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娟娟
(湖南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对陆定一的新闻学基本观点的辩证思考
韩娟娟
(湖南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对于新闻,陆定一认为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对于新闻学,他的基本观点体现在“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和“新闻如何能真实”。本文着力分析“新闻的本源”和“新闻如何能真实”的相关问题,并对其中所呈现的弊端作了简要的剖析。
新闻学;辩证唯物主义;事实;真实
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原刊是刊登在1943年9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上,后来被编入《陆定一新闻文选》和《陆定一文集》等著作中。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着力阐述了两个新闻学的基本问题:新闻的本源和新闻的真实性。由于该文章是“我国党报理论的重要文献”,[1]再加上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一刊登出来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时间洛阳纸贵。最具影响力的便是陆定一对新闻的定义,虽历经半个多世纪,但依旧被众多学者推崇、引用。
文章开篇就说“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依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解释它,而不作任何曲解或增减”,[2]因此作者毫不掩饰地摆出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老老实实主义,这就是实事求是的主义,就是科学的主义。”[2]由于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当时报社的工作人员有很多是来自国统区,他们的新闻观点或多或少受到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影响,关于新闻的本源、新闻的真实性等问题在整个社会还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和极大的分歧。),陆定一以共产党宣传事业领导人和新闻人的身份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把新闻理论和新闻事业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从而以哲学的宏大视野树立了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念,开启民智,引领思潮。
我们无产阶级的新闻理论以及新闻事业要坚持实事求是是相当正确的,这一点毋庸置疑。除此之外,陆定一还强调,“除了无产阶级以外,别的阶级,因为他们自己的狭隘利益,对于事物的理解是不能够彻底老老实实的,或者是干脆是不老实的。”而借此说明只有无产阶级——最进步的生产者阶级,才能够老老实实地理解事物。[2]这一点,笔者认为是不妥的。众所周知,能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新闻理论和新闻事业并不是无产阶级的独特能力。相信只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端正与踏实的态度、广博与扎实的功底,不管是哪个阶级,都可以做到老老实实、实事求是。因此,这种思维方式和批判方式是有待完善的。
对于新闻的本源问题,当时存在两种基本的回答。一种是从唯物论的角度认识新闻的本源,他们认为新闻的本源就是物质的东西,就是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的斗争中所发生的事情。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2]所以,唯物论者的观点认为:“新闻的本源就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2]另一种对新闻本源的解释则是从唯心论的观点出发,“唯心论者以为新闻就是世间万事万物中某一‘性质’的本身,这就是资产阶级新闻理论中所谓的‘性质说’。最早的‘性质说’认为‘新闻乃是适宜性与一般性之本身’。”[2]
我们都知道,对于新闻理论和新闻事业,必须坚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陆定一所反对的唯心论者坚持的新闻定义错在何处呢?其实,此处陆定一所批判的唯心论者是有所指的。细查资料不难发现,这里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一个人——戈公振,陆定一不仅把戈公振的新闻理论误认为是旧社会的一套思想意识和理论,并且以为是糊涂的、不老实的,甚至是不科学的。而后,将其归到唯心派的阵营里,对其进行猛烈的批判和不点名的攻击。但是,笔者不得不说,是陆定一误解了戈公振的理论。戈公振曾说:“布润和波于其书内,再用适宜性(Zeitgemassigkeit)之外,均用现实性(Aktualitat)。但新闻之价值,不止一时间条件可以决定,且须满足读者之感受,而引起其兴味。故现在发生之事件,在新闻价值上言,当然首屈一指。但从读者兴趣上言,材料不必限于现在发生之事件,故与其谓为现实性,不如谓为适宜性,则一切广义有新闻价值之材料,均可包含于内也。”[3]这是对报纸特点的论述,同时也是对新闻特点的说明。由于戈公振的原材料来自德文文献,他所谓的“适宜性(Zeitgemassigkeit)”就是指新近发生的各种引起大家注意的事实。鉴于文化的差异性、翻译方面的原因,导致陆定一误解了戈公振的原意,因此给戈公振套上唯心论的“帽子”是极为不妥的。这一点是值得大家注意的,在学术研究上,决不能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什么是新闻的“性质”呢?新闻的“性质”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从陆定一的观点来看,新闻的“性质”不过就是新闻的特点,这种特点就是由构成新闻的事实决定的。例如,今年某地的腊梅提早绽放,这个事实一看就很“文艺”,那有关这条新闻的报道自然也就具备“文艺性”;再如,某单位进行领导班子换届选举,这条新闻就是一般的政治新闻,没什么“文艺性”,生搬硬扯,怎么也不具备“文艺性”。这样的例子很多,那我们不难发现,新闻的“性质”是由事实特征决定的,而不是说“性质”决定了新闻或者报道,这种理解是偏执的、错误的。一味地推崇“性质说”是从唯心论的观点认识事实,理解事实,难免不会犯错,如把局部当做整体,不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以为表面所呈现的形式就是实物的本质。
因此,必须理清“性质”与事实的关系,这也是从新闻理论的角度划分唯心论与唯物论的界限。研究新闻理论,从事新闻事业,都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时刻坚信新闻只来源于事实,事实可以呈现很多种“性质”,这些“性质”只是新闻划分类别的依据,绝不是新闻本身,更不能决定新闻。
新闻理论与新闻工作不仅要以事实为依据,还要千方百计地做到新闻真实。在新闻真实方面,资产阶级的新闻理论也深入地进行分析以求得真实的报道。新闻的五要素是资产阶级的新闻理论里较为普遍的部分,即一条新闻必须具备五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过程与结果,并强调这五个要素同时具备才能构成一条新闻。客观地说,这五个要素的确是构成一条新闻的必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形式上也是完整的。但陆定一也清晰地指出,不是具备了这五个要素就一定是真实的新闻。例如,前不久网上的一条“习大大搭出租车”的新闻,五要素样样俱全,可这条新闻并不真实。且不说具备“五要素”的新闻是否真实,就连记者实地采访都不一定能得到真实的新闻,摄影师的镜头里也有可能是他人事先设置好的场景。再回过头看,通过新闻的“五要素”判断其是否真实就显得过于草率了。
那怎样做才能获得真实的新闻呢?陆定一的回答非常果断:“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报纸,与人民有密切联系的报纸,才能得到真实的新闻。”[2]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时时刻刻践行的宗旨,这是我们党得以存在和壮大的源泉。我们的新闻工作者都来源于人民大众,努力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例如,记者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都要做与人民血肉相连的记者。只有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设身处地地参与生活中的事实,才能报道出真实的新闻。在生活和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引导身边的人。这样新闻就与人民紧密结合起来了,那真实的新闻也就呈现在群众眼前了。
比起如何获取真实的新闻,新闻的真实性才是最重要的。例如,新闻的五要素、记者实地采访、摄影师设身处地去拍照、密切联系群众等等,这些都是获取新闻的方式。不过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获得真实的新闻。但新闻的本质还是要追求其真实性,如陆定一1982年10月6日对《新闻战线》记者的谈话:“新闻,我是天天看的,看了十几年了。看来看去,想来想去,我还是认为,新闻一定要真实。技巧是要的,但主要的是要真实。”[4]这几句话尽管简单,但投射出深刻的道理: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所在,失去了真实性,那新闻也就没有生命力可言。这样的新闻自然会失去人民的信任,那么我们的媒体也就失去了根基,我们的党和政府也失去了威信,这个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因此,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时刻谨记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
事实证明,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路线和方针是完全正确的。相对于追求新闻的五要素或者记者实地采访,群众路线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为这个路线以党的领导为依靠,再加上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有能力、有专业知识的记者,我们可以办出优秀的报纸,开创中国报界的新纪元。为了推动新闻事业的顺利发展,陆定一还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把专业和非专业的新闻工作者结合起来;二是新闻工作者要做人民的公仆;三是要有群众观点,不要有“报阀”的观点。[2]
综上所述,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主要阐明了我们研究新闻理论和新闻事业的基本态度,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以及新闻学最基本的两个问题。但是陆定一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见解是比较偏激的,如无产阶级在新闻理论和新闻事业的做法上优越于其他阶级;只有为人民服务才能获得真实的新闻,这仅是获得真实新闻的一种方式,不能将获取真实新闻的渠道绝对化。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会阻碍新闻学以及新闻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须认清这些事实,才能有利于研究新闻理论,推动新闻事业发展。
[1] 陈力丹.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思维模式对后世的影响[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1.
[2] 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A] . 陆定一文集[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321-323,327,329-330.
[3]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
[4] 陆定一.新闻必须完全真实[A].陆定一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762.
G210
A
1674-8883(2016)13-00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