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亚兄
(重庆大学,重庆 401331)
突发事件中“专家型中小V”的舆论影响探究
包亚兄
(重庆大学,重庆 401331)
编者按: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正如约瑟夫.普利策所言,新闻记者不仅是国家之船的瞭望者,更在全媒体产业链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推进,传统媒体的发展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就重大突发事件报道而言,新媒体报道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时效性强,交互性突出,多媒体特征显著,受众自主选择范围大。但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新媒体在报道上占了上风,但又存在泛娱乐化倾向、二次伤害、谣言传播等发人深省的问题。
本专题就当下的时代背景,分析新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灾难性事件报道中的优势与缺失,从多角度探求其继续发展中的应对与突破。
随着微博意见领袖的细分,“专家型中小V”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本文结合“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和“天津港爆炸事件”,发现“专家型中小V”在社会事件发生后,会利用自己在精细领域扎实的专业功底,发布原创度高、专业性强的微博内容,平衡微博生态,“制衡”和“对冲”舆论场,甚至成为微博辟谣的主力军。
“专家型中小V”;舆论影响;天津港爆炸;成都女司机
2013年,新浪微博启动中小V扶持计划,面向多个行业挖掘有实力的微博用户,鼓励这部分用户创造优秀内容,重构微博传播体系,建设舆论场新格局。很多有专业背景的“专家型中小V”由此进入公众视野,并逐渐在社会事件中发挥积极作用。具体来说,“专家型中小V”是指在微博平台上获得个人认证,并具有一定数量的稳定粉丝(一般在50万以下),且在垂直领域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言论较少涉及其他领域议题的专家型意见领袖。[1]本文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和“天津港爆炸事件”为例,探讨“专家型中小V”在具体事件中的舆论影响及表现出的特点。
“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在历经对女司机的集体同情,谴责打人暴行后,随着行车记录仪的公布,加上女司机一家的态度,公众很快转入对女司机的集体控诉、法理讨论和吐槽扒私,关于该事件的网络舆论充满了带有民粹倾向的暴戾之气。在舆论一边倒的态势之中,“专家型中小V”的微博发声有何特点?
(一)媒体接触度高的“专家型中小V”的发声积极
笔者筛选了事件发生一周内,“专家型中小V”发布的与事件相关的234条微博进行研究。经统计,234条微博中,媒体接触度高的发布者,如认证标签为时评人、媒体人等发布的微博占所选样本的54.27%(127);认证标签为律师、教授、警法系统的“专家型中小V”占比皆为15%左右;此外,还有2%的心理工作者发布的微博。其中,以教授、时评人、心理工作者及媒体人为认证标签的用户微博原创率高达90%以上。
(二)“专家型中小V”侧重理性解读,较少进行是非判断
经分析,笔者发现3日受到传统媒体报道的影响,“专家型中小V”倾向于谴责男司机下手过重。但4日行车记录仪曝光后,几类认证用户并非按照整体舆论走向,一边倒地谴责女司机,认为男司机打得好,而是从理性和中立角度出发,认为男女司机都有责任,并未简单地判断是非,反而侧重于对中国整体驾驶环境、舆情为何反转、网络暴力以及对女司机信息过度披露是否侵犯隐私等的反思。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各种消息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上快速传播,诸多与事故相关的谣言在网络上呈病毒式扩散蔓延,事故舆情发展呈现出复杂、纷乱、无序的特点。通过微博高级搜索,笔者筛选出了事发一周内评论人、教授、医生、律师、消防员等“专家型中小V”发布的与专业相关又与事件紧密联系的262条微博进行研究。整体来看,“专家型中小V”在天津港爆炸事件中的舆论影响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前期重在消息发布,后期注重事故问责
对所选样本进行分析发现,“8.12天津港爆炸”事发前3天,“专家型中小V”的微博以事故真相探寻及祈福类消息为主。16日,才有较多事故问责和事故反思类的消息出现。整体上看,事发一周内,“专家型中小V”发布的微博悲情色彩浓厚,对事故的反思并没有“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突出。
(二)积极辟谣,成为微博辟谣的主力军
每次突发事件发生,总有伴随而来的各种谣言。除了极少数怀揣恶意的谣言制造者,大部分民众都是不明真相的转发,从而传播了谣言。在天津塘沽爆炸事件中,“专家型中小V”的辟谣能力充分展现。8月13日,微博昵称为“东方定助的红内裤”发布的一则提醒大家“冲击波可能造成内脏破裂,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一下”的微博。微博发布之后,很快就有了1万的转发量,引起了大量网友的围观和讨论,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恐慌。时隔8小时后,微博昵称为“白衣山猫”的前浙江援疆外科副主任医师发布微博辟谣,称“爆炸冲击波对人体伤害,是沿人体表片状冲击。人体表面最脆弱的是鼓膜。冲击波过后,你的耳朵不痛,听力无下降,你的内脏肯定不会受伤。暴力点状击打肝脾导致血肿,有剧烈腹痛者才有可能迟发破裂,需去医院。灾难当头,呼吁大家别信幺蛾子谣言,别恐慌,别去医院添乱”。并在微博的评论里补充说明“如果冲击波作用使人摔倒,人体撞击其他尖锐物体,此种情况下,鼓膜完整,但内脏会受伤。此种受伤就是文中所说点状暴力击打,会有剧烈腹痛。没有腹痛者,根本不可能内脏破裂,更不可能一周才发现”。很快,这条微博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得到了6万的转发以及2千条评论,使得谣言得以净化,减少了突发事件后对医疗资源的浪费。
分析两例事件中“专家型中小V”的表现及舆论影响力,笔者发现,“专家型中小V”在微博舆论一边倒的态势之中,能细分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发布高质量的微博内容,丰富微博话题,平衡微博舆论场。此外,在涉及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中,“专家型中小V”可以在微博中担任“辟谣主力军”,澄清事实真相,净化网络舆论。
综合分析也可发现,以媒体人为主体的媒体接触度较高的“专家型中小V”发声积极,律师、警察等警法系统的“专家型中小V”发声也较为突出,而医疗、卫生等其他精细领域的“专家型中小V”活跃度仍然不够。此外,各行业的“专家型中小V”皆存在与网友沟通不及时、沟通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因此,“专家型中小V”应发挥专业优势,在事故发生第一时间积极发声,通过评论大V用户来增加自身微博的影响力。“专家型中小V”还需积极与普通网友沟通,以理性客观的分析与网络上的极端言论抗衡。与此同时,主流媒体和政务微博还应善于发现“专家型中小V”在公共事件发生后,积极转发其微博内容,保证微博健康发展。
[1] 田香凝.“专家型中小V”的特征及舆论影响力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10):272.
G206
A
1674-8883(2016)13-0002-02
包亚兄,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