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这座城市,想对教育创新说些什么?

2016-02-28 17:31蒲公英教育智库总裁新校长杂志总编辑
新校长 2016年1期
关键词:专车重构深圳

文 / 李 斌(蒲公英教育智库总裁,《新校长》杂志总编辑)

各位来宾:

晚上好!感谢您岁末之际、百忙之中出席第二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记得去年年会,我们曾以一首经典老歌作为结束语:《You Raise Me Up》(《你鼓舞了我》)。是的,这份鼓舞甚至延续到了此刻,让我们倍加珍惜今天的相聚。事实上,在这个被各领域的变革需求强烈挑战的时代,哪一个率先迎接挑战的领导者、执行者或学习者,不需要彼此的温暖、鼓舞甚至协作呢?

第二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以“重构学习”为主题,我们认为,它理应成为这个时代学校教育首当其冲、别无选择的行动命题。同时,这次会议承续了去年年会的宗旨,不仅仅由每一位精彩实践的演讲嘉宾提供内容支撑,我们的意愿是让全部会议的情景——场域、组织、技术、传播、艺术、流程、物料、服务、人与人彼此的影响等方面,展示“重构学习”的多个侧面;甚至还邀请每一位参会嘉宾共同推动主题的延展,试图众筹一个如何重构我们自身学习的范例。当然,这其中既有精彩的亮点,也有很多尚待完善的地方,期待在这次会议期间得到您的评价、指导与更多建议。

此刻,我想向各位重点报告一下,在这个深层次教育改革逼近每一个人的时刻,为什么选择深圳这样一座城市,作为我们“重构学习”的会议主场。站在这座被全球政商和媒体界誉为“创客之城”的地方,我们能对教育创新说些什么?

我想到几个关键词,和深圳相关,也和这次大会的主题相关:

第一个词叫重构:众所周知,深圳是现代中国第一座被完整重构的大型城市。30多年前,这里只有一个个小渔村和一座座小乡镇,经由一张全新的蓝图,这座被完全重构的城市,以一个点的力量,以史无前例的发展速度,深深地影响了这个国家的历史进程,也间接推动了今天在教育领域风起云涌的“重构学习”的潮流。

第二个词叫接口:这座城市之所以被重构,是为了让封闭的中国找到与世界相通的接口。我们都知道,一切必要的封闭系统,都需要从一个点上来衡量它的生命力,即它和世界上其他系统的接口是否畅通。和别的城市相比,深圳最直接地承受了系统对接所带来的发展优势,正如同当今少数学校所找到的感觉一样:跨界学习,是最有成效的变革之路。

第三个词叫包容:十多年前,我曾在深圳工作过一段时间,最大的感受是,全中国没有任何一座城市能像这里一样,热烈地拥抱每一个新人。这是一个完全的移民城市,市民来自中国甚至全球的每一个地方,从文化上,甚至从“吃”这么一件小事情上,都能看到它对来自不同背景之人的包容——在这里,你很少会生出自己是“不被待见的异乡人”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在今天的教育系统反而是常态:因为我们的学校,并不是以孩子们心灵家乡的目标来建构的。

第四个词叫弹性:因为综上所述的前提,所以这座城市的制度被有意无意地设计得“充满弹性”。以大家都渐渐熟悉的“专车服务”为例,今年年初,专车服务在上海、北京都已被叫停,但是深圳从未将其定义为非法。这种为新生事物留下一丝生存空间的做法,其结果已经初显——专车制度很快合法化,并可能将有效缓解“人行难+车行堵”的中国城市发展死结。当然,此时此刻重要的是,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能从中学到什么?

第五,速度:一个多月前,我出差深圳,预期中超级忙碌的行程里,结果每一天都有时间坐进咖啡馆喝咖啡,或者坐在路边吃凉糕。三天的工作任务,一天半就完成了。是的,今天的深圳人已经深深地烙印上这座城市的性格:快速反应,直击本质,不会就学,能做就做,谈完就散,干完就丢,直奔下一个目标。而这次旅途则让我思考,提升单位时间的工作与学习效能,不正是教育创新根本的任务与方向吗?

第六,无根:这可能是我提到的唯一不那么积极的词汇。多年前在深圳,一到春节大街上就人烟罕见,没有人是在这里土生土长、根深蒂固的,人们在这里有浓浓的乡愁和漂浮不定之感。然而这个看上去不那么美的生存状态,反而带给这座城市一种特殊的气质:无根有梦,顺势而为,灵活务实。深圳人仿佛并不急于追根溯源、开宗立派,即便是正在慢慢长出来的根,也以灵活务实为标志。

最后就是务实:多年来,这里没有生产很多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理念,而只是擅长与世界相濡以沫的生长,从世界当下的需要中产生创新发展的契机;这里没有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提法,但发行了新中国第一支股票,敲响了中国土地拍卖的“第一槌”;知道大家需要好住房,就诞生了万科;知道大家需要更便捷的交流,所以产生了腾讯;知道大家渴望出行更加便利,于是鼓励“专车”……深圳之所以如此,是源自这个城市对创新的保护。深圳没有“985”、“211”大学,也没有国家级科研院所,更没有各种矿产和资源,但是反而实现了真正的创新发展,为什么?只有一个答案,就是这里更少从本本出发的禁锢,更多自上而下,从现实需求出发的创新精神。

这就是今天的深圳,我期待,这也是明天的学校。在这个全球跨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刚刚去世的韩国前总统金泳三留下了一个智者的遗训——“统合与和解”。当全世界多元族群、多元文化、多种教育,已经被互联网等工具的进步放在了同一座城市、同一所学校,实现多元和解,就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最大的创新与重构。

金泳三先生说:“即使扭断公鸡的脖子,黎明也终将到来。”但是我想说,第一个知道黎明到来并早起的,一定不是扭断公鸡脖子的人。在此,我代表第二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组委会,向在座的各位教育领航人呼吁:晨光已经破晓,未来就在眼前,何不早早起步,一路同行!

猜你喜欢
专车重构深圳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检察版(十)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杨传堂:专车模式值得借鉴
在给专车服务正名之前最好找到Uber和出租车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