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鹏 杨瑞瑞 安伟豪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辩证“舆情反转”
——为媒体去“黑”
郭建鹏杨瑞瑞安伟豪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近几年,舆情的反转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新闻当中,各方声音大都批评媒体责任感缺失导致新闻失实。确有一些媒体抢发新闻歪曲真相,但是针对新闻反转现象要通盘考虑。借用美学概念,受众只要存在“期待视野”,舆论的偏颇就不可避免。本文为媒体辩声,重新理解媒体“抢”新闻的行为。
关键词:媒体;舆情;反转;新闻
近年来,很多新闻事件随着媒体连续报道或者深度挖掘,事态发展会出现戏剧性反转。尤其是在2015年一年内,“大学生救落水儿童溺亡”“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上海小学生为老师撑伞”等事件层出不穷。网易新闻更是做出一个年度盘点:《2015年15起舆情大反转事件,你曾站错了哪些队》。舆情反转已成为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不少公众及业内人士从传者出发,问责相关媒体,将原因归咎于媒体的失职。诚然,媒体在一些报道当中的确存在着主观臆断、把关不严的问题。所以,在事实还不够明朗时,媒体该不该第一时间发声,媒体究竟是不是该为舆情反转买全单,还值得商榷。
在这个人人都不愿意沉默的时代,媒体选择在第一时间发声,迫于的不仅仅是新闻的时效,更要考虑同行业甚至是自媒体的竞争。那么,在不影响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第一时间发出声音本就无可厚非。这样来看问题,并不是为媒体开脱责任,而是辩证地出发,对事件有一个研判。
2015年“大学生救落水儿童溺亡”,以及沸沸扬扬的“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前者虽经两次反转,信源《大河报》并没有弄清事实,后者则最早从自媒体曝出。在这两起事件中有媒体盲目转载或者跟风报道,纵观大部分新闻事件,总有少部分媒体不加查证,盲目跟风,丧失新闻道德与社会责任。可凡事不能以偏概全,这些新闻反转媒体不能逃脱责任,但也不能全判死刑,是公众关注、舆论热度将媒体推到了风口浪尖。各方声音问罪于媒体多半由于事件起始媒体求证不利的转载。这是媒体的错误,然而当各界批评涌来时,媒体仍要敢于发声,不能惧怕“抢新闻”,这里所说的“抢”并不是不顾真相迫不及待地跟风报道,“抢”是有新闻意识,敢于争先。对于事件的反转来讲,大部分确是因为媒体第一时间查证的功劳。因此,对于媒体的“不沉默”不能一棍子打死。
还有一个造成媒体洞察不利的原因,那就是所报道事件或者自媒体所曝内容并非重大事件。对媒体而言,它或许没有深度报道或者连续报道的价值,错过了第一时间发声的机会,就错过了事件的新闻价值,新闻事件只是读者茶余饭后的谈资。换句话说,如果先做铺垫,准备后续报道,似乎这些新闻事件还不够格。新闻该“抢”,但要多方求证,如果事件有足够的新闻价值不得不报,一定不要妄下定论,注意平衡性原则,将是非留给读者评判,或是暂时沉默留待深度报道,或是先打头枪,准备后续报道。
“期待视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学领域,应用于文学当中,是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等,对于文学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与期盼。也就是在接触文本之前,读者本身针对文本内容有一个期待,并且根据这一概念的解释,当文本与读者的“期待视野”相悖太多就会使读者丧失兴趣,而完全吻合也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只有当吻合程度到达某一值时效果才最好。虽然新闻不同于文学,不允许空白,不允许自由想象,但同样是信息阅读过程,它解释了为什么新闻的反转会备受关注。被反转的新闻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符合人们的合理想象与刻板印象。例如,“男司机打人”或者“中国老太碰瓷”,这就说明它符合受众的“期待视野”。而接之而来的反转使事件背离受众期待,这符合“期待视野”激发阅读兴趣的规律。正因如此,有些媒体为了消费大众的情绪,将新闻偏向受众的“期待视野”以抓人眼球,这是新闻反转事件出现后媒体饱受诟病的原因。然而从受者一方考虑,“期待视野”本就使受众的主观意向倒向一方,如果这时媒体稍作倾向,那么舆论必然会产生压倒性的偏向,所以受众在反转中不只是受伤的一方,也起着助力作用。
因此,一味地指责一方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受众的“期待视野”存在,舆论就有偏颇的可能。媒体负起责任的同时,目光也要聚焦在受众上。舆情的反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受众的媒介素养,在舆论呈现偏向的时候,受众也会警觉性的质疑。这是一些新闻反转的关键,但是有些后知后觉。因此,在舆论成形的时候舆论领袖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
仅靠媒体和网友本身的自律和受众自身的素养来保证舆论,是远远不够的,媒介拥有生存压力,而受众的辨识能力毕竟有限。押宝在监管机制上同样差强人意,虽然可以起到一定震慑作用,但毕竟发力较晚,而信息流通速度是相当快的。新闻反转其实间接证明了媒体的后盾作用,媒体的及时纠声使真相得以保全。因此,媒体要及早地发挥舆论领袖的作用。
主流媒体因为其自身的权威性,在人群中拥有着很强的公信力,在议题出现之后,应该及时地洞察到一些非主流言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发挥舆论领袖的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解答疑惑。这个时候媒体的“抢”就又该被重新认识了,不仅是敢于争先,而且要站在舆论的高地冲在前面。只有把媒体的正声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公众舆论才会拥有强大的后盾。
媒体作为新闻事件与公众之间的媒介,有着快速传递准确信息的责任。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但媒体不能就此畏惧,过于保守;对于公众来说,要辩证地看问题,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妄下定论。所以,我们应该给予媒体信任,而媒体也应该不负期望,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解铃还须系铃人,媒体只有担起责任,舆论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 赵国宁.浅谈“舆情反转”现象及成因[J].新闻世界,2015(07):222-223.
[2] 智春丽.舆情反转——谁在制造,谁在传播,谁在受伤?[N].人民日报,2015-12-25.
[3] 陈玲玲.论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63-65.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0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