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科技期刊编辑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

2016-02-28 11:11张宗勤窦延玲
学报编辑论丛 2016年0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报投稿

张宗勤,窦延玲,韩 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林学院学报》编辑部,陕西 杨凌712100)

科技期刊办刊的宗旨是为读者、作者及学科建设服务,最终实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新时期创新型社会的建设依赖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科技期刊是发表最新创新性成果的载体。我国最新界定的学术期刊有近6 000种,其从业人员众多。长期以来,这些分布在不同大学、研究所、不同学科领域的期刊编辑部及其责任编辑,通过编辑出版科技论文,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应有的作用。现代社会要求高校及科研院所培养综合性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一方面需要各类专业人才人尽其才;另一方面,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对出版业带来巨大挑战,需要编辑队伍更强大、更稳健。然而,现实中大学甚至被戏称为“大概学学”,研究生搞“批发”甚至“放羊”式培养[1];编辑的社会地位、受尊重程度等相对不高,使得许多期刊人、尤其是年轻人,不愿意从事“为他人作嫁衣”的编辑工作,或产生编辑职业倦怠,易引发编辑离职、工作失误等,甚至于影响编辑的身心健康[2],部分科技学术期刊编辑角色自我定位不当,服务意识淡化,对期刊及编辑的作用认识不足,制约了学术交流与期刊出版业的发展[3]。本文针对创新型社会建设、大数据、多媒体出版等新的历史时期现状,分析科技期刊与期刊编辑服务功能的表现形式及编辑日常工作中如何诠释服务职能,以期为办好科技期刊、稳定与壮大编辑队伍服务。

1 科技期刊编辑服务功能的表现形式

1.1 为读者服务

为读者服务是其他服务功能实现的前提。作为读者的各级各类人才的成长与科技期刊的功能及期刊编辑的作用是分不开的。读者通过科技期刊论文的阅读把握科研进展,指导其科研工作。读者在科研立项、项目申请书起草、课题研究、研究方案制定、研究结果总结分析、论文发表之文献参考等方面均需要查阅科技文献,特别是科研过程需在以往研究成果的指导下,继往开来,开展创新性研究,进而取得创新性成果。

科技期刊及其编辑为读者服务体现在通过为读者提供兼具较高学术创新性与表达规范性的论文成果而实现[4]。论文在专业期刊的发表,即起到同类定位的作用。某篇论文的作者也可能是其他论文与本刊的读者,期刊对于论文的这种归类专业化发表本身就是为作者服务。如《中国高等教育》注重高教政策的权威解读和方向引领,关注高教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而《编辑学报》主要报道编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主要服务于编辑人[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管)期刊有 20种,国内外公开发行,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学科,为不同专业领域的读者提供最新成果与资讯。

1.2 为作者服务

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主要为作者来稿。科研工作者将自己的研究进展总结为论文,将阶段性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从而促进学术交流与推动科技进步。一篇论文作者可能是 1人到多人,所有署名作者都对该论文做出贡献、参与试验或论文创作;第一作者往往是主要完成人,也是论文的执笔人,在试验研究、论文初稿起草与修改定稿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目前第一作者多是研究生或年轻科技工作者,他们在科技论文规范性撰写与表达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编辑为作者服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协助作者规范化发表学术成果。虽然在期刊征稿简则中往往会注明文责自负,但编辑所做的工作不是简单地编排来稿,而是在尊重作者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一定的编撰和修改,从文字、语言、标点符号、图文排版、参考文献、乃至学术性、政治性等方面审读、校对、修改;二是对科研论文分类化。论文原创权属作者,而各作者的创作活动具分散性且随意。编辑则通过初审、外审、添加分类号、栏目分类、组稿等,客观上起一个组织者的作用。科技期刊市场竞争的焦点其实是对高水平作者的“争夺”,编辑应与作者建立良好正能量互动关系[6],增强为作者服务的意识[3],才能够有效地保证期刊在激烈的市场、学术竞争中立于不败。

科技期刊及其编辑推动了人才的脱颖而出。编辑有时就像教练员,教练能看出运动员的长处和短处,指导他取得好成绩[7],编辑则帮助作者。许多作者就是在投稿、修改完善、发表的多次循环过程中,训练了论文写作能力,提高了科研水平,同时完善深化了研究内容。在我们的编辑实践中,许多作者与编辑成了朋友。一些优秀科技人才通过在期刊上发表其研究成果而被同行所熟悉并认可[8-9]。编辑不仅仅是审稿人与作者之间的传话筒,任何一篇稿件均需经过编辑或多或少的修改润色加工及编排校对,才能达到出版水准,编辑往往能起到化平凡为神奇的作用[10],这是编辑为作者服务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培养和发现科技人才的作用。

1.3 为导师及学生培养服务

研究生导师多是高校、研究院所的高级专业人才,有些人年轻时能力卓越,还兼有行政或其他社会职务,他们有项目、有经费、有团队,招收研究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出成果也较快较多。然而,由于个人精力限制,他们无足够的时间直接辅导学生并对学生起草的论文逐字逐句把关;另有许多学生则绕过导师直接将论文投稿,导致投稿论文在学术成果表达、写作规范及严谨度等方面较差。表面看是给编辑部及编辑工作带来麻烦,其实主要是对人才培养及科研成果发表的负面影响。

对于期刊而言,只有发表好论文才能更好地体现办刊宗旨,传播成果与知识,支撑科技应用与推广,助力经济发展。一篇学术水平劣质的论文,或一篇编排质量不高的论文,可能误导甚至贻害读者及作者。近年来,研究生培养过程也出现了许多问题[11],期刊编辑则通过对论文的审查、修改、编校及借助工具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改进提高论文的质量,可以提高作者的素养,如许多作者,尤其是研究生作者在回复退改意见时会表达他们对编辑及审稿专家意见与工作的衷心感谢与感激。这样,编辑实际担当了一名不见面的老师的角色,起到了帮助培养研究生的作用,起到了为研究生导师服务的作用。

编辑工作的特点被形象地概括成“为他人作嫁衣”。作者在投稿时,一般是提交经过精心创作完成的作品。编辑初审时,首先以一个读者的身份,以质疑的视角,细心拜读,并查正疑惑,提出修改建议,提请作者解答或修改、增删细化或补充完善内容与表达。经过反复退修后,论文可能还存在许多语言、计量单位、格式不规范,要素不全等问题,编辑需要一一补全。这些工作其实是共同参加完成了该部论文。可见,尽管论文的原创是作者,但编辑的工作是作者创造性劳动的延伸与补充,这种劳动并未在论文中独立的表现。即就是说,编辑起到了一名不见面、不署名作者的作用。在我们的编审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作者投稿时与导师并未沟通,根据投稿网络系统要求,一般应该添加所有署名作者的有关详细信息,但投稿作者仅把自己 1人注册,其他署名作者的信息不添加或不完善。对此我们刊物一般要求投稿作者补充相关系统信息,或先退稿并要求作者注册所有信息后规范投稿,以便于稿件处理进程及修改意见均可以与所有署名作者、尤其是第一作者与通信作者沟通。另外,实践中不时会发现有些论文退改后,通信作者(一般为第一作者的指导老师或项目负责人)根本未曾阅读修改意见,导师未对论文做实质性修改或把关,仅由投稿作者做了简单修改后就返回修改稿。对于此种现象,我们编辑会要求学生作者与导师沟通,修改完善后再安排终审。接受发表安排刊期后会要求提供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版权协议,以确保作者及通信作者“文责自负”的权利。从该意义上说,编辑与论文所有署名作者及其导师、课题项目负责人不同,他们是幕后工作者、是蜡烛、是春蚕、是人梯,像伯乐,担当一名不见面、不署名老师的角色,具备了协助导师培养研究生的属性。

1.4 为学科建设服务

期刊与编辑通过对最新科研进展、阶段性成果的及时报道,起到学者与相关同行交流互动,深化科研工作,防止简单重复性研究,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功能体现在提高作者、读者的科技水平,培养人才,加速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推广等方面。如《西北林学院学报》主要报道林学学科及其他学科在林学上的应用等方面的科技学术论文,具有为林学学科建设服务的功能;设有森林生物学、林木遗传育种与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林产化学、园林、林业经济等栏目,为林业科技人员及林业相关人员提供服务;林学相关专业的读者可以相对快速定位阅读自己专业领域的论文,体现了期刊与期刊编辑为学科建设服务的职能。

2 科技期刊编辑应如何做好服务

2.1 编辑应当学者化

科技期刊编辑不仅要政治上过硬,编辑业务熟练,还应该是某个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化的科技期刊编辑不仅是排版校对,更应善为人师[12];对编辑个人而言,学术滋养对编辑人起到了自己人生和学术导师的作用[13]。从事编辑行业,需要不断学习与总结,既要有编辑专业知识,更需要广阔的学术视野及科技论文写作实践经验。对多学科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这样才能敏锐地发现稿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与作者的反复沟通或查阅资料,求证正确答案,才能编辑出优质论文。可见,编辑既需接受系统编辑业务培训,又应是主办期刊领域相关专业知识的学者。

编辑首先须成为学者,方能成为新时期合格的编者。如果学报编辑能够成为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专家,即可掌握学术主动权,获得发言权,才能在编辑工作中真正做到选题有的放矢、组稿有针对性、退稿有理有据,对每一篇稿件作出相对准确的学术评价,做到对作者和读者的负责。所以,编辑学者化应该是编辑工作自身的必然要求,是编辑活动的发展方向[14]。

2.2 编辑应积极开展论文写作与发表的教学培训活动

高校不同学科的专家教授具有专门知识与学问。教授按教学需要准备好讲稿去讲课,他经过认真备课,所讲课程容易叫座,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而编辑知识面要广而深,不仅应是个专家,还应是个杂家。当一个合格且称职的好编辑,不见得比当好一个教授容易,从某个意义上说还更困难些[7,15]。为适应数字出版时代的现状,许多科技期刊编辑来源于教学科研一线,有些目前仍然兼职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在从事科研工作、科研进展总结、科技论文撰写、投稿等过程中,有丰富的经历与经验。编辑们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设文献检索、科技论文写作培训讲座,以学术期刊论文一般模式要求为基础,详细讲解论文各部分相应的规范及撰写需注意的事项,也可一对一地帮助作者[16];另外,编辑可以借助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发现投稿论文的文字复制情况,帮助与指导作者修改完善论文。

2.3 编辑需客观定位自我

虽然教育部曾明确指出,学报编辑应列入教学科研编制,他们在职务评聘、待遇与表彰等方面应等同教学人员[17],但是,实际操作中,大多数科教单位均未贯彻执行。编辑或被视为教辅人员,甚至是后勤人员。相应的,编辑们在职称评定、岗位津贴发放等方面均低于一线教学科研人员或行政人员。工作中多方面受阻,编辑部亦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编辑岗位变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岗位,编辑自我感觉貌似低人一等[2-18]。如果说作者是水泥柱,编辑则是钢筋,使劲而不露面[19],编辑总是把自己的心血藏在别人的成绩里。尽管相对而言,编辑的工作更多的是“白卷青灯”的寂寞与辛劳,成果是作者的,编辑付出再多,最后也只能是个默默无闻的奉献者[20]。但是,我们要认识到,编辑活动是编辑人员在文字环境下整理、选择具有科技、文化属性的资料或文稿进行的创造性活动[21]。中国古代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的创始人,他的伦理思想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也是十分出色的编辑家;他编辑整理了《诗》《书》《易》《礼》《乐》《春秋》六艺。现代中国的陈独秀、鲁迅、茅盾、巴金、邹韬奋、叶圣陶、胡愈之、何其芳、艾青等,不仅是著名的作家与学者,甚至是文化界和学术界泰斗级代表人物,也是卓有影响的编辑家、出版家[14]。因此,广大在岗编辑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思维观念,调整心态,在数字化时代做一个内心宁静淡泊、受人尊敬的学者化编辑[20]。授业解惑,为培育千万精英[22]而拼搏,为培养创新性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2.4 在编务流程不同阶段做好服务

2.4.1 投稿前标准化指导作者

近年来,浮躁的社会风气影响到科技期刊界,许多作者来稿的格式欠规范、质量不高,人们写作能力似乎明显降低。其实,这与不合理的指标考核、限时段考核评比等导向性密切相关,与专家学者科研工作外的社会活动太多有关,使得他们不能够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做学问,因此,编辑要与作者交朋友。无论是学生还是资深专家类作者,他们往往重视的是论文的学术水平。鉴于不同期刊在格式方面不尽相同,作者一般会按照普遍适用的格式撰稿。投稿前才会按照目标期刊的格式规范论文。期刊应该在作者投稿前,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系列配套服务、培训与指导。如我们编辑部在以前投稿须知的基础上,在网站首页增加论文模板,并开放阅读,详细规范论文的框架结构、排版格式、字号及字体大小、行间距、不同类型参考文献的标注规范等,使作者可查可用,大大提高了来稿的质量;另外,有针对性地开办或举办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与讲座,或与相关研究生举办小型座谈会,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2.4.2 退修期提出具体化要求

学术大家的论文往往投往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发表,目前,一般性科技期刊投稿作者以研究生居多。研究生群体往往缺少论文写作经验与实训。作为编辑,不能仅仅期待直接来自学术权威的论文,更需重视学生投稿群体。据统计,《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年总6期共发表论文312篇,其中,以学生为第一作者的论文166篇,占全年论文总数的53%。因此,给予这些小作者更多的关心与关注,有利于确保期刊学术水平与编校效率及质量。

小作者将来会成为大专家,将可能成为期刊的高频作者与审稿专家。与他们交朋友,给他们在论文写作方面较多的建议、指导与斧正,会对期刊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如中小学老师对待学生作文称为“批改”,往往以批为主,通过批语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自觉修改,在反复实践中写作多种体裁的作文,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培养目的[23];在编辑实务中,只要论文学术质量尚可,对待作者的投稿与修改稿,我们会结合专家意见,不厌其烦地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用改文修订、批注、标红等方式,让作者知道需要修改与完善的地方在哪里?我们编辑修改过的论文,最终要请作者再校对。这样操作一段时间后,送主编终审的论文质量明显提高,也为后期排版、校对工作省时省力不少,缩短了出版时间,赢得了更多更好的稿源;同时,培养了作者论文写作水平,有利于科技成果的及时准确发表。

2.4.3 退稿时温馨寄语

作者投稿前一般都会仔细选择投稿的刊物,投稿后充满了发表的期望。如果简单的退稿,作者不明白缘由,会感觉失落,对该刊物的认识与感情会大打折扣[3]。退稿的论文不一定是质量不高,还包含由于期刊版面数限制、与本刊报道方向偏离等因素。即使是论文学术质量存在问题,也需要慎重、详细说明退稿原因。

退稿也是对作者的提高,要把专家意见与编辑意见综合、条理化后反馈给作者。让作者明白自己这篇论文的问题与差距所在,有利于作者的提高,给作者一种心悦诚服接受退稿的体验。这样,作者愿意再次给刊物投稿,并在下一次投稿时,会重视按照刊物的具体要求完善论文。我们期刊对不符合本刊报道范围或论文学术质量不足的,会主动推荐给其他适宜的刊物,也受到了投稿作者的反馈认同。

3 结 束 语

培养高级人才需要充分调动与发挥科教单位各类教职员工的能力与积极性。期刊与期刊编辑通过为读者、作者及学科建设服务,践行了为人才培养服务的职能。对作者而言,期刊编辑通过对投稿论文的审读、退修、校对、排版印刷等程序,给作者论文提出语言文字、排版格式规范性意见,及学术、政治性问题的修改建议,让作者及时准确地报道自己的科研成果;对读者而言,他可能就是另外一篇论文的作者,期刊与编辑通过发表的论文,不仅仅为读者提供具有较高学术性的参考资料,而且引导作者规范性表达,投稿时真正做到文稿的“齐、清、定”,可有效提高编校效率与发表质量。期刊与期刊人通过论文编辑与发表,完成了为读者、作者、导师及学科建设的服务。

近年来我国科技管理政策和科研学术评价体系的功利化导向,使学术界形成一种浓烈的急功近利的浮躁氛围[24],身处科教环境中,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地位相对较低,受重视度不高,但坚持不懈的努力,在编辑岗位上,期刊人也能够收获理想与满足[25]。虽然,目前科技编辑处于无奈、无助、无辜的职业环境,一时半会难以改变此种状况,但可努力改变自己[10],与时俱进,积极学习与应用最新知识与手段,做好编辑工作[26],把期刊办成读者和作者都喜爱的“双爱”期刊[24]。在办好期刊、实现期刊价值的同时,努力实现编辑个人的魅力与价值。在编务实践中,自觉发挥教育教学、指导辅导作用,争取支持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或讲座,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研究创新性人才服务。

编辑的这种广泛意义上的服务,不是说编辑必须参与教学,不是说编辑就是教师,也不是编辑“不务正业”或“自作多情”;而是通过探讨编辑的职业定位,挖掘编辑的工作潜能,是编辑职能的前移,是提高科技期刊来稿质量的举措。愿科技期刊编辑不忘初心,在快乐工作、快乐人生中实现职业价值与个人价值,进一步稳定与壮大编辑队伍,办好期刊。

[1]秦琴.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社会支持——以武汉高校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4):35-40.

[2]韩芳.近年来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研究述评[J].阴山学刊,2013,26(2):97-100.

[3]蔡琳.王跃军,王秦玲.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应增强为作者服务的意识[J].编辑学报,2014,26(2):175-177.

[4]林海妹,薛刚,李永龙,等.科技期刊编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及其与期刊发展的关系[J].编辑学报,2014,26(1):57-58.

[5]宫福满.一招一式皆过脑 一词一句费思量——撰写科技期刊学论文的一点儿体会[J].编辑学报,2014,26(2):194-195.

[6]崔兆玉,穆建叶.论当代科技学术期刊编辑的素质[J].编辑学报,2014,26(4):312-314.

[7]吕叔湘.谈谈编辑工作[J].出版工作,1981(4):1-11.

[8]黄明睿,袁丽霞,吴开宝,等.对科技期刊编辑地位及其作用的重新评估[J].编辑学报,2013,25(6):511-513.

[9]陈小华.论学术期刊的人才发现和培养功能[J].编辑学报,2014,26(1):22-24.

[10] 王雪萍,周宇红.论科技期刊编辑如何提高工作激情[J].编辑学报,2013,25(5):495-497.

[11] 翁庆萍,曹培强.试论研究生严谨治学素质的培养[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4):100-103.

[12] 陈芳,马勤,韩燕.学术期刊编辑应善为人师[J].编辑学报,2014,26(3):289-290.

[13] 李建新.科技编辑的学术滋养[J].编辑学报,2014,26(4):398-400.

[14] 一丁.编辑学者化之我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9(3):113-116.

[15] 蒋曙晨.吕叔湘同志谈出版编辑工作[J].出版科学,1936(1):7-8.

[16] 缪宏建,王晓蕴.编辑职能前移:一项提高科技期刊来稿质量的举措[J].编辑学报,2014,26(3):251-253.

[17] 金得存.高校学报编辑的奉献意识和学术意识[J].皖西学院学报,2006,22(3):153-156.

[18] 张亘稼.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焦虑分析及应对[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2):128-132.

[19] 蒋子龙.水泥柱里的钢筋[J].编辑之友,1983(3):120-121.

[20] 钟晓红.数字时代高校学报编辑角色探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4):1-4.

[21] 金蕴石,数字技术背景下的编辑角色刍议[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10):142-143.

[22] 侯鉴君,游苏宁.《中华内科杂志》是如何发挥导向作用的[J].编辑学报,2003,15(1):57-58.

[23] 魏红梅,以批促写提高写作能力[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2):74.

[24] 游苏宁,石朝云.应重视科技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J].编辑学报,2008,20(6):471-474.

[25] 宫福满.做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8项收获[J].编辑学报,2014,26(5):510.

[26] 刘岭.学术交流需求变化环境下的科技期刊服务趋势及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3):252-256.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学报投稿
科技期刊的分类
诚挚期待您的投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投稿要求
投稿选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欢迎投稿
致敬学报40年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