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涌进,顾文景,周 昊,钱 程
(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辑部,南京210003)
随着医学期刊的迅速发展、人员更替,每年都有一批新人进入医学编辑这个行业。由于医学期刊的独特性,新进的医学编辑一般都有医学教育背景,但缺乏编辑思维和编辑技能,往往需要进行系统培训。有关医学期刊编辑的培训没有固定的模式,也缺乏统一的教材和师资。近几年,本刊编辑部连续培训了几名新进编辑,有一些心得也遇到一些困惑,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医学期刊,大多数新编辑在进入编辑行业以前对编辑职业的了解非常有限,概念也比较模糊。他们的原来的职业梦想多是成为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但由于机缘巧合或是迫于现实才选择了编辑这个职业。虽然都和医学有相关性,但医学编辑和医生的职业特点还有很大的不同:①工作性质不同。医生责任就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科学技术知识,为患者解除疾苦,维护患者的心身健康。而编辑就是将作者的作品经过判断、加工、设计之后作为正式出版物传播给特定的读者群体。②服务的对象不同。医生主要面对患者,对患者生命和健康负责,责任重于泰山。而医学编辑面对的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将他们的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临床研究成果等通过筛选、加工后呈现给医务同行们,医学编辑也需要对发表的文字的准确性、及时性负责。③获得的反馈不同。医生的工作更具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而编辑的工作更多是幕后工作,“为他人做嫁衣”,即便花了大量心血呈现出来的作品也和自己没有太大关系。④医生和编辑的收入上也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在医学编辑的培训中应该重视职业特点介绍,关注编辑的心理调整[1]。
首先,全面认识职业特点,了解编辑工作的重要性。编辑就是将作者的作品经过判断、加工、设计之后作为正式出版物传播给特定的读者群体。虽然寥寥数语,但要想做好编辑工作却需要穷尽一生去努力追求。编辑首先是一个守门人,编辑需要从大量的来稿中甄选出最具有传播价值的研究成果进行发表。其次,编辑也是一个创造者,通过编辑的标准化加工和修改,发表的稿件更容易让受众理解并接受,最终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发挥本身的科研价值,编辑在加工稿件的过程中同样参与了稿件的创作。另外,编辑还是具有导向与桥梁的作用,在编委会的指导下,编辑依据掌握的学科发展动态及趋势,选择刊登稿件及发表编者评论,引领研究方向;同时,作为编者、读者、作者沟通的桥梁,编辑可以获得各方面的反馈,综合各方的意见,从而规范和指导正在进行的科研工作。所以,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在科研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编辑应该意识到这个重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的重要作用,引领科技创新,传播科学知识[2]。
其次,调整心态,摆正位置。调整心态是每一个新进职场的人都需要面临的问题,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特别是作为医学期刊的编辑来说,从备受关注、有众多需求市场的白衣天使,到默默无闻、服务小众群体的期刊编辑,他们的心理落差会比较大。如果不能及时的疏导和调整,即使进入了编辑行业,也难以适应工作要求,最终导致离职。通过近几年我单位 2位离职编辑的离职原因的调查表明工作的获得感低是主要的离职原因,所以,我们在培训过程中应该重视编辑的心态调整。首先,编辑应该具有全面的自我认知。作为一个医学生选择进入编辑行业,一定有自己的理由,比如对编辑工作的爱好,对医务工作压力的及现有医患关系的担忧,而作为科技编辑只需要面对编者、作者、读者,人际关系相对简单。所以,作为新入职的医学编辑,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也许我们不适合做个医生,但我可以做个优秀的编辑。编辑工作的优点也是我们选择的重要理由,比如,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学术圈核心,更容易了解自己学科中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我们有精力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知识面会更为广泛;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家庭和自身,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其次,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摆正自己的位置[3]。通过我们对一些编辑的了解,他们在入职前后的心理落差还是比较大的。其实,编辑行业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光鲜亮丽,编辑只是更多的做幕后工作。所以,在入职教育时,一定要告诉他们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包括对职业发展、工资收入等方面都要有一个现实的了解和合理的预期。同时,也要让大家了解自己的职业定位,编辑工作更多的具有服务性质,我们应该摆正位置做好服务工作,才能在今后的编辑工作中游刃有余,展现才华[4]。
最后,做好职业规划,努力工作,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充分的了解编辑职业的特点,进行职业定位以后,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职业规划,这样更有利于确定职业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个人技能和竞争力,获得更多提升机会,实现自身理想目标[5]。对于刚毕业的医学生来说,医学编辑是个非常陌生的职业,他们需要重新学习适应,面对大量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应该尽早帮助他们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尽快适应新的职业环境,实现职业理想[6]。
编辑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标准。这里不仅有个人的品行如何的问题,还有对广大读者和对社会负责任的问题。编辑职业道德,既是编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编辑行为中的体现和反映,也是社会对编辑职业所承担社会责任的期待和要求[7]。所以,我们在培训中应该强调几个意识的培养[8]。
奉献意识:编辑工作常被认为是“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付出很多,但获得的实质的回报并不很多,这就要求编辑要具有奉献精神,要能耐得住寂寞,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不追求回报与感恩,培养自己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服务意识:编辑虽然是“守门人”有权对稿件进行评价、选择,但终究我们是服务者,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为作者、编者、读者服务,将作者的成果、编者意识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做好服务工作。
责任意识:编辑在科学知识传播中担任重要角色,责任重大,可能由于我们自身的疏忽就会导致一项研究成果未能及时推广应用。虽然,我们经常强调文责自负,但是编辑有责任发现、修改作者稿件中的差错。医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涉及人体,所以,论文中的一小点差错都有可能酿成大错,比如药物剂量的小数点出现错误,可能会出现超剂量的药物应用,后果无法估计。所以,医学编辑应该一开始就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重视编辑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疑点。
探索创新意识:科技期刊的特点就是鼓励创新。所以,作为期刊的编辑也应该具有探索创新意识,了解最新的创新成果,评估稿件中的创新点,培养探索精神,鼓励创新。
廉洁自律意识:编辑工作涉及的关系虽简单,但也存在寻租的空间。而目前我国的学术期刊的氛围并不单纯,也存在人情稿、关系稿甚至编辑参与论文造假等情况,在有些不健康的医疗环境下,这样的风气更甚。所以,作为医学期刊的新编辑,进行廉洁自律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应该进行相关规章制度的教育,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比如审稿定稿制度、版面费财务管理制度等。其次,定期开展廉政教育,行程廉政文化,培养廉洁自律意识。
一般来说医学期刊的编辑,在入职前很少接触到编辑理论和编辑知识,所以,应该对新编辑进行全面和系统的编辑基础知识和编辑理论的培训。编辑学不仅仅是语言文字修改方面的知识,它涉及将编辑工作积累的经验、方法加以总结、概括,提到理论高度,提示它的基本规律,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规范化。以我本人的工作经历体会,编辑学理论的学习能够给医学编辑工作带来巨大的帮助。比如,能够更好掌握稿件筛选的原则,更好认识自身的作用和地位,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得心应手。
虽然,我们的专业一般都是医学,但我们所掌握的医学知识还不足以满足医学编辑岗位的需求。医学编辑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需要不断地了解、学习甚至精通自己期刊所涉及的专业理论和知识。随着大家对学者型编辑的重视,医学编辑应该将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
对于刚入职的医学编辑,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庞杂,这就需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学习的内容有所先后,学习的重点有所侧重。比如,对与编辑的基本技能应该首先掌握,对与医学专业理论可只做了解。另外,也要形成一个学习氛围和定期学习机制。总之,医生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职业,而医学编辑则更加需要长期学习,紧跟学科发展,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医学期刊具有特定的读者群体,受众面较窄,期刊社的经营能力有限,经费比较紧张;另外,我国的医学期刊分散在不同的承办机构中,有研究所、学会、医院等,缺乏统一的管理。所以,期刊社在人员培训上往往不够重视,甚至忽视,加上人员流动频繁,人手比较紧张,对新人进行长期系统培训缺乏动力。如要改变这种情况,可能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制定相应岗位的准入标准,从制度上规范培训。
我们对新编辑进行培训时,总是苦于缺少符合医学编辑特点的教材,长期采取的是师傅带徒的经验教育模式。这使得培训缺乏系统性,特别是专业知识的培训效果一般。我们也会派新编辑参加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组织的培训班,他们的培训相对系统,比较专业。但也存在培训时间短,缺少专门针对新编辑的培训等问题。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由于编辑人手紧缺,一旦新编辑掌握了基本的编辑技能以后,就会被要求从事具体的编辑工作,而工作中又缺乏指导,只能靠自己琢磨,降低了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所以,我们建议相关管理机构或者相关学会和单位,能够开设专门针对新入职的医学编辑的培训或者进修课程,使得医学编辑的培训能够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9]。
由于我国医学教育体制的特点,由医学院校直接进入医学编辑行业的医学生所接受的医学临床知识非常有限,而医学期刊特别是临床医学期刊需要编辑具有很好的临床实践基础。我们也曾尝试和医院进行联合培养,但由于国家对执业医师的严格规定,即使有些编辑通过了执业医生资格考试,但由于无法注册而不能进行临床实践活动,只能观摩。另外,也有编辑部聘请临床医生担任兼职编辑,但由于临床工作繁忙,编辑待遇相对较低,兼职编辑也并不能较好地完成编辑工作,只能在约稿审稿工作中提供辅助。所以,我们希望期刊主管部门考虑医学期刊的特点,放松联合办刊的限制,提高编辑待遇,鼓励更多医院和临床医生参与到医学期刊的建设中来,提高我国医学期刊水平。
医学期刊新进编辑的培训,是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工作,它可能决定了一个医学编辑未来的发展之路。我们应该重视编辑初次培训,解决现有培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培训效率。
[1]姬建敏.科技编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编辑学报,2005,17(4):300-301.
[2]李杨萌,张锦.青年编辑如何做好职业生涯早期规划[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31(3):180-182.
[3]詹歆睿.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认同感、职业素养和职业规划[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9):121-124.
[4]米加德,杨爱华.浅谈编辑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J].中国编辑,2010(5):25-29.
[5]刘江霞,杨勇.针对编辑职业倦怠的职业生涯规划[J].职业时空,2009,5(6):63-64.
[6]刘晓涵,张铁明.高校科技期刊青年编辑职业发展状况问卷调查与分析[J].编辑学报,2016(3):295-298.
[7]于鹤春.谈编辑的职业道德[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4,5(4):31-32.
[8]金得存.高校学报编辑的奉献意识和学术意识[J].皖西学院学报,2006,22(3):153-156.
[9]王莹.基于供需网理念的编辑培训体系设计[J].出版发行研究,2015(4):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