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向阳,张 豪,周昱晨
(浙江省机械工业情报研究所《机电工程》杂志社,杭州310009)
传播力作为衡量一本期刊发展程度的其中一项重要指标[1-5],是提高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软实力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由于各种新兴网络传播方式,包括网络出版,以及新媒体平台的蓬勃兴起,如微博、微信等等,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给传统的期刊界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由此也使得传统期刊界的竞争日趋激烈。
面对海量信息服务,如何增强我们传统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的传播能力[6-9],让我们的期刊在一日千里这么一个信息时代拥有更多的受众,是当前我国期刊界尤其是学术期刊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从自身《机电工程》杂志的有关期刊传播力建议角度出发,探讨期刊尤其是学术类期刊如何从几个方面来进行传播力建设[10-13]。
目前,虽然一些期刊在纸质期刊的基础上,通过采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学术平台开始了网络发行,作为纸质发行的补充,但其大部分纸质期刊的主要发行方式仍然是通过传统邮局发行和自办发行两种发行方式,信息传播途径单一,学术期刊受众面狭窄,不利于期刊传播力的建设。因此,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来扩大纸质期刊信息的受众面:
(1) 目前,图书贸易公司发行占期刊总发行的比重越来越大。期刊社可以主动与一些图书发行公司取得联系,尽可能地与图书发行公司合作,以此来扩大学术期刊发行的覆盖面。
(2) 期刊社可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主动向一些与国内外学科相关的研究机构和高校实验室邮寄期刊。研究机构和高校实验室往往是科技期刊的前言阵地、科技成果的产出地。此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影响力,进而提高期刊的传播力。
(3)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一般都有自己学校研究生的投稿期刊目录,在校的学生和教授一般都会优先向目录中的期刊投稿。所以杂志社应尽可能地争取进入各大高校的期刊目录,以此来提高期刊在该高校的影响力。
(4) 近年来随着移动媒介的兴起,给传统的期刊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期刊可以在微信平台上创建自身的微信公众号,通过鼓励投稿作者、读者和审稿老师等关注公众号,积累信息的接收人群。期刊可以通过这一新兴的网络平台定期向关注期刊的人群发送优秀文章及其文章的目录。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期刊的官方微博、QQ交流群,以及期刊手机App客户端等方式,以此来进一步拓展期刊的网络传播途径,进一步增大学术期刊的信息覆盖面。
传播力的建设除了受传播面的影响,传播时效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出版周期长是期刊行业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学术期刊更是如此。一般学术类期刊中,审稿周期一般至少需要 1个月以上。而稿件被录用后,也要几个月甚至 1年以后才能发表见刊。因此,普遍来说,一篇学术论文从投稿到出版存在至少半年以上的时滞,这极大地影响了科技成果传播的速度。过长的审稿时滞仍然会导致作者的科研成果丧失首创性、时效性、前沿性,影响作者职称、奖励的评定,同时也会使读者难以及时获得科研动态、研究进展及最新的技术应用状况,更难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甚至错过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对于出版单位而言,出版时滞过长也会使期刊失去对国内外优秀稿件的吸引力与核心竞争能力。
针对此问题,杂志社应该从审稿和编辑出版两个环节入手,来缩短出版周期。
审稿环节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编辑部的稿件处理效率与审稿老师的审稿时间。杂志社应做到当天收取的文章,基本都能保证当天安排老师审稿。在安排审稿老师的时候,应尽可能做到文章方向与审稿老师的研究方向基本相同,这样不仅能使审稿结果更加合理,而且由于专业对口大大加快了审稿速度。
缩短编辑出版环节,可以充分利用知网的优先出版平台,知网优先出版平台允许编辑部在期刊印刷之前,就可在优先数字出版平台自主编辑论文并即时发布。一些优秀稿件,学科热点文章,就可在此出版平台上优先发表,利用此平台,能把出版周期控制在 1个月内,大大提升了传播速度,进而提高了期刊的传播力。
传播精度也是传播力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传播的精度越高,传播的效果也就越好。现在国内很多期刊尤其是学术类期刊的栏目设置普遍缺乏特色,有些期刊栏目设置专业过于庞杂,内容缺乏主题;有些期刊栏目设置千篇一律,不同期刊之间的栏目几乎雷同;有些期刊的栏目甚至与刊名或者刊物宗旨、主题没有丝毫的关联。凡此种种,可以想象这样的期刊很难取得良好的传播精度。
传播精度的不高,直接导致了一些期刊正在丧失传统的受众,影响了期刊的传播效果。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期刊的宏观定位,并保持固定的栏目设置;其次是在稿件初审的过程中,对投稿文章进行严格把关。
只有定位十分明确的期刊,久而久之,才会积累出固定的阅读人群。
国内学术期刊行业重复办刊、同类期刊过多等问题十分严重,期刊如何在竞争如此巨大的环境下,让作者检索到自身期刊,是每一个杂志社必须面对的问题。
(1) 由于期刊的版面有限,不能通过文章数量来提高期刊传播力,所以只能通过改善文章质量和优化文章选择来提高期刊传播力。杂志社应多参加本学科领域的学术会议,会议上讨论的一般都是该领域的科研发展动态和研究前沿,学者们常会在会议上发表一些该领域的热点或具有创新性、影响力的重大成果的文章,争取能够让会议上的文章在自身期刊上出版。这样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期刊的传播力。
(2) 此外,编校质量对期刊传播力影响很大。现实生活中,读者往往是通过几个词语来检索自己需要的文章,而现有大部分的检索系统主要是通过匹配数据库文章中题目,摘要和关键词这 3部分,来索引出一些文章后呈现给作者。编辑过程中应规范期刊的题目,摘要和关键词,应尽可能做到基本涵盖文章的内容要点,又要避免相互重复。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被读者检索到的概率。
作者在投稿的过程中,杂志社应重视作者的投稿体检。
一次良好的投稿体验,不仅会大大提升作者再次投稿的概率,同时作者也会乐意地向朋友推荐其杂志。为了改善投稿作者的投稿体验,期刊应实时主动向作者呈现审稿进度,及时解决作者的问题与要求。期刊良好的服务质量,可以作者群中留下良好的口碑,以此来提高期刊的间接传播力。
同时,由于学术期刊的审稿老师与该期刊的联系往往十分密切,一次良好的审稿体验,也能带来良好的宣传效果。审稿老师大多都是高校的专家、教授,他们以及他们自身的科研团队因从事的课题或基金项目的原因,几乎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相关文章产出,所以审稿老师是名副其实的潜在投稿群体。此外,审稿老师还是杂志传播的中间媒介。期刊可以以审稿老师为节点,向周围群体宣传自身期刊。由于审稿老师处在高校的老师团队中,周围的同事和其所带的研究生每年都有大量的文章要发表,因此,其潜在的投稿数理相当庞大。
传播力作为期刊的一项基础能力,是期刊影响力提升、品牌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我国的众多期刊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尤其是学术类期刊行业更是没有给予这方面以足够的重视。因此,笔者认为众多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应该重视传播力的建设,使科研成果信息可以更好地呈现给读者,实现期刊有效传播信息的使命和提升自身的价值。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机电工程》杂志在上述有关期刊传播力建设的几个方面坚持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通过近几年下的情况来看,期刊的来稿数量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上升。有一些研究院所以及国有大企业主动来和我们联系发表专刊、增刊。更有一些国内高校的学术论坛主动找上我们,联系论坛论文的发表事宜……
上述情况反映,我们《机电工程》杂志的期刊传播力建设已初见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进行这方面的探讨。由此可见,本刊有关期刊传播力的建设经验,对其他类似期刊来说可能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杨瑞,袁泽轶,李晓光,等.海洋科技期刊作者群分析及核心竞争力探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5):720-723.
[2]陈翔.科技期刊构建核心竞争力中作者队伍的组建原则与措施[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4):498-501.
[3]张音,周金龙.试论我国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发展路径[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5):803-806.
[4]袁桂清.论科技期刊选题策划的意义与方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180-184.
[5]孙敬诚.浅谈医学科技期刊的内容质量控制[J].编辑之友,2012(3):80-81.
[6]陈金川.论数字出版背景下的内容创新[J].出版发行研究,2012(5):14-17.
[7]许志敏,黄贵.学术期刊国际传播内涵、效果及影响因素[J].出版发行研究,2013(9):89-92.
[8]赵茜.基于读者价值的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识别[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3):410-413.
[9]万东升,陈于后.学术期刊传播力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01-106.
[10] 欧阳菁.科普元素在增强学术期刊传播效果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200-203.
[11] 张耀铭.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与需要解决的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28-35.
[12] 赫建忠,杨洪泉.提升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有效途径的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4):656-658.
[13] 刘远颖,刘培一.论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中国科技期刊期究,2007(2):19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