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青华
(烟台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5)
网络传播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
郑青华
(烟台大学,山东烟台264005)
摘要:网络传播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需要适应媒介技术发展、传媒行业转型和新闻教育变革的需要。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式教学、手机互动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优越性,能够带来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新媒体互动教学
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传媒行业对复合型、应用型的媒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这对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挑战。作为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传播课程的教学理念、内容、方法也需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式教学、手机互动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优越性,能够带来教学效果的提升。
翻转课堂式教学由教育学家萨尔曼·可汗提出,指的是将学习流程、阶段进行颠倒和重构。课前,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传授,课堂上,学生通过各种教学形式,完成知识的内化。[1]从流程上来看,翻转课堂式教学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课前自学,这个阶段学生在线学习教学视频。而教学视频由教师精心制作,学习进度也由教师确定。第二个阶段是课堂教学,讲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作业或问题讨论,深化学生对知识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完成知识的内化。可见,这是一种混合式教学的思想,既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翻转课堂式教学的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网络传播课程,尤其是实验教学,网络传播实验有大量的技术操作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操作演示和讲解,学生进行现场观摩、学习,效果往往不佳。翻转课堂式教学以教学视频为中心,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在线提出问题。等到开始课堂教学时,教师不需要重复地演示软件操作,只需要围绕作业和问题布置作业,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在网络传播课程的翻转课堂式教学中,首先需要教师精心地进行教学视频的制作。教师要对网络传播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的分解,将其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然后再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或操作步骤来制作视频。单个视频的时长最好在3分钟左右,最长不要超过5分钟。然后,教师规定网络传播课程的教学进度,学生在课前进行线上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些练习是作品导向的,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项目驱动式教学,是通过项目的形式,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将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教学项目,然后由学生分工协作,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2]项目驱动式教学非常适用于网络传播课程的教学。首先,媒介融合的发展,要求不断进行融合新闻报道形式的创新。从网络传播课程的教学任务来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媒介技术和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项目小组是项目驱动式教学的组织形式。在项目小组中,成员分工协作、协作学习,共同推进项目的进展。显然,这种组织形式非常适合进行融合新闻能力的训练。其次,项目驱动式教学是作品导向的,项目完成时,需要学生完成网络新闻专题、融合新闻报道、新闻网站等成品,作品导向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变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或实验学习为成品学习。
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是起点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便是设计项目。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发挥主导性作用,结合网络传播的课程内容和教学任务进行设计项目,教师要对媒介实践与社会需求有整体把握。项目确定下来之后,允许学生进行自由组合,形成项目小组。此时,项目负责人的选择非常重要。一个好的负责人应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凝聚力,能够把组员较好地组织起来。然后,就进入了学生为主体的阶段。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去开展协作互动式的学习,进行小组讨论,掌握所需的各种知识,在项目的参与运作中去理解技术与知识。教师则随时监控每个项目小组的进展情况,对各个项目小组遇到的问题进行引导。项目完成之后,师生共同对作品的质量进行考核。网络传播实验课程,通过探索使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已经完成了“传媒工作室网站”“大学生活网站”等一批网站作品,以及“烟台大学第十届记者节”等一大批网络多媒体新闻专题作品,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随着智能手机在学生中间的普及,“低头族”成为了课堂的一道“风景线”,智能手机对教学秩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学生管理部门出台了很多针对手机的管理措施,但是收效不佳。事实上,从网络传播课程的角度来说,新闻学专业学生必须熟练地使用手机这种最重要的融合媒体。可以说,手机以及新媒体的使用,是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一。
在网络传播课程上,我们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等新媒体进行互动性教学。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平台为网络传播课程开设账号或公众号。举例来说,利用微博开设“烟台大学网络传播课程”的微博账号,教师可以将学习进度、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微博上定期公布,并利用这个微博与学生进行即时互动,形成讨论的良好氛围。此外,可以设立“烟台大学网络传播课程”的微信公众号,展示优秀的实验作品,分享学生的学习心得。不仅如此,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优秀作品、技术技巧等,并通过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其次,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等工具,组织课堂讨论。利用QQ群、微信群等即时通讯工具,每位同学都可以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形成热烈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布置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就该主题积极地展开讨论。而通过客户端,教师可以随时对某个学生的观点进行实时点评,掌控全局以及转换问题或结束讨论的过程。
再次,可以通过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搜索引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网络搜索能力。例如,教师提出一个新理论或新术语,并不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打开搜索引擎去寻找答案,这种方式在提高学生的网络搜索能力的同时,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 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9):59-64.
[2] 宋朝霞.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96-140.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1-0023-01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烟台大学教研项目“基于媒介融合的网络传播实验课程设计”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郑青华,烟台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