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题材电视剧内容特点及传播效果研究
——以《雪域雄鹰》为例

2016-02-28 21:02:28李承霖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江苏南京210003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传播效果

李承霖(南京政治学院 军事新闻传播系,江苏 南京 210003)



军旅题材电视剧内容特点及传播效果研究
——以《雪域雄鹰》为例

李承霖
(南京政治学院 军事新闻传播系,江苏 南京 210003)

摘 要:军旅题材电视剧《雪域雄鹰》在传播内容和表达方式的创新上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上映后引发了军地热议和广泛好评。该剧通过响亮的口号塑造了品牌效应,通过精良的制作保证了可观赏性,通过创新的表达聚合了年轻受众,为同类型电视剧的制作和传播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雪域雄鹰》;军旅题材电视剧;内容特点;传播效果

2015年11月4日至26日,由军地多方联合出品和摄制的33集电视剧《雪域雄鹰》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播出。该剧讲述了一群个性鲜明、家境迥异的“90后”怀揣不同的梦想和目的,从五湖四海出发,来到西藏高原,来到生命的极限之地,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成长和收获的故事。《雪域雄鹰》上映后,引发了军地热议和广泛好评,收视率、网络点击率屡创新高。该剧的成功播出体现了传播内容、表达方式的创新实践,彰显了军事文艺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为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制作和传播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响亮的口号塑造品牌效应

优秀的军旅影视剧,总有一些蕴意深刻的话语敲打着人们的心坎,直击着作品主题。[1]例如,电视剧《突出重围》中的那句“每一个兴盛民族的背后,都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这就是你们的使命”,《士兵突击》中感动了无数人的“不抛弃、不放弃”,《亮剑》中“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等。电视剧《雪域雄鹰》则响亮地喊出了“为国而战”的口号,这是全剧的核心主题,也为全剧打上了鲜明的爱国主义标签。

《雪域雄鹰》描写了一场发生在雪域高原上的战争:一群由境外退役特种兵组成的雇佣兵,以偷盗藏羚羊为掩护,欲窃取我国的核心军事机密。荣宁、乔二、鲍大志、方几何、高海拔等“90后”战士奉命组成“杀破狼”小组,在雪鹰大队大队长袁野的带领下,与敌人斗智斗勇。经过血与火的战斗考验,“杀破狼”小组最终战胜了敌人,捍卫了国家安全。“为国而战,战无不胜”正是“杀破狼”小组喊出的铮铮誓言,是他们内心深处对军人使命的理解,也成为激励雪鹰战士浴血成长的精神灯塔。

剧中每一段生活的叙述、每一场战斗的描写、每一个情节的展开,都紧扣着“为国而战”这一主题,集中塑造了军事色彩浓郁、爱国气息深厚的品牌。

二、精良的制作保证其可观赏性

电视剧《雪域雄鹰》根据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大型原创话剧《生命高度》改编,从酝酿创意初稿到剧本打磨定型经历了长达六年的时间。在制作、拍摄过程中,充分整合了成都军区政治部、西藏军区和中央电视台、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等多家军地单位的资源,从而在主题立意、场景设置、演员形象等方面保证了该剧的品质和观赏性。

《雪域雄鹰》的主体是高原军人,尤其是高原特种兵这个特殊群体。在立意上没有对这个群体的形象进行概念化的拔高和简单的复制,而是真实地展现他们的痛苦和幸福,反映他们的渴望和追求。在主题上没有单纯聚焦高原军人的艰苦与奉献,而是着力刻画出他们在雪域高原环境中,在军队这个大熔炉中,完成人生的历练和锻造。

作为第一部全方位揭示高原山地特战部队战斗生活的影视作品,该剧很多场景正是现实环境的高度还原和真实写照,给观众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剧中被称为全C战区条件最苦、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最恶劣的C11哨所,在现实中对应的就是有“西南第一哨”之称的查果拉哨所。剧组创纪录地在青藏高原拍摄长达5个月之久,尤其在卡惹拉冰川实地取景拍摄,海拔超越5000米,创国产电视剧之最。

为了更加真实地展现高原特种兵的形象气质,剧中主要演员除了完成正常的拍摄任务外,每天还要坚持高强度的健身训练。戏里戏外,年轻演员身上展现出的阳刚之气和专业军姿,离不开艰苦的高强度训练。清晨,演员们背负战斗背囊完成负重训练,结合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在沼泽泥潭或在寒冷冰河中赤膊上阵,连续完成俯卧撑、举圆木、举弹药箱和抗摔打等多个超强度训练课目,锤炼恶劣环境下的战斗能力。到了下午,演员们还要进行射击训练、立姿据枪训练、侦察训练等一系列高难度的课目。在拍摄现场,所有演员的训练、生活都与真正的高原军人毫无二致,从而保证了剧中人物塑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三、创新的表达聚合年轻受众

一段时间以来,主旋律被等同于“高大全”,很多年轻观众先入为主地认为主旋律题材并不好看。部分军旅题材电视剧之所以不受年轻人欢迎,主要是因为剧中的很多元素跟不上时代节奏。[2]其实,军旅题材电视剧作为主旋律价值的一种重要表达渠道,在故事情节、拍摄手法以及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适当地拓展表现形式,体现时尚青春,同样能够吸引年轻受众。

号称“空中猎鹰、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的特种兵,因身上浓厚的“尚武之气”和“神秘色彩”一直是银幕的宠儿。从《冲出亚马逊》到《我是特种兵》再到《战狼》,反映特种部队训练生活的影视剧凭借高科技武器装备与紧张刺激的战斗场面吸引了不少眼球,也激发了广大青年从军报国的热情。《雪域雄鹰》正是关注了时代特征,找到了主流价值观与大众审美需求的契合点,第一次聚焦极地军旅,凝视雪域高原,对神秘的特种兵的训练、生活和战斗进行真实细腻的刻画,为年轻人成功地打造了军旅偶像。

剧中的角色有个性也有血性,他们怀揣梦想、朝气蓬勃、坚韧不拔、斗志昂扬,他们有担当、有责任、有情感。他们不是一开始就扎根高原、无私奉献的“高大全”,而是有着各种各样不足、历经挫折、不断成长的鲜活个体。他们代表了这个时代的青年群体。例如,荣宁从一心追寻身世之谜的叛逆男孩,成长为智勇双全的“杀破狼”突击组组长;乔二从一个无药可救的纨绔子弟,蜕变为一名为国捐躯的英雄;左佐本是个爱情至上的任性姑娘,也懂得了军人的大爱,开始用生命和灵魂来抒写舞蹈。他们经受了生命极限之地最严酷无情的捶打与磨砺,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站起来,在极地高原完成了一次自我价值的实现之旅,站到了自己人生的最高峰。同时,剧中灵动精怪的时尚语言表达,以及把生活中经典的片段与充满智趣的画外音加在一起,也为影片大大加分,受到了“90后”“00后”青少年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林凌.反思新世纪军旅电视剧[J].国际新闻界,2008(05):64.

[2] 丁亚平.论当代中国军旅电视剧的发展与问题[J].中国电视,2015(01):32.

作者简介:李承霖,男,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2014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2-0122-01

猜你喜欢
传播效果
传播学视角下应用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21:02: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传播的渠道与效果研究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中国记者(2016年9期)2016-12-05 02:36:10
明星微博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传播功能与效果研究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41期)2016-11-28 05:51:57
我国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及影响因素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4:04
浅析《夏洛特烦恼》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原因
戏剧之家(2016年16期)2016-09-28 11:28:25
从四个维度提升典型人物报道的传播效果
新闻世界(2016年7期)2016-08-23 08:14:47
学者型记者的价值及时代需求
新闻世界(2016年8期)2016-08-11 08: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