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笑笑,朱静文,靳 杰,王 婧
(上海大学期刊社,上海200444)
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出版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出版业的各个方面,数字技术不仅在编排方面起着重大作用,在编辑出版领域的应用也日趋普遍。在这十几年中,在网络上出现的期刊群数量十分庞大。在这当中,有面目全新的网络版本,没有印刷载体;也有根据印刷版本的网络版,其实质是对印刷版进行数字化的改造。这些网络期刊能依靠计算机技术来实行对出版物的制作及发行,出版及发行的方式也突破了以往传统出版发行手段的发行对象单一、不定时及单向特性,大大拓宽了出版意义[1-2]。
在当前数字出版的环境下,相对传统的纸质出版方式,数字出版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更便利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同时,因为其兼具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介传播手段,所以具有信息承载量大、传播速度快、成本较低廉等多方优势,在这短短的十几年中发展也非常迅速。数字出版对传统的出版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与之直接相关的传统编辑也相应地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以往传统的期刊编辑应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编辑自身的专业素质及人文素养,这样才能更有能力去胜任新时期下的编辑工作。除传统期刊编辑所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外,数字出版时代的期刊编辑应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自身学习,特别要注重提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信息意识是编辑在数字出版时代所必须具备的,也是编辑的一项基本思维。编辑的信息意识,主要是指编辑作为主体对信息的观念及系统,是关于编辑对信息的接收、加工和传播活动的本质、功能、方法、手段、效果等的认识、反映和评价的观念系统[3-4]。期刊编辑所具有的信息意识和其自身具备的职业敏感和创新思维等密切相关,也是编辑们在长久的职业生涯中逐步形成的习惯。具备强烈的职业敏感,编辑能在工作中更好地掌握主动地位,能为期刊选题及组稿更好地选择有价值的、可读性强的信息,也能更有目的地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及时将有创新性的成果传递给广大读者。
在数字出版的条件下,期刊编辑所需的信息意识,主要是指在浩如烟海、种类繁多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选出哪些读者真正所需要的信息,让读者在获取及利用信息方面能效率更好、质量更好。其本质就是希望编辑能够凭借自己的强烈的职业敏感、敏锐的观察力和果断的判断力去获取信息及判断信息,对信息的质量起到一定的把关及筛选作用。想成为一名具有较强信息意识的编辑,需要通过各方面不断的努力来达到。
一方面需要有广博的知识面。编辑工作不仅仅是稿件的编辑加工,同样也是一种学习研究。作为一名优秀的编辑,需掌握学科研究热点及实时科研动态,储备大量的信息资源。这就要求编辑树立信息意识,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数据库等资源,多渠道地充实自己的知识面,为编辑工作更好地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需要具备信息处理能力,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合成、传递和利用各种手段存贮、阅读、吸收信息的能力[5]。这就要求编辑在日常工作中时刻学习掌握国家的大政方针,学习与出版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深层领会国家各项政策精神,时时追踪并掌握各相关学科研究的前沿动态。在此基础上对信息进行鉴别、加工、整理,从而形成自己正确的判断。
数字出版的不断普及对于编辑工作方式带来了一定的变化,数字化平台的涌现为编辑工作带来相当的便利的同时,如何更好地掌握、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成为编辑的必修课。针对以上这些数字化处理方式,需要编辑在平时工作中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各种工具软件,如Word、Adobe Acrobat、Excel、Photoshop等,高效地处理各种类型、各种格式的电子文稿,同时要不断学习、及时更新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以上海大学期刊社为例,其下辖的13种期刊均设有网上投稿平台,作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稿件登记及一系列流程。该平台的设立同样畅通了编辑部与作者交流的渠道。一般而言,作者投稿格式以Word为主,这就要求编辑能熟练运用各版本的Word系统,除此之外,对于内容中较为常见图表、图片的处理软件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编辑要对计算机操作系统有足够的了解,操作方面才能得心应手,如此方能更好地凭借网络来实现期刊数字化出版。首先编辑应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自身已掌握的知识,在平时的工作之余能继续学习相关的网络技术知识及多媒体的制作技术,多争取机会参加相关知识的培训。其次,实际的编辑工作中,不管是哪一环节都要学会应用计算机来处理,并长期坚持。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以做到更好地运用和发挥。
随着数字出版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对编辑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稿件处理等传统内容已不再是期刊编辑的唯一任务,而是要求编辑,特别是年轻编辑能够实现个人的多元化发展[6]。以上海大学期刊社为例,自2015年起,在期刊社副社长刘志强的带领下,期刊社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组建了一支以80后为主的信息化团队。信息化团队的成员多数是编辑部成员,在完成日常编辑工作的同时兼任期刊社信息化建设。
上海大学期刊社新版网页建立后,信息化团队成员均有各自所负责的板块。这就要求编辑能掌握一定的网络发布及维护管理知识,利用网络来及时传递相关信息。如期刊社网页上的热点新闻栏目,涵盖了来自校内外出版行业的各种热点信息,并做到及时、快速更新;行业信息主要包括各种与出版行业相关的通知及新闻;前沿文章主要是发布行业内的一些热点文章,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学术论文投稿与写作栏目主要体现了期刊社的服务型功能,为校内外有需要的作者提供相关指导。
网站发布及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样需要一定的积累和锻炼。如:不同板块的成员间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在查资料做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形成跨板块的多方交流。
编辑的服务意识对外体现为作者服务和为读者服务两方面。为作者服务主要体现在:编辑应谨慎而认真地对待每一位作者的每一篇论文,对作者要有“敬畏”之情、“平等”之心“引导”之责[7]。编辑对每一篇来稿都要严肃对待,注重稿件内容,编辑对作者的服务内容包括作者投稿、审稿、录用、编辑、退(修)稿等一系列的编辑流程,以及后续的对作者知识产权的保护等。为读者服务主要体现在:编辑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部分,要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编辑人员要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和人们的审美需求。读者是编辑工作的“始 ”“终”,周而复始地循环着,编辑工作也始终为读者服务着,为读者服务是编辑工作的最终[8]。期刊社可以利用当下流行的微信、微博等平台开设读者反馈平台,更好地了解读者的需求,为读者服务。
编辑的服务意识对内体现为个人的团队意识。无论是传统的纸质出版还是当今越来越火的数字出版,都需要编辑与他人协作完成。从策划到组稿到正式发布,不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因此编辑要注意培养自身的团队意识及写作能力,尽可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仅仅是与编辑部内部人员,同样包括与主编、编委乃至数据库方面的沟通协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刊物的质量和影响力[9]。
青年编辑要拥有好学不倦的心态,也要努力培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唯有将“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才能不断提高职业素质,为将来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0]。作为一名优秀的编辑,首先要学会“杂”。即:既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又要有广博的综合知识。这就要求编辑在日常工作中既要注重摄取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又要争取在某一方面有所深入。其次要学会“舍”。一个优秀的编辑让作者的文章更为赏心悦目,编辑工作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其中不仅包含了作者的劳动成功,同样也倾注了编辑的劳动和心血。然而再创作的成果依然不属于编辑,因此优秀的编辑要学会“舍”,要有愿为他人做嫁衣的无私奉献精神。
总体而言,在新时期下的数字出版时代,对编辑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实质上,这既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鞭策,鼓励广大编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为刊物更好的发展而努力。
[1]韩淑丽.数字化为学术期刊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6):76-78.
[2]张鲸惊,韩建,黄河清.数字化出版发展对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的要求[J].编辑学报,2012(2):175-177.
[3]杨光宗.关于编辑信息意识[J].编辑学刊,1990(3):47-48.
[4]祁刚,王喜魁.试述期刊编辑的审美理念及审美展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120-124.
[5]李洁.文化综合类期刊不可忽略的最优选题[J].河南社会科学,2004,12(5):134-136.
[6]刘翠萍.试论信息时代学报编辑的信息意识[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38-140.
[7]孟丹青.数字化时代的学报编辑素质[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1):70-73.
[8]詹歆睿.从路遥、陈忠实创作之路看编辑对作者的人文关怀[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5(4):113-116.
[9]杨诚.编辑工作最终是为读者服务[J].出版广角,2010(10):47-48.
[10] 余溢文,陈爱萍,赵惠祥.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必备能力:学习·执行·交往[J].编辑学报,2011(2):174-176.
[11] 孙岩,邓莹.从网站建设和期刊栏目设置谈期刊读者服务现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149-153.
[12] 程志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期刊编辑的现代意识[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2):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