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婉婷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新媒体环境下“书香社会”建设策略研究
——以南阳市为例
张婉婷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是政府工作的重头戏,也是建设精神文明的着力点。新媒体时代环境为书香社会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本文以中小城市南阳为突破口,探寻中小城市如何抓住机遇,转变策略,实现促进全民阅读风气的形成和实现“书香南阳”的建设目标。
关键词:新媒体;阅读推广;“互联网+”;图书漂流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腹有诗书气自华”等关于读书的名言奠定了中华民族崇尚文化的精神图腾。网络报告《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中指出,韩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11本,俄罗斯超过20本,以色列最多62本,中国仅为4.39本,远远低于其他国家。阅读似乎离国人越来越远,因此建设书香社会迫在眉睫。
建设书香社会靠大城市的带动是不可能实现的。本文以楚汉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文化名城——南阳为例,展开个体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找出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探寻中小城市建设书香社会的发展之道。
(一)阅读意识淡薄
解读全民阅读,不仅在于阅读,更重要的在于“全民”,不管城市还是农村,任何职业,任何身份,任何年龄段的人都要进行阅读才能称为全民阅读。随着物质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成功的定义往往以物质为衡量标准,打破了传统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价值认同。“读书无用论”开始盛行,人们醉心于各种各样赚钱的门路,从而忽略了建设自身的精神世界,阅读成为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事情。人们不再为了获取知识、修身养性而去读书,只把阅读作为无聊时打发时间的工具,阅读意识的式微使有些人开始拒绝阅读,拒绝从阅读中获取知识。这一现象在农村尤为普遍,人们忙于赚钱养家,空闲时间用打牌来消遣,很少有人阅读书籍,是建设书香社会的重灾区。
(二)硬件设施匮乏
实现全面阅读离不开建设公共阅读场地和设施。如今,南阳市阅读的场地极其匮乏。据统计,南阳市一共有图书馆8个,大型书店84家,其他都是一些小型的书店,而南阳的人口有1000多万,每个人的阅读面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城市中的大型书店,并且主要以卖书为主,不提供免费阅读服务,能免费借阅书籍的图书馆环境比较简陋,藏书量也比较低,其他的都是一些小型书店,并且以教辅书籍、武侠小说等为主,文学名著极为少见。在小县城中,一般只有一家新华书店和学校门口的小书店,乡镇几乎没有图书馆,也没有书店,农村的阅读情况堪忧。
(三)宣传引导力度不足
随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书香社会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之后,各地都开展了一系列的阅读活动,但轰轰烈烈的大型阅读活动大多集中在一线城市,中小城市鲜有涉及,尤其是偏远地区,阅读风气还是一片死寂。人们对于全面阅读的理解还停留在政策层面,并没有实质性的理解和改变,这就需要政府加快政策的落地速度,加大宣传的力度,让阅读之风刮进每一个中国公民的心里。
面对阅读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要抓住新媒体的时代环境,开拓思路,从政府到个人,从设施到理念,实施全方位的变革,方能早日实现书香社会。
(一)制定法规政策,提供阅读保障
政府依照中央精神,根据南阳的实地情况,制定相应的阅读政策,为全民阅读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一方面制定图书出版激励政策,引进好的图书和出版物,为人们的阅读提供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加强对知识的尊重和奖励的理念,对于优秀的本土作家(如二月河等)进行表彰和奖励,树立榜样的力量,激发人们对知识和阅读的向往。同时,制定法规为大型阅读活动提供公共资源支持,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宣传监督,刮起阅读之风
宣传部门要联合电视台、电台、楼宇广告、平面广告等各种媒体,加强对阅读的宣传,提倡人们阅读和学习的精神。中央电视台的《开讲啦》、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等节目的热播,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热情。我们可以制作公益广告宣传片,在黄金时段进行播放,在公交站牌树立公益宣传标语,在电台或电视台设立专门的阅读节目,通过节目的编排来向人们传递阅读的乐趣和作用。同时,成立阅读委员基金会,由名人担任会长,对喜欢阅读而缺乏条件的地方提供公益支持,创建良好的阅读平台,让阅读成为社会上的一种风气,培养人们的阅读习惯,打造读书人国度。
(三)建设硬件设施,提供阅读平台
加强城市图书馆建设,形成城市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单位图书馆为一体的联合阅读模式。首先,修缮公共图书馆,解决藏书量少、图书老旧、场馆破旧、阅读体验差的问题。其次,开放学校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最后,筹建农村公共图书室,使农民有书可读。
(四)挖掘文化资源,打造精品文化
人们的阅读离不开故土的情节。我们要立足地方特色,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打造属于自身的精品文化。南阳已经有3000多年历史,是楚汉文化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南都帝乡”之称,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等历史名人,有着优良的历史文化传承。如今,南阳依旧是文化创作领域的排头兵。其中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叶的南阳作家群,以其阵容整齐、人数众多、作品独特在中国当代文坛筑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被誉为“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地市级作家群”,它不仅是文学豫军的主要力量,而且对中国文坛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要充分利用南阳厚重的历史文化,打造“文化南阳”的城市特色,增强南阳人的文化归属感,树立文化榜样,建设文学学习之风。
(五)成立读书协会,带动阅读氛围
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带动作用。成立专门的读书协会,吸引人们加入读书协会,享受免费的阅读资源,造成身边人人都在读书、人人都在学习的氛围。同时,读书协会的成立,可以规定会员的阅读数量,如每个月的阅读量不能低于两本书等,从侧面督促人们阅读,从数量和质量方面促进全面阅读的实现。
(六)举办文化活动,推广阅读经验
书展是推动图书走进人们生活的重要途径。其中已经举行十几届的上海书展是中国大规模的书展。上海书展经过十余年的积累沉淀和品牌塑造,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秉承“立足上海,服务全国,服务读者”的理念,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从一个区域性的地方书展,逐步成长为一个全国性的重要文化盛会,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和全民阅读活动示范平台。南阳市可以举行小型图书展览销售活动,为图书提供良好的展览平台,打开图书面向大众的窗口。
(七)建立社会“书漂”,形成良性循环
图书漂流是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再将其漂出手,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没有借书证,不需付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这种好书共享的方式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在南阳市设立“图书漂流角”,人们将自己读完不用的书放在此处,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觉地取走阅读并返还,同时将自己看过的书也放进去,让图书“漂”起来。
(八)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提倡线上阅读活动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人们习惯于在移动媒体上进行阅读和接受信息。“两微一端”成为人们信息的主要渠道,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网上阅读,或者利用手机阅读电子书。在这样的环境下,利用新兴媒体,结合传统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将纸质图书转化为数字图书,建设数字图书馆,实现读者线上阅读的目标。开发阅读客户端,打破传统阅读中书本的限制,让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人们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客户端,打开电子书就能进行阅读,真正做到阅读和生活的无缝衔接,使阅读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决中小城市的阅读难题是建设书香社会、实现全面阅读的重中之重。实际上,公众对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着热切的期盼。根据调查结果,2013年有66.3%的成年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活动只是一个载体,公众真正期待的是浓厚的读书氛围,是便利的阅读服务和丰富的阅读资源,是阅读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整体提升。全民阅读不仅是一个节日的主题,更不能被贴上“四月来了五月走”的标签。
一个崇尚阅读的社会,发展动力自然要强劲永续,一个充满书香的中国才是一片实现梦想的沃土。全民阅读正待推动,希望我们尽快实现这个目标。
参考文献:
[1] 江作苏,陈振国.全民阅读立法取向与价值阈定位[J].今传媒,2016(01):24-26.
[2] 张玉胜.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社会”[J].先锋队,2015(11):13-15.
[3] 潘小松.“全民阅读”浅谈[J].中国出版,2015(07):32-35.
[4] 朱兵.加强文化法治推进全民阅读[J].出版发行研究,2015 (04):44-46.
[5] 付伟棠.我国阅读立法的得失与展望——以《深圳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两个文本为例[J].图书馆,2015(06):53-56.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024-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南阳理工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书香社会’建设策略研究——以南阳市为例”(项目编号:NGKY-2015-14)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婉婷(1988—),女,河南南阳人,艺术学硕士,南阳理工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理论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