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实中流淌的文化传承
——评电影《静静的嘛呢石》

2016-02-28 11:24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文化冲突

刘 静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平实中流淌的文化传承
——评电影《静静的嘛呢石》

刘静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摘要:电影《静静的嘛呢石》由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编剧、拍摄完成。片中以完全生活化的视角和情感表达,表现出了传统藏族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万玛才旦以导演出身并成长于西藏的独特视角诠释了这其中藏族人的情感变化。本文从幼童视角、嘛呢石及不同时代文明冲突为切入点,以期解读处于时代变化中的藏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的走向。

关键词:《静静的嘛呢石》;文化冲突;嘛呢石

电影《静静的嘛呢石》讲述了一个身处偏远寺庙的小喇嘛回家过年的故事。从寺庙到村落,又从村落回到寺庙,短短的三天,小喇嘛的心理经历了一场看似平静实则巨大的波动。导演万玛才旦通过小喇嘛对电视机以及《西游记》的喜爱,展示了他心中的文明冲突的状态,以平和、纪实的手法将其拍摄完成。整部影片并没有气势宏大的场面和逼人视觉的自然风景,而是从平实的生活中取景,整部影片看似对一场生活片段的截取,宁静中带给了观众特别是广大的非藏语群体心灵的洗礼。

一、幼童视角下的情感诠释

整部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身处偏远寺庙,整日以诵经、祈福为主要活动的小喇嘛在过年期间回家和家人团聚的故事。通过小喇嘛的活动表现了相关的节日习俗和生活日常。作为幼童的小喇嘛的弟弟则和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以出家人自居,以诵读经文为己任,一个是为学习汉文而有机会去大城市,以有能力购买电视机、DVD为己任。毫无疑问,两个年纪相仿的少年能有如此不同的对于世事的看法,这和他们身处的环境和受到的文化熏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对于宗教的虔诚,让这个并未在世俗中生活太长时间的小喇嘛有着纯净的心灵。他对于自己身份的认同,也是对于这种生活方式以及长久以来形成的对于宗教文化的认可,包括央求索巴老人为他刻一张嘛呢石、拒看亲密戏、新年放生以及为去世的索巴诵经等都是对这种观念的认同。年龄相仿的弟弟则有着不同的看法,他对哥哥介绍自己所学的内容时说到,“这是算术,学好了就能像阿爸一样当村里的会计”,“这是汉语,学好了就能到大城市”。从中可以看出弟弟对外部世界或者说对已经见到的渗入进来的外部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无论是人与人,还是人与自然,导演万玛才旦在小喇嘛身上都尽情地表露出来了,这是他作为一个藏族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可,以及想要打破以往世人眼中的西藏形象。万玛才旦曾经在多个场合说过,“他的电影有异于很多其他把西藏异化及典型化的作品”。作为土生土长的藏族人,万玛才旦心中的真实必然是抛去了以往的那种神秘或是辉煌的渲染,通过影视的方式,以纯真的孩童视角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存在于民族性中的文化传承的高度认可。

二、文明的碰撞

在少数民族的电影中,不可避免的一项表达就是外来文明对本民族生活、生产方式、生命价值观念的冲击。在《婼玛的十七岁》中,婼玛对外来文化的好奇,使其对外来文化的带入者也产生了情愫,但是遭到了传统文化代表的奶奶的反对。本片也不例外,有代表传统文化的新年大会、爷爷手中的转经筒、大年初三的法会,以及大会中表演的关于智美更登的故事。但同时,现代文明的符号在电影中更为明显——迪斯科、哥哥的穿着以及电视机、DVD和摩托车等现代性的东西的涌入。值得注意的是,本片并没有明显的冲突,一切都是在平静中进行的。新年大会上,一边是戏台上表演的智美更登,一边是迪斯科和简易的录像放映棚,都在一个平行的空间中进行。唯一不同的是两边的观众有了明显的变化。前者皆是上年纪的老人,而后者多是身穿传统服装的年轻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外来文化的渗入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一方面深受本民族文化影响的老一辈人渴望本民族的文化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理解和传承;但是另一方面,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以及走出去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的冲动成为年轻人心中逐渐萌芽并成长的信念。以刻嘛呢石为己任的露宿在沙漠石堆旁的索巴老人,和他不知飘在何处的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冲突的写照。两种不同世界观的碰撞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将不可避免。索巴老人不肯放弃手中的传承一定程度上也蕴含了以此消除无法传承“刻石”的儿子身上的“罪孽”。

三、前行中的“嘛呢石”

嘛呢石对于藏族人民来说至关重要,它承载了民族的文化、藏民的信仰。虽然其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但总体来说,这种植根于民族内心深处的信仰并不会在碰撞中消弭。民族性是历经数代人逐渐累积的精华,没有植根于其中就很难对这个民族的文化有真正的认识,而是以自己的思想充当了所谓的真实。萨义德在其著作《东方学》一书中也说到,“关于非西方社会的知识与学术话语是西方人自身先在的观念与想象在东方的一种投射”。大多数是由非本民族的导演、编剧以“他者”的眼光来描绘一个自己并没有太熟悉的民族性。

毫无疑问,外来文明的影响已经不可避免地侵入到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去。但是,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问题,外来文化的冲击的确给长期处于半封闭状态下的藏民以视觉、情感的冲击,但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他们的危机感,使其重新审视本民族的文化,以更好的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的形式将本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因此,在本片中万玛才旦并没有回避现代文明的入侵,而是以一种平实的叙事方法,像是截取了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个场景,以影像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并传达出了这样的理念。在日趋多样化的当今社会,万玛担并不惧怕本民族文化会因此而没落,而是心中有信仰、有传承,就像嘛呢石一样永不磨灭。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更有能力也更渴望本民族的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万玛才旦从生活中截取片段,通过一些简单的事件给广大观众呈现了一种藏人眼中的“真实”。而在这种真实里,导演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未来发展并没有给予过多的暗示,自然而然的结尾,就像是生活中的一天结束了,明天还会到来一样,在这样平凡的表述中融入了看似没有实则深入的文化底蕴。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180-01

作者简介:刘静,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新闻与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在读硕士。

猜你喜欢
文化冲突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冲突及应对策略
法律移植过程中我国版权制度的文化失真及其解决
宁夏生态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探究
李安电影中的中西文化冲突与弥合
从《推手》看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新趋势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
跨文化因素对企业并购的影响研究
应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