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学术期刊出版的影响及期刊发展方向探析

2016-02-28 11:11陈红云
学报编辑论丛 2016年0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期刊数字化

陈红云

(结合医学学报编辑部,上海200433)

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 Goldmark)率先提出新媒体(New media)概念。近年来,随着以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等现代科技为基础的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面临一场巨大革命[1],学术期刊作为传统媒体的一部分,其出版方式、出版介质等也受到新媒体的巨大冲击[2]。新媒体是把双刃剑,能否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学术期刊在新媒体环境下向着积极、长远、有利的方向发展,是每位学术期刊编辑者所探索思考的重中之重。

学术期刊传统出版模式以纸媒版为载体,传播方式单一,对于用户阅读环境需求高,且其从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到正式出版,历时久,具有出版滞后性。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更注重学术思想、专业知识、学术会议等的时效性,及获取信息的便捷性、高效性。在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化期刊[3]应运而生,显示了其强大的优势。人们对于数字化期刊的需求逐步增加,以移动手机等终端成为数字化期刊出版的媒介为例,据统计从2011年7月开始10亿APP从Apple公司APP商店下载到iPad、iPhone和iPod Touch等客户端[4]。

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所涌现的学术研究成果,需要在学术期刊这一平台上发布[5],学术期刊出版仍有其存在的价值。从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据来看,科技期刊办刊总数增加。但与之相悖的是,期刊印数逐年下降,数字出版等明显增加[6],数字化,似乎已成为期刊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场变革和融合中,不乏成功的案例,通过自身的实践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如《瑞丽》杂志通过招纳贤才、技术引进等多种方式提高杂志在新媒体方面的尝试,通过建立垂直型媒体群(微博、微信平台、APP等)取得了成功的经验[7];《上海日报》的转型,开展新媒体业务,尝试新闻服务多元化[8];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利于期刊集群优势,逐步实现了期刊出版全程的信息化管理、期刊资源整合、数字化平台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9]。但是,大部分学术期刊数字化步伐较慢,其程度有待加强。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出版是学术期刊出版的主要任务。但学术期刊面对的读者是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相对“小众”,学术期刊更应利用新媒体自身优势,实现新媒体与学术期刊这种传统媒体间融合,优化传播结构,强化传播效果[10]。

1 新媒体对学术期刊受众群体阅读方式的改变

不可否认的是,新媒体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方式。零散阅读、快捷阅读更适合如今快节奏的工作和学习,时间分配上向娱乐方面倾斜[11]。有学者认为[12]由于大众的时间分配有限,在新媒体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必然意味着对传统媒体的时间减少。也提示学术期刊要发展,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还应该考虑到,学术期刊的读者以研究者或学者为主,专业学术期刊针对的更是相关专业的“小众”,专业的阅读在新媒体上的阅读情况是否会发生质变?学术期刊的受众群体会不会因为学术期刊的新媒体运营而进一步扩大呢。分析研究者阅读应该主要集中在PC端,因为有线网络更快速,电脑PC端更适合阅读;机构或学校购买数据库使用权,使用便利;检索功能及相应文献管理工具的结合,适合于文献的下载和储存。

与以往单纯发行纸媒期刊出版时代相比,期刊数字化出版的检索功能提高了查找专业文献的效力。相应地,读者更关心的是单篇文献与自己研究专业的相关度,而不仅仅是这篇文献发表在哪本期刊上。单篇文献的阅读习惯使期刊编辑加强对单篇文献出版模式,对纸质期刊设计上注重单篇文献的整体性与整期文献的装帧设计相融合。网络化是学术期刊出版的基础,在此之上,随着手机、平板电脑、Kindle等多种阅读终端的出现,由于携带方便、容量逐渐增大等使学者们阅读渐渐由PC端转移到这些新的终端,期刊内容和设计上又要面临新的改变,面临更多阅读终端的需求。调查显示,人们使用手机的频率和时间明显增加。随之而来的,还有阅读内容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使读者更青睐浅显、零散的阅读,没有更多时间进行精读,这就需要对期刊出版内容进行再加工,如英文期刊中文摘要的国内推广,中文摘要的国际推广,内容更通俗易懂,适合更广泛群体的需要。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或社交媒体丁香客、LinkedIn等,进一步提高文章的显示度。

2 新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现状及互联网显示

与国外期刊出版呈现出的集团化和规模化相比[13],中国学术期刊的出版主要是期刊编辑部(社)出版的单刊为主,期刊出版资源整合困难。国内创办的英文期刊,已经有190种期刊被SCI收录,但出版模式上主要是与国外出版商合作,依托国际数据库的国际影响力和出版平台,如中国影响因子最高的两本期刊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和Cell Research均是Nature旗下的期刊。中文期刊依托的平台主要有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数据库,在本质上实现了期刊的网络出版。在新媒体应用上,CNKI手机版和APP已运行使用,但内容上没有网络版的英文界面。万方数据的网站首页制作简约明了[14],但仍未开通手机版与APP等多客户端发布功能;维普资讯也是停留在网站建设上。这些数据库网站内涵建设上,除文献发布外,还有论文学术不端检测、文献发表分析功能等等。CNKI近年来通过评选中国最具影响力期刊等,扩大了知名度,不断提升品牌的影响力,与多家期刊编辑部或出版社签订了独家协议。超星集团在推进学术移动出版[15],通过与编辑部签订协议,实现学术期刊的移动“域出版”。但这几家机构仍以传统出版“内容为王”的理念,市场营销份额有限。

国际期刊历史悠久,许多品牌期刊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JAMA等,通过技术革新使网站适合在手机、平板电脑或台式电脑上等不同终端上完整地展现。Web of Science收据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近年来迅速提升,其核心集收录了自然科学8 000余种国际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公司利用其在期刊出版行业中的优势地位,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基础,开展多种方式的营销模式,抢占了国际市场,获得巨额利润。如开发ScholarOne投审稿系统、国际影响力提升力服务、学科发展情况分析报告等,是利用内容为王与营销手段的结合的成功典范。

3 新媒体与学术期刊融合

3.1 新媒体与学术期刊结合背景

学术期刊作为一种媒体,其存在意义在于传播学术信息,发表学术研究成果。学术期刊发表的学术内容是经过同行评议、编辑及校对等,保证了期刊内容的学术导向和示范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期刊内容的数字化、网络化是首驱目的,传统以邮局为核心的订阅方式受到限制。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来看[16-17],期刊总印数逐年下降,虽然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思考,似乎还不能完全归因于新媒体的传播,但是随着数字化出版的不断增长及其在行业地位中的不断提升,使得学术期刊传播方式呈现多样化。由于数字化传播速度快、读者范围广等特点,数字化出版日益成为传统学术期刊所努力的方向。我国出版业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数字出版逐渐成为走出去一大热点,出现了一批通过数字出版版权海外输出的、专业性强的出版物[18]。结合互联网传播上的优势,期刊网络版是第一任务,目的在于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垂直型媒体群。对于变成互联网产品的学术期刊而言,工作流程和架构能适应互联网,内容和推广能适应新媒体。作为期刊数字化过程中的一种手段,新的媒体传播手段具体体现在期刊发表内容适合重新加工、处理,现有的工作流程能够适应新媒体渠道的工作,并且整个期刊编辑部或出版社、出版集团能将新媒体定义为和内容同样高度的位置上[19]。

3.2 新媒体与学术期刊的结合要求

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传统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实现其与新媒体的完美结合,需要广大学者、编辑等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探索。

首先,期刊编辑部的办刊理念和期刊定位需要转变。期刊定位最终是满足读者的需求,当今读者获取信息途径的增多,移动终端的使用,推动了数字阅读[20]。新媒体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有创新形态的媒体。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功能,增加期刊编辑部与读者或作者的互动沟通,了解受众的需求,便于总结、制定选题策划以及及时调整期刊定位等。

其次,作为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21],新媒体优势虽然在于内容多样呈现方式、用户体验方式,交流平台互动性增加,但技术更新换代迅速[22],技术投入大。同时传播媒介的多样化,要求制作信息内容和网络编辑的多元化,以适应全媒体、多形式的发布的需求,需要编辑具备跨媒体选择和加工的能力,整合多媒体的意识[23]。与新媒体的融合,对学术期刊所提供的内容要求更多。不是简单地实现期刊内容的网络版再现,而是改变过去作者本位的思想,目光转向读者,根据读者需求撰稿内容,实现期刊读者群的扩充[24]。期刊纸质版内容也要深加工,可以是语言形式的加工、长度的加工,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传播媒体的需求。如有学者提出“互联网+学术出版”[25]模式,即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学术出版流程得到优化,进行深度融合,促进期刊创造、发展。

3.3 新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出版方向

学术期刊稿件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和编辑部内容的编辑校对等工作,出版周期长,新闻时效性差,期刊编辑增加新闻意识,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的语言,使“大众”能接受。不仅研究结果让科研人员感兴趣,也要注意一线临床医生的认知程度。随着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网络成为民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新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出版与新媒体相结合,需重新定位其发展。

由于面对的读者群体及目标定位不同,学术期刊的发展与大众期刊出版或营销模式上应有区别。在具备技术条件和编辑人才转型的基础上,期刊的发展受语言、读者群体、定位、发展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即使均是学术期刊,也应该根据每个期刊的定位,设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发展有所侧重,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

如果是英文学术期刊,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期刊的国际化,期刊的读者定位是全球的相关行业人员,应该利用一切媒体手段来提升期刊在国际上的地位,扩大影响力。如注册LinkedIn用户,实现与国际同行间交流;国内可利用微信平台建立与读者—作者—专家的互动。所以要学习和了解国际医学专家的阅读习惯,通过国际数据库平台增加国际显示度;增加与国际出版商的合作;建立以网站为基础的期刊传播平台,促进国内外的交流和合作。

对于中文期刊,可根据专业及定位确定以销量和广告为主的盈利模式或以内容为主的专业化模式。在确定运营模式的情况下,再根据利用数字媒体各种手段,扩大期刊的影响力来增加期刊的受众面,增加销量和广告收入等。在期刊网站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内容传播,如制作出具有声音、视频、动画翻页、放大等多媒体效果的数字期刊制作软件。在传统功能基础上,学术期刊在更大范围、更大深度上发挥功能,附加服务增加、交流互动,改变传统出版理念,用户至上。

总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术期刊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我们应顺应时代潮流,根据期刊定位决定数字化程度,发展以数字化为依据的新模式,实现新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出版的完美转型。

[1]廖祥忠.何为新媒体?[J]现代传播,2008(5):121-125.

[2]肖宏,马彪.“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作用及发展前景[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0):1047-1053.

[3]宋鸥.数字化环境下传统学术期刊更应发挥优势[EB/OL].中国科学社会网.(2014-03-05)[2016-04-03].http://www.cssn.cn/bk/bkpd_qklm/bkpd_qkszh/201403/t20140305_1019569.shtml.

[4]Apple. Apple’s App Store downloads top 15 billion [EB/OL]. (2011-07-07) [2015-08-01].www.apple.com/or/library/2011/07/07Apples-App-Store-Downloads-Top-15-Billion.

[5]Huang R, Hsu P F, Tsai C W.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and its impact on Taiwan Health Communication [J/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2015, 6(1).[2016-03-01]. http://www.igi-global.com/article/an-investigation-of-the-application-of-new-media-and-itsimpact- on-taiwan- health- communication/129784.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期刊数字化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期刊问答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