民主作为自己的政治追求。但对共产党关于民主的主张缺乏了解,甚至有误解,这就妨碍了自己与共产党走到一起。”
聂荣臻接过话茬儿说:“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对这个阶级实行民主,就不可能对另一个阶级实行民主。”
傅作义的目光,转向聂荣臻。
聂荣臻接着说:“中国共产党所讲的民主,是对百分之九十的人实行的民主,对百分之十的反动分子则实行专政。因此,共产党的民主是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傅作义微笑着说:“聂将军的话言简意赅,把问题讲得很清楚了。共产党考虑问题,做出决定,首先考虑的是人民的大多数。我决心今后好好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叫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我们欢迎,我们欢迎!”聂荣臻说。
“对于部队的改编和政权的接收,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的领导认为怎么搞好,就怎么搞,不必多有顾虑。”傅作义说。
叶剑英说:“傅将军胸襟宽广,态度很好,我们很钦佩!”
林彪说:“作为军人,不能不考虑战争的胜负。傅将军是一位极富指挥才干的将军,这是历史已经做了证明的。但是,辽沈、平津战役国民党军队的失败,主要不在个人才能上。国民党违反人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失败是必然的;反之,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得到人民支持,胜利也是必然的。”
“一时胜利在于力,千秋成败在于理!”傅作义一字一顿地说。
聂荣臻、叶剑英异口同声:“傅将军言之有理!”
邓宝珊站起身,声音洪亮:“今天大家聚在一起,一下子把问题都谈清楚了,我受益匪浅。我的心愿和共产党、解放军完全一样,只是我不是共产党员。”
邓宝珊直率、坦诚的话,引得举座一片笑声。
“这样吧,今天先谈到这里,以后还有机会深谈。”聂荣臻说着站起了身,礼貌地打了一个手势,邀请大家进餐厅。
席间,几位将军频频举杯。
不嗜烟酒的聂荣臻和不嗜烟酒的傅作义,两人都一同举起了酒杯,用力一碰,一饮而尽。
举桌一片笑声。
聂荣臻为傅作义送行
刚解放,聂荣臻先后担任北平市长兼市军管会主任,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代理总参谋长,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6年以后,先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科技工作,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几十年间,他为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操尽心血。尤其是他直接领导科学研究事业,主持“两弹”攻关,为新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
傅作义历任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部长,绥远军政委员会主席,绥远省军区司令员,水利电力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他在担任水利部长的二十三年间,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海河、黑龙江、新疆的水利工作工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竭尽心力为新中国的水利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成绩。1955年,毛泽东亲自授予他一级解放勋章。
1974年初,周恩来手术后不久,获悉傅作义患了癌症,即前去安慰,鼓励他战胜病魔,争取康复。4月15日,周恩来拖着沉重的病躯,冒着风沙,赶到北京医院看望傅作义。病榻前,周恩来紧紧握着傅作义的手,俯下身子在他耳边深情地说:“宜生先生,毛主席叫我看你来了,毛主席说你对和平解放北平立了大功。”
傅作义的双眼闪现出激动的泪光。
4月19日,傅作义逝世,终年79岁。一直关心着傅作义的聂荣臻,心里十分悲痛。4月22日下午,聂荣臻与叶剑英、董其武来到医院,向遗体告别。
聂荣臻默默伫立着:“傅作义将军,你安息吧!你对中国人民的贡献将永垂青史!”
4月23日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送了花圈,周恩来主持追悼会,聂荣臻参加了追悼会。
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所致的悼词中特别讲道:“傅作义先生1949年1月率部起义,对北平和绥远的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