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纯琳
全媒体环境下地市级电视台发展的瓶颈与出路
徐纯琳
(作者单位:河源广播电视台)
“全媒体”指媒体机构及运营商综合运用声音、影像、文字、动画及光线等各种多种媒体表现形式,融合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与网站等各种不同传播手段,针对广大受众的不同“口味”,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服务,选择最适合的媒体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从而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本文主要结合全媒体的特点、地市级电视台发展的瓶颈,探索全媒体环境下地市级电视台发展的突围策略,以供参考。
全媒体;地市级电视台;瓶颈;出路
1.1接收终端多样化融合
全媒体信息传递给广大受众的渠道就是对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有效终端进行有效地融合。对于媒介而言,其终端完成了市场销售中产品从经销者到消费者的这一市场销售的最后环节,它承载了传播的内容。全媒体环境下,渠道、内容和终端共同影响着媒介的传播效果,但终端影响力愈来愈大,它可以决定着传播的效果。科技改变生活,也丰富了媒体的存在形态。随着新的媒体不断衍生,媒介终端由单一走向了各种新、旧媒体的多元融合,例如电子报纸、车载电视、数字电视等相继出现。
1.2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传统媒体受到了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持久发展潜力的新兴媒体的强烈冲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相互融合可谓是“全媒体时代”的一次重新洗牌,双方可以取长补短,媒体中的垄断角色逐渐消失,实现合作与共赢将是未来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网络电视台、爱奇艺、优酷网、乐视网、暴风影音及土豆网等视频网站的出现消除了电视的不可保存性、不可移动性等弊端,无形中也延伸了电视收视的范围。
2.1地市级电 视台新闻节目对观众的吸引力不够
地市级电视台新闻 节目受到当地政府的干预较多,在报道内容的制定和编排上,受到了一些限制。政府动态要闻报道占比较大,百姓关心的民本民生问题占比较小。久而久之,观众在掌握众多电视节目频道的选择权时,就会减少对地市级电视台的关注。随着收视率的持续低迷,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社会影响力持续减小,使地市级电视台新闻节目陷入普遍的发展困境。
2.2广告资源被挤占,经济压力导致恶性循环
新媒体崛起后,电视台和网络逐渐形成分离机制。随着近几年视听节目网站中视频行业的高速发展,其媒体价值也得到了逐步认可,广告数量稳步增加。地市级电视台不但失去了网络运营的收入,其广告资源也被掠夺得十分明显,广告收入大大减少,而物价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使地方电视台的支出压力也越来越大,甚至出现债台高筑的现象。单一的广告结构无疑会在作为支撑地市级电视台发展的唯一收入来源的广告收入上“雪上加霜”,巨大资金压力下,地方电视台被迫进行“断腕式”经营。一些地市级电视台不惜牺牲其作为主流媒体在当地的社会公信力作为代价,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深渊。
3.1主动与新媒体融合,各取所长
地市级电视台要重新审视新媒体时效性强、互动性强和信息海量的优势,找到自身与网络媒体、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结合点,发挥各自的特长,争取最大的合作空间。与新媒体的融合,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更要注重传播价值观的更新及传播语态的转换。当代中国已经进入了全媒体时代,媒体从业者需要的是从现在开始加强全媒体时代整合传播的职业素养,不仅是文字、图片、视频与音频等内容简单融合,更应该是传播思想和理念上的更新换代。
3.2掌握本土优势
地市级电视台从文化、历史、经济与风俗等方面来讲都具备了地域优势,可以自行创办网站,将新媒体遗漏下的事件变成可看、可触的新闻,引起大家的共鸣。地市级电视台应该透过新媒体创造出电视台自己的品牌,未来地市级电视台更多应该充当本土视频内容专业供应商的角色。
3.3用新闻立台
对于电视台来讲,新闻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地市级电视台更加应该用新闻立台,这样才能提高其品牌力度,拓展广告领域、经济领域,进而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来支持地市级电视台的发展。
3.4地市台节目改版策略
在充分收集收视数据和影响力评估的基础上,对台内现有栏目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并形成文字报告。在报告的基础上,按照栏目节目分类提出改革,不是换个 “新瓶装老酒”,而是节目风格理念的重新梳理与转化,形成本土化、特色化、个性化的全新地市级电视台节目体系。
地市级电视台是全国范围内数量最多,遍及最广的主流媒体,是基层党委、政府与当地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全市范围内承担舆论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地市级电视台的工作者要认清全媒体环境下发展的特点,立足本土实际,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利用好贴近百姓生活的优势,改版和丰富新闻内容,突破地市级电视台的发展瓶颈,走出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1]陈正荣.中国城市电视台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